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全书是如何编定的,现在已经是难于索考了,但它不是出于一人一时之手则是可以肯定的。可是内七篇中的思想自成体系,首尾一贯,我颇疑为庄生躬自编定,尤以《逍遥游》为首篇,显系对庄子思想深通无误者所为,我们说是庄子的有意安排,恐怕还是说得过去的吧!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因为开宗明义首先提出了庄子精神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逍遥游”,并且突出了庄子哲学的主体精神。所以,“逍遥游”所包含和表达的哲学思想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邓联合博士新著《"逍遥游"释论: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简称《释论》),是一部立足"逍遥游"解读《庄子》及庄学史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章以《逍遥游》篇为切入点,着力分析庄子"逍遥游"思想的二重意涵及内在紧张;下篇五章  相似文献   

3.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其扛鼎之作,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关注。“逍遥游”是精神的自由自在,是对人的个性的一种高举。我们通过梳理历代庄学研究者对“逍遥游”内涵的理解。从整体上考量庄子思想中“逍遥游”内涵,再结合精神分析理论以探视庄子“逍遥游”思想的深层心理原因,得出庄子逍遥游思想是对现实从精神上的一种超越,庄子建构的理想国只是一个存在于文本之中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4.
《庄子·逍遥游》出自《庄子·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著,代表了《庄子》的思想与艺术成就。目前。它不仅是高校中文专业古代文学课堂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笑解逍遥游     
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跌宕多姿,大多是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寓言。语言诡谲怪诞,文字变化多端,形成了其随意洒脱的文风。《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游》不仅表达了庄子的根本思想,也代表了庄子文章的主要风格。  相似文献   

6.
《逍遥游》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也是先秦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晋代郭象的《庄子注》把它列为“内篇”的首篇。北京大学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和华东师大编写的《大学语文》这两部影响较大的高校教材,都收有此篇,可见它在先秦散文中的地位.清人林云铭说:“《逍遥游》之旨,则散于诸篇之中。”(《庄子因》)林说指的是《逍遥游》的思想倾向,其实,作为《庄子》的代表作,庄子散文那种汪洋恣肆、神奇浪漫的艺术风格,在《逍遥游》中也得到集中的体现。因此,如果说《逍遥游》的风格也“散见于诸篇之中”,亦不为过。本文试从《逍遥游》入手,来分析庄子散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亦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空、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所谓“逍遥游”就是无拘无束地绝对自由地活动。我认为,庄子的思想基本上是消极的,他的政治主张一般说来也是反动的,但是《庄子》散文作为文学作品却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庄子》散文一般都想象丰富,宏放雄肆,壮丽瑰玮,有很浓厚的文学意味。《逍遥游》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庄子》散文的艺术风格。首先,《逍遥游》在构思…  相似文献   

8.
《庄子》分内、外、杂三篇,学术界相对统一的观点是内篇系庄子所作,当然也就最能体现庄子思想的精髓。《逍遥游》系《庄子》内篇的开山之作,在《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无疑具有提纲挈领的功效。准确把握《逍遥游》中词语的意义对《庄子》思想的理解举足轻重,在《逍遥游》中,"逍遥""三飡""晦朔"是多解并存的三个词语,历来颇受关注。从词语考释与题旨定位两个纬度进行阐发,"逍遥"当解为"无待";"三湌"当解为"吃少量的饭";"晦朔"当解为"一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名篇,最能集中反映庄子的思想。理解庄子所说的“逍遥游”的境界,对把握《庄子》全书的思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诸子散文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见梁惠王》、《逍遥游》是先秦散文中的名篇,曾选入多种中学语文教材。《寡人之于国也》与《孟子见梁惠王》主要阐述儒家的王道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文中论述了关于绝对自由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选作高中教科书(必修)第四册课文的,只是全篇的第一部分,但却是全篇的主体,相对完整地反映了“逍遥”这一庄子思想的核心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钱浩 《文教资料》2009,(31):53-54
本文从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庄子》中的两篇散文:《逍遥游》与《秋水》,对这两篇散文中所体现出的思想进行阐述.同时总结出文中思想所具有的一些现实意义.以此来展现这两篇散文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3.
道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重要哲学派别之一,是以宇宙、万物、人生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庄子及其代表作《逍遥游》正是这样。有人认为《逍遥游》是“一篇谈论人生哲学的文章”(见《教师教学用书》有关内容)。但笔者认为,作为《庄子》的第一篇,我们应理解它是开宗明义的,是庄子思想的总括,不仅涉及人生、涉及万物,还涉及宇宙。也就是说,庄子在《逍遥游》中阐述了其宇宙观、人生观、政治观等哲学观点。一宇宙是时间、空间的结合体。宇,指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间,还可以理解为“无限空间”。宙,指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还可以理解为“无限时间”。宇宙…  相似文献   

14.
《逍遥游》是中学语文课本中教学难度最大的一篇,以至于有人提出该篇不宜选作课文.但是,《逍遥游》又是《庄子》一书中最重要的篇章,是解读庄子思想遇到的第一关.此关不过,他关更难过.因此,深入研读本文十分必要,况且,解读本文并非难于上青天,如能寻出一条教学的线索来,让学生实现基本理解还是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15.
叶进 《教育文汇》2003,(8):36-36
高中语文课本节选的《逍遥游》(第一节)反映了庄子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最根本支点。《逍遥游》既是一篇哲学论文,又是一篇杰出的文学作品。它是以哲学为强健筋骨,而以文学为丰满血肉的巨篇宏章。  相似文献   

16.
一、"逍遥游"——人在天地自然中无限自由的精神漫游人教版高中《语文》所选《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首篇,主旨是讲人生的境界。在庄子看来,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人生在世能做"逍遥游"。那么,什么是"逍遥游"呢?  相似文献   

17.
《庄子》散文的意象是庄子思想极其重要的载体。本文以《庄子·逍遥游》为案例 ,通过对《逍遥游》意象艺术的深入剖析 ,试图寻绎蕴含其中的深远的哲理内涵 ,这种方法对于完整地理解《庄子》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陈康华 《课外阅读》2011,(10):292-292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这一篇目被选入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正确理解《逍遥游》主旨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把握庄子思想的一个关键。师生都有同感,《逍遥游》一文词句过于艰深晦涩,所阐发的思想也过于难懂,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花上好长时间却还不知其所云;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往往用尽浑身解数,学生对本文的主旨还是雾里看花。笔者试图按照新课标理念,以文中“三笑”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分析“三笑”的意味,进而水到渠成地理解《逍遥游》主旨,收效甚好。  相似文献   

19.
《庄子》首篇《逍遥游》集中反映了庄子自在自由而又平等的人生观。庄子借《逍遥游》为人们开辟了一个自由空灵超拔高远的人生境界,也为人们揭示了诗意生存的审美意境,这对当代音乐审美教育具有深刻而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人类自从手变得自由了那一天起,就不断地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中获得自由。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曾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留下了《逍遥游》等篇著作。通读一部《庄子》,很容易了解,逍遥游思想是庄子哲学的中心内容。认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