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洁 《现代语文》2006,(12):21-22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其在学、建筑、诗词、医药、服装等方面均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在小说中,作曹雪芹更是以服装来昭示人物在特殊环境中的地位及其性格,可以说《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很好地刻画了人物面貌,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06,(7B):20-20
一套以汉服为蓝本设计的“中国式学位服”方案在网络流传,引发人们对“复兴汉服”的再度关注。从去年以来,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网友举行的祭祀、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他们期望通过这些方式来宣传、推广汉服和中国传统文化。北京服装学院教师马久成认为,学位和学位服本来就是西方舶来品,具有鲜明服饰特征,也遵循国际惯例;而所谓的“中国式学位服”像是古代官服,把汉代的服装生搬硬套到我们现在的服装里来,符号指向存在偏差。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教授包铭新认为,没必要非强调汉服服饰,毕竟汉族不是中国唯一的民族。  相似文献   

3.
苏静 《文教资料》2011,(20):85-86
中国服装史讲述各个历史时期服装的发展演变。其中,中国艺术精神是形成中国服装独特魅力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对于弘扬中国优秀的服装文化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服装史课程中,教师应挖掘艺术精神的相关资源,引导学生在吸取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基础上,掌握中国历代服装基本形制,并设计出具有深刻文化积淀的现代服装,以增强中国服装史课程的社会有效性。本文以艺术精神作为一条主线来谈谈中国服装史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吴德盛教授现任越南人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越南民间化研究院院长,是越南名的民俗学家。他的《越南各民族传统服饰》新作,是越南近年来系统研究本国传统服饰化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为使正在从事亚细亚历史教学和化比较工作的读,能从服饰化这一侧面,加深对越南主体民族——京族历史化的了解,特将吴德盛教授该新作中《越南京族传统服饰化》一章译发表,供大家研究参考。另,吴教授该新作中的第一章(《(越南)历代服饰风貌试描》一,已由本人译,并以《越南古代服饰风貌试描》为题,在《民族艺术》(1995年第4期)上公开发表。有兴趣的读,如能结合本一读,则对越南传统服饰化会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着5000年的灿烂文明史,随着文明程度的进步和物质水平的提高,服装的款式与功能也在不断的变革。服装设计一向是博取众家之长的,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历代统治阶层都很注重刺绣在服装和各类饰品上的应用,并设立专职的官员对刺绣进行统一的管理,历代皇家服饰(龙袍、凤袍、凤裙等)上巧夺天工的刺绣便是最好的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服装设计越来越追求个性刺绣的出现,促进了中国服装款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服饰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传说中的神农时已经产生了。我国古书《墨子·辞过》、清代雷鐏《古经服纬》等谈到最初的衣服应该是树叶与兽皮连在一起的“围裙”。后来传说黄帝创上衣下裳,即是上下连在一起的服饰。 到了有文字记载的时代,我国的服装样式早已形成。且看甲骨文中“衣”写作“”或“”,就可看出当时衣己有型,如殷商时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深衣式”服装。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通过不断接触,相互交流,无论在生产技术,文.化,思想以及生活习俗,包括服饰在内都相容并蓄,渐趋融合,从而演变成今天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中华服饰,文中从五次较大的少数民族服装的流行,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几次民族服饰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读书答问     
读书答问郭预衡郭预衡文学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史的学术带头人。主要著作有《中国散文史》、《中国历代散文史》、《古代文学探讨集》、《历代散文丛谈》。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鲁迅研究专家,写过多篇研究鲁迅思想、文学史观和杂文的学术论文。这些...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服饰开始出现,并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变化中,形成了一些与中国传统服饰相适应的特点。僧衣的名称较多,形制也逐步中国化。道服则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高国藩新《中国巫术史》是一部系统地研究中国巫术史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影响的作。它从历史与化的角度阐释了巫术原始艺术对中国化的多元影响。作将融历史学、考古学、伦理学、社会学、建筑学、医学、美学、学、艺术、宗教、天学、民俗学、心理学等综合学科的研究,转化成为通俗明白的学术语言,以散化的笔法表达出来。它既是一部中国俗化史,更是一部填补中国巫术化研究空白的学术史。  相似文献   

11.
《小火炬》2013,(12):30-31
咱们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衣冠王国"的美称,服饰艺术更是体现着这个伟大东方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量。千百年来,中国历代服装虽然姿态万千,但从总的形制上看只有两种,胡服和汉服。胡服最典型的代表是起源于满人服装的旗袍;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唐服。从黄帝开始至明朝末期,汉服以汉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风貌,成为华夏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学习》2009,(4):40-41
传统戏曲服装,俗称“行头”,是古代服饰的美化和艺术的再创造,它以明代服装为主,杂糅了前自唐代后至清朝的各时代服饰式样。中国传统戏曲服饰的特点之一就是套式化。上至皇帝,下至奴婢,各色人等都有与其角色身份、地位、职业、场合乃至性格相配的专门服饰套式。例如同是宰相着装,朝廷上要戴“相貂”,居家则戴“相巾”。下面,我们就以服饰类别为线,带你领略戏曲服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侠”作为中国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早在《史记》和《汉书》中就专门列出“游侠”的范畴关注这一现象。但由于所谓的“雅俗”之分,当前专门研究侠化的专并不多。陈平原在2002年为其《千古人侠客梦》新版写后记时还说:被人看作武侠小说研究专家,不是一件很舒心的事。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了如曹正《中国侠化史》、陈平原《千古人侠客梦》等少数作外,侠化研究专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4.
李琳 《现代语文》2006,(12):61-62
现代学中,没有哪位作家像张爱玲那样津津乐道地谈服饰,关注服饰了。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指出:“张爱玲的女角所穿的衣服,差不多每个人都经过她详细描写,自从《红楼梦》以来,中国小说恐怕还没有一部对闺阁下过这样一番写实的功夫。”她对女人服饰的细节描绘得相当仔细,甚至包括首饰、色彩和衣料。她这样做不由得让人想起王安忆小说里的一段话:“女人既不是灵的动物,也不是肉的动物,她们统统是物的动物,这物集中表现为服饰。服饰是她们的目的,也是她们的手段:是她们的信仰,也是她们的现世:是她们的精神,也是她们的物质。”  相似文献   

15.
《舆服志》中的纵向符号标示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代<舆服志>以对历代仪仗服饰制度的确立、构思、设计为主要内容,是后代对前代车旗服御的真实记录与客观评论.当<舆服志>中的服饰制度以等级制为核心时,必然通过各种服饰视觉元素构建一套辨识数字、形状和尺度等人类普遍行为方式运作的纵向符号标示体系,这一体系的确立是涵盖多方面因素的,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以世界文化视角,在全人类文化坐标系中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金先生,您是当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曾经担任中国史学会的会长。您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辛亥革命的历史研究中,发表过很多具有影响的论著,包括与胡绳武先生一起完成的论著。您到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以后,又主编了《毛泽东传》、《周恩来传》、《刘少奇传》、《朱德传》、《陈云传》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在年过七旬以后,您又利用公余时间撰写了《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等著作,  相似文献   

17.
2005年8月13-15日,由东华大学、敦煌研究院及上海市长宁区政府,中华全国纺织服装商会主办的”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论坛于敦煌研究院会议厅举行。来自全国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学者40多人及上海市相关的领导、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开幕式上,东华大学服装学院院长李柯玲、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王旭东、中华全国纺织服装商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先后致词。三位领导的发言对“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东华大学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把中国服饰史研究与敦煌学相结合,拓宽了中国服饰史研究及敦煌学研究的道路,并在教育与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敦煌服饰的深入研究寄予了厚望。 13日上午的学术报告由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主持。发言者有东南大学教授张道一、东华大学教授包铭新、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郑臣欣和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费泳。张道一先生三十年前曾在敦煌作过学术考察,他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当年在敦煌考察时的情景,畅谈在敦煌石窟中的收获,指出敦煌壁画色彩的配色原理及其在艺术上合谐的意义。包铭新教授《敦煌壁画中的回鹘贵族供养人服饰研究》首先提出了研究少数民族服饰的方法,然后依据回鹘洞窟的时代,对高昌与敦煌壁画中的回鹘人服饰进行分类研究,并探讨了回鹘服饰对敦煌汉族服饰的影响。郑巨欣《敦煌服饰中的小白花树花纹考》通过对敦煌壁画的人物服饰中的小白花纹的分析与考证,探讨了这种纹样的表现形式及其佛教内涵与文化渊源。费泳女士《论褒衣博带佛衣》通过对南北朝时代佛像衣着的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地界定了“褒表博带”佛衣的形式,并分析了“褒衣博带”佛衣的源流及影响。 13日下午的讨论由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先生主持。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副研究员卢秀文、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孝鸿、兰州大学博士生谢静、东华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冯信群、宁夏人民出版社编审徐庄先后宣读了论文。赵声良《敦煌石窟北朝菩萨的裙饰》以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北朝时期敦煌彩塑与壁画中菩萨的裙饰作了分类,并分析每一类型的源流以探索印度、西域及中原文化对敦煌菩萨造像艺术的影响。卢秀文《敦煌壁画中的妇女面靥妆》通过对敦煌壁画妇女形象的调查,分析了唐、五代以来妇女流行的面靥妆的特征,及当时民族间的化妆的相互影响。谢静《敦煌奠高窟第285窟供养人服饰初探》对西魏时期的莫高窟第285窟供养人像及其民族背景作了分析。杨孝鸿《试论羽化思想及其在敦煌石窟的演变与服饰的表现》考证了羽化思想来自西方(中亚或西亚),并分析了羽化思想在汉唐间的发展演变以及在石窟艺术中的反映。冯信群的《试论敦煌石窟数字化虚拟再现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谈了通过计算机数码技术对敦煌石窟进行再现的技术和艺术问题。徐庄的《敦煌壁画与西夏服饰》全面介绍了敦煌壁画中的西夏人物服饰,以及宁夏及在黑水城发现的佛画中的西夏人物服饰。  相似文献   

18.
广洲富域派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学生校服、工装工服的现代化制衣企业。公司生产设备先进、经济实力雄厚,拥有一批高素质、技术精湛的员工,具备了服装开发、服饰设计的技术能力,其产品涵纳西服、衬衫、工作服、夹克、酒店服、医院服、校服、防辐射服、防静电服等。公司在广州、上海设立工厂,不但配置了服装CAD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19.
《诗经》但凡写人,往往要着墨于其服饰,这与周人以合礼为美,合德为美的服饰观密切相关。裘服从最原始的御寒服装发展到贵族所专享的奢华服饰,在最初的御寒弊体功能之外,也具有德称其服的道德要求和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服装(000902)日前召开的2009年度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中服顺德股权转让的议案》。虽然公司一再否认转让顺德中服股权意在填补亏损,但随着这一股权转让的最终中止,中国服装2008年亏损已成定局。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