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首先建立一个多维参数优化模型 ,即 2个目标函数 ,多个工艺参数 .在不能得到其理论解的时候 ,采用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 ,求解该复杂优化模型的近似解 .即先利用铸造充型过程数值仿真软件 ,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一些有关工艺参数的仿真结果 ;然后将数值实验结果作为样本数据 ,运用L M算法训练神经网络 ,建立起目标函数值 (充型时间和充型结束时型腔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 )和输入参数 (多个工艺参数 )之间的函数关系 ,进而使用遗传算法寻优 ,从而得到最合适的浇铸参数组合 .  相似文献   

2.
天山开都河流域积雪、径流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燕芸  陈亚宁  张齐飞  卞薇 《资源科学》2018,40(9):1855-1865
本文分析了开都河流域源流区积雪变化与气象要素及径流的变化趋势,讨论了气象-积雪-径流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2000—2016年间积雪覆盖率呈微弱上升趋势(0.1%/10a),其中,最大积雪覆盖率增加速率约为0.33%/a,而最小积雪覆盖率则呈减小趋势(-0.017%/a);在年内表现为春、夏季节积雪面积减少,而秋、冬两季增加;在过去的45年间(1972—2016年),融雪期在春季提前了约10.35天,而秋季延迟了约7.56天;温度对春季积雪变化影响较大,而降水则对冬季积雪变化影响较大。河川径流与径流峰值均呈增加趋势,年径流增幅约2.26亿m3/10a,其中夏季径流对气温(ε =1.41)和降水(ε =0.5)变化敏感,而春季对积雪面积的变化响应敏感(ε =0.59)。开都河流域山区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对径流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3.
基于径流模拟的汉江上游区水资源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朱利  张万昌 《资源科学》2005,27(2):16-22
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水文过程的、具有较强物理机制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然后由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得到流域的土壤类型与植被覆盖及雨量气象站点分布图,通过改进的SWAT气象模拟器模拟出缺乏实测的日气象资料,再结合实测的降雨资料作为SWAT模型的输入,对两河口流域1981年~1985年进行年月径流模拟,并利用汉江上游地区两河口流域1981年~1985年5年间的年、月径流量实测资料,以月径流模拟的N-S模型效率系数为主要指标,对SWAT模型中3个最敏感参数ESCO、AWC和CN2进行敏感性分析,进而率定出使得月模拟效果最佳的参数值或参数变化值.参数率定后月径流模拟N-S模型效率系数达0.913,对数误差为0.339,峰值误差为-0.083.在5年准确月径流模拟基础上,以全球变化背景可能出现的25种不同气候变化模式为假设条件,研究了该流域径流及实际蒸发的响应,分析指出汉江流域降水的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要大于气温的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降水增加或气温降低都会导致径流增加,而降水增加或气温增加都会导致实际蒸发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分别选择NDVI和光谱混合分析植被组分(VF)作为城市植被覆盖度指示因子,研究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LST)的相关关系.选择了一定数量的样本点,通过线性拟合的方法研究了NDVI及VF与LST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VF与LST之间的相关性比NDVI与LST之间相关性更好.研究表明,在城市LST研究中VF可以作为表征植被性质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建筑质量与工程造价之间存在约束关系,研究建筑质量与工程造价的最佳配比约束目标函数,实现以最低造价实现最优建筑质量效益。提出一种基于建筑刚度特征能量限制和造价控制迭代优化的建筑质量与造价约束的关系建模方法。研究建筑结构为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建筑,分析建筑结构有限元模型,得到建筑体的抗冲击强度与应力拟合模型,进行建筑的梁-柱结构的抗冲击性能测量,以此为基础进行建筑质量与造价限制参数数值模拟,得到了建筑质量优化目标函数。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建模方法能有效实现对建筑质量与造价约束的最佳配比,提高工程质量,减少了工程开支。  相似文献   

6.
利用集总参数法,依据能量守恒的原则分别对房间空气温度对象和围护结构温度对象建立动态数学模型,同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整个空调房进行了动态模拟。在模拟的过程中,重点研究了送风量,室内人员数量和太阳辐射强度对房间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三者均能对房间温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各因素对房间温度场的影响,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利用空调系统对房间温度进行调控,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类活动的流域产流模型构建探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强烈地改变着流域下垫面水文特性,从而影响流域产流过程。该文在流域水文统计相似性理论和降水径流相关的基础上,从流域下垫面的统计特征入手,以GIS技术为统计手段,构建了流域的径流与降水、前期雨量的分布式统计模型,并应用降水径流资料进行来相关参数率定。从在大阁流域五场降水检验结果来看,本模型整体模拟精度较高,从而为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产流模拟提供了一种有效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基于颗粒流软件(PFC5.0)的颗粒流模型敏感性细观参数,利用数值试验,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细观参数对模拟岩石结构面各宏观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轴抗压强度与平行黏结抗拉强度之间符合线性函数增长关系,与平行黏结黏聚力之间符合对数函数增长关系,与平行黏结摩擦角未表现出明显的函数关系;弹性模量与平行黏结抗拉强度之间符合线性函数增长关系,与平行黏结黏聚力之间符合对数函数增长关系,与平行黏结摩擦角未表现出明显的函数关系;泊松比与上述3个细观参数之间符合对数函数衰减关系;峰值抗剪强度与光滑节理黏结抗拉强度和光滑节理黏结黏聚力之间表现为线性函数增长关系,与光滑节理摩擦角之间符合对数函数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SPSS软件有着统计分析运算、数据挖掘以及预测分析等相关的功能。本文以150MW机组的电厂排烟温度分析为例,介绍了SPSS软件当中相关性分析的可行性,对机组运行过程中的参数,和排烟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做了统计分析,找出影响排烟温度的运行参数,从而明确排烟温度受到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分析了色季拉山区不同海拔方枝柏侧枝的年轮宽度变化与当地气候主要是温度和降水的关系。1)相关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降水对年轮宽度的影响由负效应过度到正效应,温度在分布区上段与年轮宽度呈负相关,降水是分布区年轮宽度的主要影响因子。2)对3a移动平均法标准化年轮宽度序列过程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方法会在一定程度降低相关性分析的显著程度,使用时需视情况而定。3)方枝柏侧枝年轮可以反映短期气候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张兰影  庞博  徐宗学  赵捷 《资源科学》2014,36(5):929-936
敏感性分析是增强水文模型率定的针对性、提高率定效率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太湖流域西苕溪为例,探究分布式水文模型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的参数敏感性及参数间的交互作用。为使本研究更具推广性,选取了关注高流量过程和关注整个流量过程线的两类目标函数。结果表明,可变下渗率曲线形状参数B、最大基流容量Dmax和最上层土壤层厚度d1对高流量过程较为敏感;当关注整个流量过程线时,除以上3个参数外,非线性基流开始时占最大基流的比例Ds也较为敏感。在参数的交互作用方面,当关注高流量过程时,参数d1与参数B的交互作用最为敏感;当注重整个流量过程时,参数d1与所有其它参数的交互作用均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基于SWAT模型的里下河平原区水文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瑛  张余庆  程婷 《资源科学》2015,37(6):1181-1189
本文以江苏里下河平原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该流域DEM与实测水系,运用凹陷化算法提取河网,并通过人工修正以实现河网的合理概化,使提取的河网水系等要素基本符合里下河区域实际水文状况。然后构建里下河平原区SWAT水文模型,以2006-2011年水文站汛期流量数据为基础,对该区域水文进行模拟,并对模型的适用性做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该区域径流模拟前三位敏感参数分别为径流曲线数(CN2)、土壤蒸发补偿系数(ESCO)和基流α系数(ALPHA_BF);经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检验,得出汛期内月模拟流量与实测流量的相关系数R2、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均在0.80以上,相对误差|Re|均小于5.0%,表明SWAT模型在里下河平原区月径流模拟较好的适用性。该研究探讨了平原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可为里下河平原区未来的水资源规划管理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武陵山区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模式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马尾松天然林(C1)、杉木人工林(C2)、杜仲人工林(C3)、油桐人工林(C4)、润楠次生林(C5)、毛竹杉木混交林(C6)及荒草灌丛(C7)等7种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坡面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产流量大小排序为C4〉C1〉C2〉C6〉C3〉C7〉C5,产沙量大小排序为C4〉C1〉C2〉C6〉C7〉C5〉C7,润楠次生林具有良好的保水减沙效益,而油桐人工林最差;产流量与产沙量线性关系显著,降雨量与产流量、产沙量的回归关系以线性方程、二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拟合效果最优。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结构与持水状况、植被盖度等下垫面因子对产流产沙的影响较大,而海拔、坡度的影响较小,其中产流量主导影响因子为毛管持水量和总孔隙度,产沙量主导影响因子为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  相似文献   

14.
胡雅杰  董阳  郭映  党慧慧  董军  魏国孝 《资源科学》2014,36(10):2038-2045
黄土高原绝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体相当匮乏,准确掌握区域内径流情况对科学配置稀缺的水资源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中部马莲河上游的环江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SWAT模型进行径流模拟研究,并结合1980-1990年的径流实测数据校准和验证模型。分析显示:1采用30m精度的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比用90m分辨率DEM数据获得的河网更精细,而模拟误差较小;2子流域划分水平对径流模拟有一定的影响,当子流域划分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径流量趋于稳定;3通过调整模型中敏感性较高的参数率定模型,使得校准期和验证期月均径流深Re均小于10%,R2分别为0.893和0.822,Ens分别为0.89和0.82,SWAT模型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径流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芳  李忠勤  张明军  金爽  王飞腾 《资源科学》2011,33(12):2238-2247
在乌鲁木齐河源区采集两年的大气降水和1号冰川、空冰斗、总控3个水文点逐日定时径流样品,对主要离子、pH、电导率EC和总溶解固体TD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离子类型为Ca^2+-Na^+-HCO3--SO4^2-,接近中性;径流离子类型为Ca^2+-Na^+-HCO3--SO4^2-,呈弱碱性。径流中EC和TDS均值总控〉1号冰川〉空冰斗,其中1号冰川径流的峰值远高于其它两个水文点。受不同下垫面的影响,1号冰川水文点TDS变化受日径流量影响显著,而空冰斗水文点基本不受影响。径流中离子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离子比值和Piper图分析说明控制径流离子的主要过程是碳酸盐、黄铁矿和长石类矿物风化。海盐校正分析得出,大气降水对1号冰川、空冰斗、总控径流离子贡献率分别为4.91%,9.10%和5.42%。通过阳离子通量计算,2006年、2007年1号冰川径流的化学风化侵蚀率分别为18.1t/(km^2·a)和12.3t/(km^2·a)。  相似文献   

16.
为填补实测太阳辐射资料的空缺,利用南京地区1961年-2010年常规气象资料建立了由总云量反演逐日太阳辐射的模型,并对南京地区近50年来太阳总辐射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南京气象站1961年-2000年实测太阳总辐射数据借助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了模型参数,然后利用2001年-2010年数据对模型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辐射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程度较好,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E)、均方根误差(RMSE)和皮尔逊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48.6W/m2和0.8.南京地区太阳总辐射受云量影响较大,其年内变化趋势基本与晴空辐射相吻合,但又存在差异,这主要是与梅雨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水循环模型的参数优化算法比较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波扬  张永勇  门宝辉  张士锋 《资源科学》2013,35(11):2217-2223
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优势在于还原水文过程的时空变异性,可以很好地模拟和反映各种水文要素和下垫面因素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由此也导致模型参数过多,在子流域过多的情况下,人工调节参数繁琐复杂,应用优化算法实现参数自动调节成为首选。本文选取石羊河流域九条岭站1988-2005年实测径流资料,分别应用SCE-UA算法、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算法(PSO)对分布式水循环模型(时变增益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对比3种算法的收敛速度、所需迭代次数和算法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SCE-UA、GA和PSO的优化,模型水平衡系数都控制在0.0左右,而相关系数和效率系数分别能达到0.90和0.84以上,模拟精度较好。但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优于SCE-UA和遗传算法,所需迭代次数最少,初值敏感性小,更适合时变增益模型的参数寻优,有很高的扩展性和改进潜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参考作物蒸散量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禹  王守光  崔宁博  赵璐 《资源科学》2014,36(12):2624-2630
为实现气象资料缺乏情况下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精确模拟,利用川中丘陵区3个气象站点1999-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作为输入量,以FAO-56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的ET0作为标准值,建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ET0模拟模型(GA-BPNN),并将其模拟结果同Hargreaves、Mc Cloud、Priestley-Taylor和Makkink等4种常用ET0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A-BPNN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ET0同气象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拟精度较高;当基于温度资料模拟ET0时,GA-BPNN模型模拟精度高于Hargreaves和Mc Cloud模型;当基于温度和辐射资料时,GA-BPNN模型模拟精度明显高于Priestley-Taylor和Makkink模型。因此GA-BPNN模型可以作为气象资料缺乏情况下川中丘陵区ET0模拟的推荐模型。  相似文献   

19.
周玮  吕爱锋  贾绍凤 《资源科学》2011,33(7):1249-1255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白洋淀流域山区阜平、中唐梅和紫荆关等3个流量站1959年-2008年50年径流量资料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揭示了白洋淀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白洋淀山区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丰枯变化明显;50年来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性呈降低趋势,径流量总体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出现枯水期。利用保定气象站1959年-2008年的月气象数据和"海河流域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遥感监测与评估"研究成果的5期土地利用数据,从气候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分析了径流变化的原因。认为气温升高、降水的减少是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工农矿用地面积的扩大而可能引起的用水量增大也是径流减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上游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芳芳  徐宗学  左德鹏 《资源科学》2012,34(6):1079-1088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然而,近年来黄河上游年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流域水资源情势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基于SWAT模型,研究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流域径流在未来两个时期(2046年-2065年以及2081年-2100年)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未来两个时期内,流域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且2081年-2100年时期的减少幅度较2046年-2065年时期大;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年径流量序列的第10和90百分位值(R10和R90)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出现在CSIRO-A2和INM-B1两种组合情景下;CSIRO模式下流域径流量最大,INM模式下最小,MRI模式居中;日径流量的第90百分位值(Q90)在所有组合情景下都表现出减小的趋势。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未来多年平均径流深的空间分布与基准期较为一致,即上游径流深较大,下游径流深较小;在不同情景下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要低于基准期。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