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有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重40N,在离地面高为h=R(R为地球半径)处重为F1,在地心处重为F2,则  相似文献   

2.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微分方程”一章中,有一道关于自由落体的例题。它是这样的:设地球半径为R,物体离地心高度为l(l>R),无阻力自由下落,其初速度为0,求物体落到地面的速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3.
1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法 在均匀重力场中,使从地面抛出的物体获得最大射程的问题,在几乎所有的普通物理教科书中都讨论过。求解这个问题需要证明当抛射角为45°时,抛射体的水平射程最大。可是,在大多数真实情形中,例如投掷铅球,物体是在地面上方某一高度h处被抛出的。这时,对应于最大射程的抛射角就与h有关。而且通常是小于45°的。 如图1所示,是在地面上方高度h处以初速度v和抛射角θ抛出的物体的轨道。R是抛射体的射程。即它在碰到地面前飞过的水平距离。忽略空气阻力,x和y方向的运动方程为:  相似文献   

4.
题目(2012,新课标卷)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相似文献   

5.
在力学教学中需要从引力势能公式导出重力势能公式,说明重力势能公式是引力势能公式在物体离地面的高度h远远小于地球半径R的条件下的近似公式。  相似文献   

6.
概念自主学习 要点精析 1.重力与万有引力的联系(1)如图2-1-1所示为地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万有引力F引指向地心,它的分量F向垂直于地轴,给物体提供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引另一个分量是物体的重力G.若不计自转效应,则近似地认为mg=GM地m/2R地.  相似文献   

7.
有人在分析竖直上抛物体的运动时说,当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即时速度为零,即相对于地面这个参照物的相对速度等于零,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至少可以说,物体处于瞬间静止状态,这种说法对吗? 答:上述说法是欠妥的。判别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总要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通常选取地面为参照物。但是判别时,不是以它相对地面的即时速度是否为零而作结论的,而是以它相对于地面的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中物质运动一章,时常出现给定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判断此物体有这种运动情况所选用的参照物,或者给出几个物体的相关运动情况,要判断这些物体以另一物体为参照物的运动情况.这些题型对初学者来说感到难以下手,这里介绍一种用数学方法来“求解”参照物或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所以不妨假设物体相对于地面(即以地面为参照物)的速度为v物,选择的参照物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为v参,并且选取参照物相对于地面运动速度v参的方向为正方向,如果某物体运动方向与v参相反,那在它的速度前加“-”号.  相似文献   

9.
一、压力理解错误 例.如图1,用10N的压力把一物体压在水平地面上,此物体自身的重力为20N,与地接触面积为10cm2.此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物体的相对运动时,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我们习惯于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但有时选择相对于地面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可能会使解题过程变得简单、方便、快捷.下面简单举例来说明.例1一艘船在河中逆流而上,河水流速为3米/秒,经过一座桥时,船上一只木箱掉  相似文献   

11.
郑金 《物理教师》2012,(6):72-73
例题.假设地球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在地球的东半球北纬30°的a处开一条穿过地轴的隧道直通西半球北纬30°的b处,如图1所示.在出口a、b处分别将质量为M和m的两个物体同时由静止释放,已知M=1.5m,取地球半径R=6400km,隧道是光滑的,两物体间的碰撞是弹性的,忽略空气阻力和地球转动的影响,问物体m从b处出来后飞离地面的最大高度和射程各为多少?  相似文献   

12.
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都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其原因是上述各物理量必须相对于某一参考系才具有实际意义.对同一物体而言若选择不同物体为参考系上述各物理量可以不同,在解决直线运动类问题时大多数同学习惯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相似文献   

13.
物体沿上凸圆弧的运动分两种情况:第一,物体在圆弧之上,如图1中的球A。第二,物体在圆弧之下,如图1中的球B。解得丽)(丫万一一1)R,即丽的最小值为(了.厄,一1)R。〔例2〕图3是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高为h的圆弧轨道。一物体从轨道底端A以速率以冲上弧面,不计摩擦。假设物体所受圆弧的正压力为N。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知道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部分,且通常情况下重力约等于万有引力。地面上的物体肯定会受到地球施加的万有引力,但能说地面上的物体肯定受重力吗?且看这样一道题:假如地球自转速度达到赤道上的物体能“飘”起来,那么可估算出地球上的一天等于h。(地球半径R≈6.4×106m)学生的解法主要有两种:法一:由GRM2m=mR4Tπ22,T=4πG2MR3,代入R=6.4×106m,M=6.9×1024kg,得T≈1.4h。法二:由GRM2m≈mg,有mg=mR4Tπ22,T2=4π2Rg(g取9.8m/s2,R=6400km),仍可得得T≈1.4h。二者结论一致,但学生对方法二有疑问,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5.
一、要注意克服日常生活习惯的负面影响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动"还是"静"的.这一定势思维使大脑首先出现这么一种潜意识:只有对地面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动摩擦力,对地面静止的物体才会受到静摩擦力.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两个物体相对于地面都在运动的问题时,如能选择适当的物体作参照物,可使解题过程得到简化.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运动时,通常以地面为参照物.例1车站的自动扶梯用1min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上的人从一楼送到二楼,若自动扶梯不  相似文献   

17.
物体的"重力"与其所受的万有引力间关系如何?连带出一类涉及运用"重力"措词的易错问题,本文举四例作以说明,以排难解惑.例1飞船以a=g/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某位置时台秤测得此状态下质量m=10 kg的物体重力为75 N,由此可知,此时飞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_______.(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地球半径R=6.4×10~3km)  相似文献   

18.
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一样.我们平时描述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不指明参照物即是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我们在研究相关问题时也习惯  相似文献   

19.
参照系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那个物体,叫做参照物(或称之为参照系)。同一物体的运动,对于不同的参照系,其运动的描述不相同。 一、参照系的分类 中学阶段,参照系主要指惯性系,但或多或少地要接触到非惯性系或质心系的问题。 1.惯性参照系 《必修本》的叙述为: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常取地球作参照物,即惯性参照系。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参照物,也是惯性参照系,物体在各个惯  相似文献   

20.
<正>一、重力概念的引入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是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上或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在研究重力的大小时,往往需要把研究对象的重力集中在重心处,等效为一个质点。基于等效思想,地球的重心等效为地球的球心,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的重心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质量分布不均匀物体的重心除与物体形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