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较快,1996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为1849.88亿块标准砖,到2006年增长到18459.5亿块标准砖,增长了10倍,新型墙体材料在墙体材料总量中的比例由25.2%上升到42.1%。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定西市传统民房结构有四类:生土墙体承重房、砖砌墙体承重房、木构架承重房屋、混合承重房屋.其中山区以生土墙体承重房为主,抗震性能极差.山区的公共设施以及近郊的民房多为砖砌墙体承重房,抗震性能较好,近年来逐步在山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定西市传统民房结构有四类:生土墙体承重房、砖砌墙体承重房、木构架承重房屋、混合承重房屋.其中山区以生土墙体承重房为主,抗震性能极差.山区的公共设施以及近郊的民房多为砖砌墙体承重房,抗震性能较好,近年来逐步在山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屋顶     
一当人们觉得天空太大无法望尽而心生畏惧之时,便有了屋顶,屋顶成了我们居住的天,一个能让心里踏实的屏障,一个能让思绪凝重的视焦。各式各样的屋顶斑斑点点散落在这个地球上,就像棋盘上的棋子,无意中的布局也能引人入胜。现代化城市中的民居建筑,大部分的屋顶已变得十分简约,人们对头顶青天的那层遮挡所特有的情怀也已变得十分模糊,很难再寻觅到排成片的瓦房屋顶踪迹了,但在古都还有,如北京、西安、沈阳、洛阳、杭州等,在古城还有,如绍兴、苏州、乌镇、桐乡等。在那里,依然能见到琉璃瓦或泥瓦铺盖的屋顶,在屋顶上会有零星的杂草,屋檐下还有…  相似文献   

5.
正小知识:安徽传统的民居建筑多为各种造型的二层楼房,有的依山傍水,有的参差起伏,有的层楼叠院,精致朴素、堂皇俊秀。但无论是中国南方还是北方,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在这一点上,安徽民居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3,(3):14-16
邢台市平乡县的居民建筑中,瓦房建筑可谓是独树一帜,在冀南平原形成了民居建筑的孤岛现象。通过对平乡县的瓦房建筑进行相应资料搜集,实地考察并走访当地居民,进行口述资料整理。对平乡县的瓦房建筑的起源与演变、现状形制及功能特点、形成原因和优势意义进行相应探讨,以期对当下的瓦房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砖砌体结构中墙体裂缝种类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裂缝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8.
老屋情结     
每逢下雨,我总爱将视线调至室外,看那泥黄色的土墙,那被雨洗得发青发亮的瓦房屋顶,以及那青青的屋顶上的飘着的淡白的雨雾,这时关于老屋的点点滴滴便飘了出来,像这里的绵绵细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砖砌墙体产生裂缝的特点入手,进行裂缝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预防裂缝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家乡的屋顶     
每到外地,看到那些屋脊高高隆起的瓦房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的平顶房来。家乡的平顶房是一处独特的风景。家家户户,屋顶相连,一排排,一片片。站在屋顶上,村里村外的风景尽收眼底,近处的庭院,远处的原野、山峦,  相似文献   

11.
用洗衣机洗衣服,衣服兜经常会被水翻出来。如果兜里有钱的话,钱还会被洗衣机掏出来拧得皱巴巴的。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也许会感叹:奇了怪了,难道洗衣机也像小孩子一样爱翻衣兜,想看看里面有没有好吃的?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很形象地描述出了大风容易掀开屋顶的现象,不仅茅草屋很容易被大风掀开屋顶,我国农村常见的瓦房的屋顶也容易被大风掀开为什么大风遇到房屋时,首先跟屋顶过不去呢?风中的旗  相似文献   

12.
家乡的屋顶     
每到外地,看到那些屋脊高高隆起的瓦房时,我总全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的平顶房来。 家乡的平顶房是一处独特的风景。家家户户,屋顶相连,一排排,一片片。站在屋顶上,村里村外的风景尽收眼底,近处的庭院,远处的原野、山峦,层层叠叠的景致,会一览无余。春有春的特色,秋有秋的风景,家乡的屋顶,常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3.
多层砖砌体房屋抗震设计主要内容之一是进行墙体截面抗震验算,其计算要点为:1、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楼层剪力;2、根据一定原则求出墙体(段)的层间抗侧力等效刚度;3、选择承载面积较大或竖向应力较小的墙体(段)进行截面抗剪验算。  相似文献   

14.
<正>一、试题设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北段,其河谷两侧分布着6000多座传统民居——白藏房(图1)。材料二白藏房多为三层楼房,墙体厚,外墙向内倾斜,房顶平整,整体呈梯形。白藏房属典型的土木结构房屋,其建造过程为:早春先用黏土和砖木夯筑,晚秋再用白垩土加水搅拌成白色土浆,从墙头自上而下浇灌,直到墙体变白[1]。当地藏民主要从事农牧业。乡城县河谷地区年降水量约60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图2示意乡城县的地形及城镇分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建筑用商品能源消耗中,采暖及空调的能源消耗约占建筑能耗的60%~70%。在建筑围护结构设计时可从墙体、外门、窗和屋顶等方面进行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16.
实验点滴     
△在实验设备较差的学校中,可用雨水代替蒸馏水做初中化学中的实验。取雨水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盛水容器先用雨水洗干净;②如是取屋顶上淌下来的雨水,瓦房的较好,水泥屋顶次之,且老屋顶比新屋顶为好;③要在雨下过一段时间后再收集,雨季时的雨水较好;④雨水静置一会,取上层澄清的部分,即可用。  相似文献   

17.
井中振 《河北教育》2011,(10):44-44
1998年秋,我调到岗西小学任校长。 到了学校,我看到的到处是破烂不堪、杂乱无序。教室有门无法关,有窗没有扇;墙体灰沙脱落,屋顶裂缝;夏天水帘洞,冬天冷风吹;厕所墙倒塌,粪便四处流;围墙四面有窟窿,上学放学学生钻来钻去;教师睡的是石头支的床,课桌凳腿坏了用砖支着;校园里地面坑洼不平,尘土乱飞。  相似文献   

18.
井干式结构作为我国古建筑中三大结构体系之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由于其建造需要大量木材,因此井干式木墙民居较抬梁式和穿斗式民居对周围环境资源要求更为严苛。现存井干式民居分布较少,当地新建民居建筑采用井干式做法的也越来越少,这给我国传统井干式民居营造工艺传承带来很大挑战。文章从井干式木墙的选材、基址及木材加工与连接方式出发,探讨井干式民居细部节点的营造工艺做法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等材料为辅发展起来的。其主体结构是在前后木柱之上架设多层木梁,沿着与梁垂直的方向再搭设木檩(或叫栋);房屋上部荷载即是由栋传到各层梁上,再通过柱子作用到地面。墙体则是不承重的,它只起围护或分隔空间的作用。可见,栋与梁这两种主要承重构件对于整个建筑相当重要,无怪乎汉语中以“栋梁之材”来比喻兴国安邦的中坚人物。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古建筑都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是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上部、屋橹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块纵横穿插、层…  相似文献   

20.
砖混结构就是竖直在重承构件用砖砌体 ,而水平承重构件用砼 ,由这两种材料混合建造的结构 ,由于其造价低 ,取材方便 ,性能良好而广泛用于中小城市七层以下的住宅和公共建筑中。但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设计、施工等因素的影响 ,常使墙体产生一些形状不规则、宽度不等的裂缝。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外观造型和使用功能 ,而且会影响到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严重者甚至引起房屋的倒塌 ,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 ,研究这些裂缝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预防是十分必要的。一、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钢筋砼和砖砌体都具有热胀冷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