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贴近儿童生活,有情趣的图画能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引发他们说话的愿望。我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从人到物,先景后人”等顺序引导学生观察,同时在观察过程中,再提出要求,整体观察,说大意——分图观察,说具体——整体观察,说故事。学生观察有序,叙述有理。  相似文献   

2.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一、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具有条理性,应按照一定的顺序系统地去观察对象。我在教学中是按如下步骤操作的:首先应选准目标即被观察的对象。其次,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仔细观察被观察对象的反应。若被观察的是测量仪器,则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对象的特征、标志、各部分的特点及作用。以天平为例说明观察方法。首先,观察其整体结构由底座、横梁、…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教学部分提到“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我是这样理解的,落实在具体一篇课文时,应按照“整体感知——部分深究——整体优化”的顺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4.
现行小语教学大纲和“注意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纲要提出.阅读教学一般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以下简称“整——分——整”)的方法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讲得很明白:“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这段话点明了  相似文献   

5.
一、提出问题引导运动员有目的地观察对运动员提出具体要求。让他们按照具体的要求,把观察到的对训练的看法、认识和已经形成的基本概念作出具体估价。从他们的自我估价中反映出他们的基本印象。据此,教练员要进一步对运动员加以启发、引导,提高他们对训练的认识,加强对观察能力的培养。二、训练中的观察与竞赛中的观察在观察时,要指导学生把观察对象与背景区别开,又联系起来,先要有整体认识,然后再观察各部分及其联系,以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表象。运动员进入较完整的技术动作以后,随之而来的便是专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教练员所讲解示范的那一…  相似文献   

6.
—部分——整体”步骤进行。看单幅图是这样,看多幅图也是这样。看单幅图要从整体出发。先将整个画面总的看一看,看画面上的人、景、物都是些什么,然后按一定顺序,一部分一部分看清楚,看全面,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把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观察。看多幅图时,要先统观几幅图,看几幅图合起来讲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然后按观察单幅图的方法,逐幅图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的内容,最后再回到整体上来,将几幅图联系起来,进行观察思考。2.观察要有顺序。观察顺序就是指具体的观察线路。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多幅图要从第一幅开始,依次观察…  相似文献   

7.
听过很多老师的“看图学数学”、“看图学作文”课,发现他们无不提及观察顺序问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按“先人物后景物”的顺序观察,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于是乎,学生就老老实实地按老师规定的顺序去观察。所以学生说出的答案基本一致,除了措辞有异之外,整个表达的顺序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8.
一、整体入手,感知图画 观察是看图说话的基础。为了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准确地表达图画内容和思想,教学中,我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指导看图。  相似文献   

9.
在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看图写话时,经常有学生不知如何看图,写起来无从下手,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出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顺序观察,有序表达,教学生看图写话。在教学中,我注意教会学生从总体到部分再  相似文献   

10.
一、观察时点拨——帮助学生丰富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到了中年级,学生开始写观察作文,教师更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丰富习作的事件积累和情感积累。教师这时的点拨,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明白观察的重点,积累观察的体会,并让他们交流各自的观察所得。  相似文献   

11.
<正>在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看图写话时,经常有学生不知如何看图,写起来无从下手,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出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顺序观察,有序表达,教学生看图写话。在教学中,我注意教会学生从总体到部分再  相似文献   

12.
《新大纲》规定:“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的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是一个老问题。过去我们进分阅读教学,在讲解课文时,就是按照“整体——部行——整体”亦即“综合——分析——综合”的顺序进行的。《新大纲》为什么要把这个老问题重新提出来呢?值得我们研究一番。  相似文献   

13.
1986年年底。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阅读教学”部分有这样一段话:“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段话就是通常说的“整体——部分——整体”。1989年年底,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整体——部分——整体”作了进一步阐述:“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  相似文献   

14.
引导观察教给方法──《黄山奇石》教学谈龚红芳引导观察教学开始,出示“黄山景观图”,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观察。说说黄山风景美不美?美在哪儿?(美。奇峰、怪石、云海、曲松)从整体入手导入新课后,抓住“尤其”一词引出本...  相似文献   

15.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就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使其在作文时正确运用。在作文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学习运用以下几种观察方法。1.顺序法。观察客观事物要根据观察目的、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如观察静物时,在空间顺序上,有远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在时间顺序上,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观察时,应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确定观察的顺序。如我布置学生观察“温河的早晨”,学生按要求观察后是这样写的:“早晨,大雾给大地披上一层薄薄的轻纱。远处的中罗山时隐…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一般的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这种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程序,是整体性教学原则的具体化,是把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运用到教学上来的表现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遵循整体性原则,从感知到深化,又从深化到实践,分为相互联系的几个阶段,从而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7.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会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是三年级上学期阅读训练的重点。自然段既是句子最基本的集结体,又是组成篇章最基本的结构单位。读懂了自然段,能更深入地理解句子,同时又为读懂全篇文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怎样读懂一段文章呢?《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我们观察事物或思考问题,也往往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先从全局着眼,再深入局部分析,然后  相似文献   

18.
自然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思路,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教会学生整体——局部——整体地进行观察。 以事物的整体轮廓为着眼点,然后对构成整体的各个局部依次进行系统地观察,最后把观察的各个局部进行归纳,从而更全面认识事物。例如“星空”单元教学,可让学生先观察夜晚的整个星空,使学生感到观察星星是一项既有趣又有用的科学活动。然后,在繁星满天的天空中如何来认识星星呢?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星空的局部,记住各个星座的特征和位置,再观察整个星  相似文献   

19.
一节观察课     
开学初,校园花坛里的金盏菊开得热热闹闹,灿烂夺目.我班的观察课就在这里开始了.教学是分三个步骤进行的. 一、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目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学一开始,我就提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看了金盏菊,有什么感觉?”学生纷纷回答:“美丽.”“漂亮.”“鲜艳.”用词虽各有异,但意思大抵相同.为了照顾一般水平,更利于学生“静观默察”,我确定“美丽”为观察课题.它就是本次观察的方向和目的.有了方向、目的,才好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 二、指导观察方法.观察要讲究方法.只有方法对头,才能把事物观察得更细致、深入.根据这次观察任务的需要,要让学生掌握从部分到整体的观察顺序及从同类事物中捕捉典型的观察方法.  相似文献   

20.
拥有一本“近乎完美”的观察记录本会带给孩子们什么呢?是良好的观察习惯,严谨的记录要求,持续观察的科学态度。老师把孩子们的观察记录集中起来,做成一本“我们的观察记录本后记”,就会时时给孩子一个无声的提醒:观察就在身边,观察就在此时。这是引导孩子们步入科学观察轨道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