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晚清社会处于一个巨变时期,赫德参与中法谈判,乃至在后期操纵谈判,不仅在赫德所谓的"业余外交"中具有典型意义,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外交史的一个缩影。本文分析了赫德参与中法谈判的三个原因。透过赫德参与中法谈判的历史现象,研究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发掘其更深层次的经济社会原因,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启示、有所教益。  相似文献   

2.
在中法越南交涉发生后,赫德对于中法战争的结束和合约的缔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努力的动机是其个人的权力欲,这是第一位的.赫德担心中法战争不论任何一方胜利,势必会影响到英国在中国的势力,进而会影响到自己在海关的位置,他并无一以贯之的为中国谋利益的指导思想,只是不断迎合最高权力掌握者的旨意,而为了把和议的权力把握到自己手中甚至变换主张.清廷内部存在复杂矛盾,为赫德参与中法谈判提供了客观需要和条件.赫德控制下的清朝海关为赫德参与中法谈判提供了有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18 8 3年 ,法国加速了侵略越南的步伐 ,并妄图以此为跳板侵略中国 ,中法之间剑拔弩张。赫德插手中法交涉 ,向清政府递交了五个《节略》。其目的是劝诫、恫吓清政府妥协退让 ,避免中法交战 ,以此维护英国在华利益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五次反对外侵的战争中,中法战争是中国唯一一次没有割地、赔款的战争,并且在军事胜利的情况下签订了《中法新约》。因此史学界对中法战争的结果是众说纷纭。文章试图从“博弈论”来分析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外交策略,以说明清政府在镇南关胜利后,“乘胜即收”是正确的,但是却没有利用这一大好的机会为中国争得更大的权益,从这一点来说,是失败的。而清政府在外交谈判中没有利用武力威慑,缺乏抗战到底的决心,以及不注重对法殖民当局心理与信息的掌握,是使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阿斯本舰队事件是赫德在中国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从此,赫德把持中国海关50年,那么,赫德是怎样通过阿斯本事件而飞黄腾达的呢?一、在清政府危难之际显身手.二、进退两难的赫德.三、确立地位的赫德.  相似文献   

6.
赫德是中外近代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在外交的舞台上,他长袖善舞,不仅颇得清政府的倚重,还在列强之间左右逢源。不可否认他在近代中国海关的建设方面贡献甚大,国外史学界对其给予了颇高的赞赏,也有部分学者对赫德进行一分为二的研究,颇为中肯地对赫德与近代中国海关之间的关系作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1866年,清政府派遣斌椿使团赴欧洲游历考察,是晚清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自马嘎尔尼使华以来,中西之间一直围绕遣使问题展开争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西方确立了外交代表常驻北京的制度,同时也不断要求清政府能够遣使西方。其中,赫德是最积极的推动者。在清政府内部为是否遣使犹豫不决之际,赫德的休假回国,为清政府的遣使尝试提供了一个契机。最终,清政府选派斌椿带领三名同文馆学生,随同赫德前往欧洲观光并做考察报告。斌椿使团虽然不是清政府正式的外交代表,但其作为清政府向西方遣使的首次尝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法战争期间李鸿章对外交涉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威 《历史教学》2002,(6):14-21
中法战争时期的对外交涉中,李鸿章先后主持了李宝谈判、李脱谈判、李福谈判、李伊谈判、李巴谈判,对战争的进程有重要影响.李鸿章在谈判中有过妥协,更有过抗争;其妥协多是在清政府授意下做出的.探讨李鸿章的对外交涉活动,以及李鸿章思想变化与朝廷态度变化的关系,对中法战争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861年(咸丰十一年),清政府根据当时海关副总税务司赫德的建议,决定从英国购买一支新式武装舰队.此事由两广总督劳崇光与赫德在广州最后商定,委托正在英国休假的总税务司李泰国一手经理.李泰国心怀叵测,他不但在英国雇定了该舰队的司令官和全部水兵,而且私自代表清政府同雇佣司令签定合同,妄图通过这支舰队控制清朝所有的新式武装.1863年(同治二年)舰队开赴中国,李泰国先期到达,又要求清政府借银一千万两,作为  相似文献   

10.
中法战争时期的对外交涉中,李鸿章先后主持了李宝谈判、李脱谈判、李福谈判、李伊谈判、李巴谈判,对战争的进程有重要影响。李鸿章在谈判中有过妥协,更有过抗争;其妥协多是在清政府授意下做出的。探讨李鸿章的对外交涉活动,以及李鸿章思想变化与朝廷态度变化的关系,对中法战争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列强侵略的加剧。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列强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控制海关,逐步把中国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同时侵略中国的边疆与邻国,发动中法、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向中国输出资本,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门户开放”政策,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相似文献   

12.
1863年11月赫德被清政府正式任命为“总税务司”之前,曾连续两年多担任“署理(代理)总税务司”职务。在这期间,赫德无论是在为列强进一步夺取中国海关主权、竭力维护列强利益,还是在促成清政府与列强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方面,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试就近代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制度的建立与赫德的关系,以及赫德维护列强利益的活动,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赫德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作为晚清海关的外籍总税务司,他不仅控制着清政府的财政命脉,而且直接左右着晚清的内政外交。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赫德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从总体上看,其研究的空间与深度仍需进一步开拓。无论是史料的挖掘、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创新,还是研究内容和对象,都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侵略朝鲜、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是日本政府的既定国策;李鸿章奉派赴日,是清政府两次求和失败后由日本政府点名决定的;李鸿章还未出国,清政府就已被迫答应向日本政府割地赔款;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中的策略是正确的,谈判中的表现基本方面也是应当肯定的。因此,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中的所作所为不但不应当受到谴责,相反应当受到适当的肯定,这以翔实的史料为据。  相似文献   

15.
李全民 《历史学习》2003,(12):31-31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总理衙门建立以后,清政府任命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是A.戈登B.华尔C.赫德D.蒲安臣参考答案为C。表面上看,此题选赫德是正确的。但这一答案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认为总理衙门建立后清政府任命的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就是赫德。事实上,赫德是第二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1861年1月20日,适应西方列强设立专门外交机构以加强中外交涉的强烈要求,在奕讠斤等人的奏请下,咸丰皇帝批准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通称“总理衙门”。海关总税务司就是总理衙门的附属机构。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到负责购买军火及机器设备…  相似文献   

16.
中法战争前,中法两国的外交交涉曾在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以及与法国驻日公使脱利古之间进行.李宝谈判中,李鸿章妥协求和;李脱谈判中,李鸿章据理力争.李鸿章态度的变化,虽然有其自身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清政府的决策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01《辛丑条约》的规定,清政府与英、美、日三国分别进行了修改通商条约的谈判。在谈判中,英、美、日三国谈判代表分别提出了保护其在华知识产权的要求条款。清政府谈判代表与各国代表讨价还价,在保护外国在华知识产权问题上,尽可能地保障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最后达成的1902年中英商约、1903年的中美商约、1903年中日商约分别规定了对外国在华商标、版权和专利权进行保护的原则和办法,但又照顾了中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课本第 3 0页 :“总理衙门刚刚建立 ,就被迫正式任命英国人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从此 ,中国海关管理权由英国人赫德等操纵了近半个世纪。”从字面上看 ,赫德从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后担任了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职务。而实际上 ,1861年是李泰国正式出任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 1863年赫德继李泰国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190 8年赫德请假回国 ,1911年正式卸职。他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 46年 ,是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可见 ,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 ,是赫德之前的李泰国赫德是中国第一任海关总税务司吗?$山东省即墨县第四中学@王淑…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结束。究其失败原因,除了清政府的腐朽和英国强大外,清政府在外交上的失败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迄今为止,对此问题的研究尚属寥寥。作者试就清政府在战前的闭关政策,战争中的“战”“和”政策,以及清政府在外交上的总政策等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清政府在外交上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日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于中国的侵略逐步升级,从经济到政治,再由政治到领土,最终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作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参与了中德有关胶州湾、中英有关威海卫与香港拓址的交涉。德国舰队占领胶州湾后,赫德首先建议总理衙门要求德国撤军。眼看德国撤军无望,赫德又转而劝说总理衙门尽快满足德国的要求,早日结束中德间的交涉。为了使英国也在抢占中国沿海重要港口方面分得一杯羹,赫德以清政府打算主动将威海卫租借给英国为由,将英国政府的目光引向威海卫,在中英有关威海卫的交涉中充当了双方沟通的桥梁。在中英有关香港拓址的交涉中,赫德向总理衙门建议由港英政府帮助中国在香港周边收税,从而引发了中英间有关九龙海关税卡去留的交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