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闫福龄一、填空题:1·原始诗歌代表作主要有一、-2·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有一、、、-。3·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诗一篇。4·《诗经》中的诗分、、一、一三类。5·《诗》之“六艺”是指、、6.《诗经》中全面反映农妇终年劳动情景的长篇叙...  相似文献   

2.
袁枚对《诗经》的文学诠释围绕其诗学核心范畴性灵而展开。他认为《诗经》都是“直写怀抱”的性灵之作,肯定其中描写男女情爱的诗篇;指出《诗经》风格多样乃是因为诗人性情多样,否定《诗经》皆“关系人伦日用”之说;反对多附会、以琐屑为功的考据说《诗》与脱离文本说《诗》,发展孟子“以意逆志”和提出“歌”以悟《诗》的接受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诗经·国风》的原始意象中,“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水在诗歌中传达着各种情感。或以水起兴抒发对异性的思慕之情;或在水边倾诉离别之痛、遭弃之悲;或因水阻隔恋人情爱而抒发感伤之情;当然,也有水边两情相悦浴爱河的欢快乐章。水生神话模式与先秦社会风俗的交叉、碰撞,使之具有更为丰富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4.
《芣苜》与《十亩之间》,既是呈现诗经时代女子劳动场景的窗口,又是展示女子情爱世界的舞台,同时二者又是中国诗歌省略与留白艺术的典范之作。观照这两首诗,对认识《诗经》风貌与诗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诗经·国风》的原始意象中,“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水在诗歌中传达着各种情感。或以水起兴抒发对异性的思慕之情;或在水边倾诉离别之痛、遭弃之悲;或因水阻隔恋人情爱而抒发感伤之情;当然,也有水边两情相悦浴爱河的欢快乐章。水生神话模式与先秦社会风俗的交叉、碰撞,使之具有更为丰富的美学蕴涵。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772——846)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也是了不起的诗歌理论家。他的诗歌理论,记录在他的书信与序言中,反映在他的诗歌批评中,也渗透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整理和正确评价这份文学遗产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一) 我国是个诗国,不仅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有了《诗经》那样的诗歌总集,而且在《尚书》那样的上古史书中已有关于诗歌的论说。《尚书·虞书》中所写的:“诗言志,歌咏言”,精辟地指出了诗的本质以及诗与歌的区别。其后的《礼记·乐记》中的“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诗经·大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都是从《尚书》之说衍生来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留下了许多古代社会青年男女爱情的印证。《诗经》作为遗留了2000余年的一部巨著,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诗经》中的爱情  相似文献   

8.
《诗经》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古老的诗篇中保留着许多汉字最初的原始意义。《关雎》为《诗经》之首篇。其中"琴瑟友之"之"友",依据其字形,采用象形、会意的方式予以解释较为贴切。  相似文献   

9.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周代先民伦理生活艺术而真实的记录,蕴涵了时人对"德"观念较为原始的思考。从后妃之德、君臣之德、夫妇之德、兄弟之德等方面探讨《诗经》"德"观念之具体体现;并讨论《诗经》"德"观念的表现方式,即比兴手法和文学意象;通过"德"观念的把握,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不仅是中国的文学性诗歌名篇 ,也是史学作品 ,它是中国的“史诗”。《诗经》与古希腊《荷马史诗》相比 ,有中国自己的史诗特色。虽反映社会历史 ,但缺乏专题性。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浓烈 ,显示思维的原始朴素性。具有现实性思想 ,揭示斗争热点。文史交融浑一 ,本能凸现艺术。何以有如斯之史诗特色呢 ?中国奴隶社会制度特征影响了《诗经》的内容。中国史学起源早 ,有反映当代事件的能力。中华民族的经验思维、八卦思维及五行思维对《诗经》有一定的影响。中国早期的“天命”、“鉴戒”史观成为《诗经》的基因  相似文献   

11.
《诗经》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民俗、礼俗都有一定程度的折射。《诗经》婚恋诗主要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媒妁之约与自由恋爱共存的婚恋结合方式;"六礼成婚"是主流的婚姻模式,而"仲春之会"则是在特殊条件下的手段及补充;同时存在媵妾制与一夫一妻制并举的婚姻模式。本文试从这些诗歌表现的多元的恋爱状态以及婚姻模式来展现周代各个阶层人民的婚姻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2.
《诗经》婚恋诗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礼仪制度、婚恋习俗及婚恋生活状况。由于婚俗在民间有一定的传承性,《诗经》婚恋诗中存在着一些对远古自由婚恋风俗和母系社会婚姻遗迹的描写,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女性在母系社会曾居于崇高地位。同时,通过《诗经》婚恋诗对女性婚恋无自主权、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沦为生育工具等男尊女卑社会现实的深刻描写,我们也能看到周代的女性地位已由崇高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的情歌描写了男女之间爱慕、相思、相会、追求等感情经历 ,热情赞颂了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生活。纵观全部《诗经》情歌 ,女性是主角 ,男性是配角。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诗人何其芳的早期爱情诗作,往往是在为他逝去的爱情吟唱挽歌。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一首《雨天》,并结合何其芳真实的爱情体验进行解读,在理解诗人爱情感伤情绪的基础上,对诗人早期的创作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君子于役》作为《诗经》中思妇题材的优秀篇目,其魅力在于以一瞬表现永恒;取景典型、移情于景;语句朴素而内蕴丰厚。对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魏晋南北朝时期抒写相思离别之情的民歌和人诗、唐朝的春怨闺情诗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开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南朝乐府民歌和南朝文人艳情诗如一枝双秀 ,大规模集中地放肆地描写女性 ,在中国文学史上尚属首创 ,为中国古代女性题材文学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列举实例,对乐府诗集中南北朝民歌之情歌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对其中反映的男女情爱、性爱状况进行分类阐述,指出南北朝民歌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宫体诗形成于南朝,花间词孕育于晚唐五代,而二者产生的原因与背景极为相似。南朝与晚唐五代的政治、经济、地域、文化等因素所形成的时代风尚,直接刺激了情歌艳诗的发展;朝代更迭与政权割据促使文人享乐意识萌生;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与追求新变的文艺思潮使得文学作品表现出个性的张扬和情感的释放。  相似文献   

19.
宫体诗形成于南朝,花间词孕育于晚唐五代,而二者产生的原因与背景极为相似。南朝与晚唐五代的政治、经济、地域、文化等因素所形成的时代风尚,直接刺激了情歌艳诗的发展;朝代更迭与政权割据促使文人享乐意识萌生;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与追求新变的文艺思潮使得文学作品表现出个性的张扬和情感的释放。  相似文献   

20.
爱情诗的接受期待视域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过于精致,往往看淡了精神方面的追求,即使是文化消费,大多数人也往往选择一眼即过的快餐文化,对诗性文化却比较淡漠。尤其是在爱情生活中人们只知道运用手机电话电脑等工具传递情感信息,却很少用写情诗情歌来传递情感信息。其实越是物质文明越要追求诗性文明,只有这样爱情生活才会变得精致、浪漫、美丽,人的精神世界才会诗情满怀。如何通过写作情诗与阅读情诗来提升人们的诗性情感,本文从情诗的接受审美空间,接受期待悬念,接受期待知音诸方面来探讨爱情诗歌的期待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