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网瘾的形成可以归结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所应当形成的网络综合教育合力的缺失。终身教育视角下,小学生网瘾问题的有效防治不可能是某个部门在短期内所能够完成的,为此,其防治就应当从家庭、学校以及社区的三个维度来共同长期地进行。这种立体防治网瘾模式的逻辑起点在于小学生网络自主教育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从而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有效进行小学生网瘾行为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终身教育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立体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终身教育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一种立体空间的模式,即以教师的自主教育能力的激发与培养为逻辑原点,以师范教育、学校教育及继续教育为三个主要方向维度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其中,教师的专业反思能力作为教师自主教育的核心属性具体表现为师范教育中的理论构建性、学校教育中的实践智慧性、继续教育中的终身学习性。这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构成了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3.
真正的学校教育,应该顾全学生个体一生的发展,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树立与健全。"五维"模式,将学校教育的"全方位"要求,具化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融合""自我成长""第三方教育"五个维度的组织与实施。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孩子性格和心理品质,对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只有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通过陪伴引领,充分发挥在孩子成长中的导师作用,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既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又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对自己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则是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教育虽是家庭成员之间通过人际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双向学习过程,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指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的教育过程。对个人而言,家庭教育是个体习得生活的基本技能,获得角色认知,探索性扮演社会角色的起点,是个体接受规范的学校教育及多样化的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说,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培养和教育人的三大要素,而在这三个要素中,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不仅是启蒙教育、摇篮教育.也是做人的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7.
人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部分构成。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社会实践就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予以综述,对家长实施家庭教育行为和未来一代人的心理和意志品质的发展方向给予引领,以期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心理健康良性发展,培养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阐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对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具体路径。文章认为,重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女大学生健康成长、自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根本途径是家庭一学校一社会的合力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渠道,社会教育是环境保障。只有当三种教育彼此协调、互相促进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培养少数民族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培养方面的作用,从而真正起到促进其成长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旭 《文教资料》2007,(14):153-154
终身教育(Life Long Education),1965年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论》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体系。作为一种教育思潮,终身教育打破了那种把教育限定在某一特定年龄阶段的传统观念,满足了人生各阶段受教育的要求,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学校教育受个体发展的阶段性限制,无法满足个体终身教育的需要,终身教育的理念落实在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新的家庭教育价值观,并推动了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庭教育的研究又是教育体系研究中较薄弱的环节。家庭教育有别于其它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在人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特殊的作用。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与学校教育相比较,有着不同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追求子女的身心和谐发展。家长自身的素质及其对子女的态度、家庭生活条件和环境,都对家庭教育有重要影响。必须充分重视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