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综合利用原子探针、透射电镜和高分辨电镜在原子尺度上研究了Fe-14B中B和FeZrB中添加元素Cu、Au和Si的分布及其对磁性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对Fe-14B,直径约为80 nm的α-Fe中B含量高达2.5at%,这是α-Fe与非晶富B相平衡的结果;(2)加入Cu后Cu原子在α-Fe结晶以前形成Cu原子团簇,为α-Fe相提供形核位置,提高其形核 密度;(3)加入Au后,在形成较多的α-Fe以后Au才形成团簇,在α-Fe长大过程中Au和Zr 发生共偏聚;(4)对加Si非晶,在α-Fe的形核和长大期间,Si原子被从α-Fe中排除进入 非晶相,Si的加入使α-Fe的体积分数下降,因而使磁致伸缩系数λS增加,Si含量为4at% 时,λS=0。上述结果为设计高性能纳米晶软磁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非晶合金变压器在世界各国发展应用的状况,探讨了在火电厂的节能应用.  相似文献   

3.
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使用非晶合金作为铁心,它属于一种新型的节能变压器。本文从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的特点着手对其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姜帆 《科技风》2016,(5):25
非晶合金因为内部结构的变化造成原子结构的重新组合。其中热稳定性对于其机械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非晶合金的机械性能原理、研究以及预测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旭 《中国科技纵横》2011,(18):265-265
本文从非晶合金的特性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分析了非晶合金材料的特性对变压器特性的影响,尤其是时磁滞和涡流损耗的影响,从而阐述了非晶合金变压器有着较小的空载损耗,并通过实际的经济比较说明了非晶合金变压器在应用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科研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6):493-497
Ce基非晶合金的形成机理研究进展非晶形成的机理以及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是材料科学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韩献堂 《科技风》2014,(19):91-92
采用单辊熔体急冷法制备了非晶Fe39.4-xCo40Si9B9Nb2.6Cux合金薄带,在不同温度退火后得到双相纳米晶合金。研究了纳米晶合金的静态磁性随退火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490℃退火后可以得到最优的静态性能;研究了Cu含量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u含量的增加,纳米晶合金晶粒尺寸得到有效细化,使得其静态磁性更加优良。  相似文献   

8.
卢国平  吴韩英  刘万强 《科技风》2013,(13):140-141
以前,我们研究了金属镍与Ti45Zr35Ni17Cu3准晶合金球磨时,球磨时间和镍添加量对合金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具有电催化活性的金属球磨明显改善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Jurczyk等报道了与镍粉球磨改善了Laves相(Zr,T)i(V,Mn,C)r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Zr0.9Ti0.1(Ni0.57V0.1Mn0.28Co0.0)5与Co3Mo合金球磨,明显改善了电极的活化性能。Jaki指出,根据BrewerEngel理论LaNi5相对于氢分解反应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用Zr和Al少量取代LaNi5合金中的La和Ni可明显增强电极循环稳定性和高温性能。因此,选择了Ti45Zr35Ni17Cu3与30mass%La0.9Zr0.1Ni4.5Al0.5准晶混合球磨,进而研究了球磨时间()t对合金的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非晶合金材料的拉伸、压缩变形与断裂特征,总结了不同非晶合金材料拉伸与压缩断裂的不对称性,观察到具有剪切变形行为的非晶合金,其压缩塑性随样品的高径比减小而逐渐增加;提出了剪切带旋转机制来解释具有高塑性非晶合金材料压缩变形过程中剪切带的偏转,总结了钨丝和原位析出枝晶对非晶合金复合材料韧化效果的不同作用,讨论非晶合金材料压缩剪切断裂、劈裂和破碎的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0.
Fe—Zr—B系纳米晶材料的微结构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原子探针、透射电镜和高分辨电镜在原子尺度上研究了Fe-14B中B和FeZrB中添加元素Cu,Au和Si的分布及其对磁性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对Fe-14B,直径约为80nm的α-Fe中B含量高达2.5at%,这是α-Fe与非晶富α-Fe相平衡的结果;(2)加入Cu 后Cu厚子在α-Fe结晶以前形成Cu原团簇,为α-Fe相提供形核位置,提高其形核密度;(3)加入Au后,在形成较多的α-Fe以后Au才形成团族,在α-Fe长大过程中Au和Zr发生共偏聚;(4)对加Si非晶,在α-Fe的形核和长大期间,Si原子被从α-Fe中排除进入非晶相,Si的加入使α-Fe的体积分数下降,因而使磁致伸缩系数λS增加,Si含量为4at%时,λS=0。上述结果为设计高性能纳米晶软磁材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Ti基准晶由于其特殊的晶体结构而成为具有前途的新型贮氢材料。Ti45Zr38Ni17准晶最大吸氢量时,氢原子与金属原子比约等于2,明显高于普通金属间化合物贮氢材料,但其平台压力低,氢很难放出。为了改善准晶的气态放氢性能,Takasaki等采用机械合金化及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Ti45Zr38Ni17准晶粉末。该粉末达到最大贮氢量时,氢原子与金属原子比等于1.5,这可能是由于准晶中含有少量的Ti2Ni型晶体相的原因。同时,在充放氢过程中,准晶相不稳定。Majzoub等采用电化学方法氢化Ti45Zr38Ni17准晶,贮氢量最大时氢原子与金属原子比为1.9,并且在充氢过程中无晶体相生成。到目前为止,准晶作为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贮氢性能的研究未见报道。在本章中,将研究Ti45Zr38Ni17Cu3准晶作为镍氢电池负极时的最大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为了对比,也研究了非晶合金的相关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非晶合金材料的拉伸、压缩变形与断裂特征,总结了不同非晶合金材料拉伸与压缩断裂的不对称性,观察到具有剪切变形行为的非晶合金,其压缩塑性随样品的高径比减小而逐渐增加;提出了剪切带旋转机制来解释具有高塑性非晶合金材料压缩变形过程中剪切带的偏转.  相似文献   

13.
高熵合金以高硬度、高强度、良好的耐温性与耐蚀性为主要性能特征。由于高熵合金在设计理念以及合金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上与传统合金的理论有很大差别,通过对高熵合金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可以扩展合金研究的新思路与新方向。在经过对元素间互溶性、原子半径差、电负性等条件的比较后,Cr、Fe、Mn、Cu四种元素做为高熵合金基本组成元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入Ni,Co,Al元素作为主元组成了NiCoCrFeMnCu,AlCoCrFeMnCu,NiAlCrFeMnCu三组六元高熵合金。实验分别对这三组XYCrFeMnCu系列六元高熵合金进行了合金热锻造性能测试通过试验发现:三组高熵合金在热锻造试验中只有NiCoCrFeMnCu合金表现出了较好的变形性能与抵抗裂纹扩展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用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了H_2O-XRu_(n-1)(n=2-14)团簇(X=Rh、Pd、Au)的最稳定几何结构,并计算了水分子在Ru合金团簇上吸附能。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子在具有偶数个原子的合金团簇上具有最大的吸附能,它们分别是H_2O-RhRu_5、H_2O-PdRu_3以及H_2O-AuRu_7体系。结合前期研究发现:水分子在RhRu_5、PdRu_3以及AuRu_7合金团簇上的吸附能远大于水分子在Ru块体表面的吸附能,大于水分子在纯Run(n=2-14)上的吸附能,而略小于H_2O分子在PtRu_7团簇的吸附能。本文研究表明合金效应加强了水分子的吸附作用,以保证水分子被分解之前不会以分子形式脱离吸附,这些Ru合金团簇有望成为适合分解水的高效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非晶变压器的噪音污染问题随着电气时代的变迁正在遥步地显示出来,所以如何控制降低变压器噪音始终是变压器领域的一大难题.本文先是通过对噪声基础知识的介绍什么是噪声,噪声的量度怎样定义以及环境对噪音要求是什么.接着文章引入到变压器噪音这个主题上,分别对变压器噪音的来缘、影响非晶合金变压器噪音的几大重要因素(例如:铁心的磁通密度、磁致伸缩、铁心的结构、隔音材料、加工工艺等)进行一定地阐述和分析,如何有效地降低非晶合金变压器噪音的几大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主要分析了铝-硅合金在干摩擦和润滑状态下的摩擦磨损机理,综述了Al-Si合金摩擦磨损的研究状况,总结了合金元素,半固态搅拌铸造、表面熔化处理、形成Al基复合材料等对摩擦磨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国际材料领域掀起了大块非晶合金的研究热潮。陈国良教授带领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审时度势,迅速打开这一领域研究的突破口,建立起了新的理论体系,提出多元短程序畴过冷理论,创建非晶合金的有序排列理论。他发现的非晶结构的普适模型,被权威刊物评价为是对非晶合金结构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陈国良以其创造性的工作和创新性的成果,引领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8.
材料的韧性表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是反映塑性和强度好坏的综合指标。韧性作为非晶合金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描述非晶合金材料性能的重要参数。非晶合金断裂韧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归纳了影响断裂韧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超 《中国科技纵横》2014,(13):276-276
研究了Cu-0.2%Zr合金和Cu-3%Ag-0.5%Zr合金的高温拉伸性能。材料热处理工艺为:固溶920℃×1h,水冷;纵向冷变形30%;时效450℃×3h,空冷,试验温度500℃。结果表明,CuAgZr合金组织均匀性高于CuZr合金,CuAgZr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比CuZr合金高出50MPa-60MPa,结果符合Hall-Petch关系。两种合金的高温拉伸断裂方式均为沿晶韧性断裂,CuZr合金比CuAgZr合金具有更好的塑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基金》2008,(1):47-47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汪卫华小组最近一段时间里在块体非晶合金塑性行为及机理方面的一系列研究进展颇令国内外同行瞩目。他们先后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科学》上连续发表有创意并引人深思的工作成果。这些成果的发表或被“化学与工程新闻”、“本周科学”等科技网站报道或成为期刊封面内容,或被专题评论,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