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道》2008,(9):62-62
高等教育本是产生社会精英的重要机制,但现在变了。韦永琼在《青年探索》杂志发文认为:过去,由于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教育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精英分子,一方面,社会及其高等教育机构认为,进入大学的人本来就是精英,另一方面大学不但促使这些精英的成长而且也分配高等教育资源,使他们走进大学之后成为社会精英。在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2.
"精英教育"是个敏感的话题。今天很多人似乎都不大敢提精英教育,因为一提精英教育,就会引来很多批评,说你为什么不关心平民和平民教育。我要首先为"精英教育"辩护。我不怕这种批评,因为我认为这种批评是错误的,是混淆不同的问题。很简单地讲,我以为中国大学的使命就是要打造中国的精英,而清华、北大这样中国的顶尖大学,其使命就是要打造中国的顶尖精英。但我所谓"打造中国的精英",并不是指要把中国的大学生培养成西装革履、一口英文的那种类型,这种类型往往有文化自卑感,多半是伪精英。一个真正的中国精英首先必然具有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是从根本上来自于对中国文明的充分自信。"打造中国的精英"  相似文献   

3.
<正>我上高一那年,一位升学辅导老师例行公事为我们讲解了申请大学的流程。最后,她顺便提了一下,除加拿大的大学之外,还存在着一种所谓的美国"常春藤"大学,诸如哈佛和耶鲁。不过,她并不认为会有任何在场的人需要去申请"常春藤"大学,因为那是为美国的"社会精英"所准备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时我几乎立刻就意识到,这正是我想要的。我要申请"常春藤"学校,并不是因为我对那些学校有充分的了解,事实上我一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大学的“英才”教育按照美国教育学家 M·特罗根据历史的发展把高等教育制度历史发展过程分为“英才”、“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英才教育的大学制度只能容纳同龄人中2—5%青年,在大学收纳不超过15%的同龄人口以前,高等教育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精英分子,大学就是以精英主义原则组织的。一方面,社会及其高等教育认为进入大学的人本来就是精英;另一方面,大学不但促使这些精英的成长,而且也分配了社会的高等教育资源,使  相似文献   

5.
小儿子喜欢烹饪、街舞,一度说不要上大学了。大儿子曾遇到不喜欢的人和事就要顶撞。忍住,我放弃家长式强权的欲望,平等地跟他们交流。因为我面对的是有独立人格、独立思考的孩子,必须尊重他们。我对他们最大的期待,是希望他们快乐幸福。  相似文献   

6.
有人因为扩招得到了一次本来不可能得到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他们说:是"扩招"给了我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有的大学生,因为在大学里没有找到自己理想中的精神家园,他们抱怨:我在大学里等毕业证书.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发现毕业生越来越难找工作,他们为读大学付出的高投入已经得不到期待中的回报——而职业理想的丧失是我们为升学主义买的更为沉重的单;我们需要重新解读精英,让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从对立走向和谐。我很看重一点,那就是要破除职业的贵贱观、尊卑观,因为这种观念是导致应试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您好:我是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由于家境并非很好,我大一时决定一毕业就工作.以给家里减轻负担.因为家里还有—个弟弟—个妹妹,我希望他们以后上大学不再以贫困生的名义。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在今天的中国,上大学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我必须向你们强调,北大是培养精英的大学,光华是培养精英的学院。这是历史赋予北大的使命,是中华民族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全人类进步事业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应有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湖北教育》2007,(10):40-41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已经建立了一支相当规模的学生党员队伍。大学生党员多为学生中的精英分子,他们是当代大学生的代表。从一定程度上说,大学生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