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3 毫秒
1.
审美,可分为审美直觉、审美再现、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四个流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体有吟诵、理解、感染、创造等途径。美育应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和对学生进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任何一个环节中,都不会忽视美的感知和对学生审美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工艺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对工艺美术具有欣赏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因而该专业的语文教学要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鉴赏能力。教学内容上重视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课堂讲解力求形象化、意境化,在写作和口语训练中进行审美教育,教师自身加强审美修养。通过这些措施,可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鉴赏能力,达到语文教学为工美专业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教育是我们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对学生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教材文章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语文教育中,无论教育内容还是形式,都饱含了丰富的美的素养。因此,语文教育离不开美育,美育必须渗透在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抓住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营造审美氛围。在审美的心态下求知。发掘蕴含着的美的因素,有机地渗透美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美的熏陶。[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审美教育形象化、愉悦性的特点又弥补了语文课作为工具学科枯燥性的一面,化抽象枯燥为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新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指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审美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深厚的精神底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这里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6.
审美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深入分析了审美教育中审美思维的内涵和形成,它从美育心理学和思维学等学科角度提出培养学生审美直觉思维、审美意象思维和审美灵感思维的教育特点及重要性,它评价了审美教育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师范院校审美教育面临着传统文化的挑战、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挑战和原有教育体制的挑战。因此,要求师范院校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分析评价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使学生参加艺术类辅修课程学习。师范院校审美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括介绍了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然后详细论述了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优势的几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既包含德育、智育的因素,更包含美育的因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学美育教学为题,对美育教学的基本任务、美育教育的历史,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较强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学校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