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兴馆阁书目》由北宋秘书监陈骙编撰,仅用八个月时间,于淳熙五年(1178)完成。原书凡七十 卷,叙录一卷,著录图书40486卷。嘉定十三年(1220),秘书监张攀又主持编撰《中兴馆阁续书目》三十 卷,著录淳熙五年后馆阁收入的新书14943卷。《书目》和《续书目》在当时曾与《崇文总目》并行,后皆 散佚。1932年,赵士炜撰《中兴馆阁书目辑考》五卷,《中兴馆阁续书目辑考》一卷。是近数十年间查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黄虞稷辛劳一生搜集图书,并在其所藏图书的基础上编纂了《千顷堂书目》,以及《千顷堂书目》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浙本《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与胡虔刻《四库全书附存目录》著录书目相比,《四库全书总目》有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无者七种,《四库全书总目》无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有者三十四种。这差异性反映出《四库全书总目》成书过程某些原始的面貌,包括门类、次序的调整,收录书目的撤出与补人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大致有:著录改为存目,存目改为著...  相似文献   

4.
《千顷堂书目》误收5种唐人之书,是分别根据明代的藏书目录、非藏书目录和其他史料著录的。这种编撰方法与当时的史志目录完全相同。全书中属于黄虞稷家藏图书的,约仅占1/3,不宜称为私家藏书目录,而是一部典型的史志目录。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晚期私家书目与《四库全书总目》之关系主要表现在《总目》对私藏目录有指导作用,私家目录对《总目》有所改进,私家书目著录图书常以《总目》为参照等.这种双向交互的关系最终促进了目录著录的完善和科学化,并由此反映了中国目录学史在清代的沿革变化.《楹书隅录》是晚清私家书目的代表作之一,与《总目》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日本书目志》与《西学书目表》成书先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康有为编撰的《日本书目志》成书年代,各家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日本书目志》成书先于梁启超编撰的《西学书目表》。例如姚名达在《中国目录学史年表》中写着:“先绪二十一年(1895),康有为撰《日本书目志》,分门十五。光绪二十二年,(1896)梁启超撰《西书提要》及《西学书目表》”。姚先生还在《中国目录学史》“分类篇·新分类法创造之尝试”一节中说:“次年(指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撰《日本书目志》,遂首创新分类法,分(1)生理,(2)理学,(3)宗教,(4)图史,(5)政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元末明初的《南溪笔录群贤诗话》,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部分文字可补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之缺.据现有文献,该书最早刊刻于明正德五年,分前、后、续三集(卷).《四库全书总目》、《天一阁进呈书目》等所谓二卷本,实为三卷本之残本;《四库存目丛书》影印三卷本残本却标为二卷本;《千顷堂书目》所言四卷本,亦当为三卷本.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界对《读书敏求记》的成书时间或因循旧误而不觉,或语焉含混而不明。本文立足文献,审慎辨证,考定《读书敏求记》结集成书是在遵王晚年最后3年中,而尺凫跋语所言竹垞康熙二十年(1681年)诡得手录本之事,实为子虚乌有,厚诬贤者,不足凭信。本文还据《读书敏求记》所载,推断出《也是园书目》的具体编撰时间。  相似文献   

9.
《浙江采集遗书总录》与《四库全书总目》均为在纂修《四库全书》过程中产生的提要式目录.虽然在规模和学术水平上《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无法与《四库全书总目》相提并论,但是两部书目在纂修背景、著录对象、编撰体例、提要内容等方面均有诸多相似之处,《四库全书总目》对《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多有参考和借鉴.通过对两部书目的比较分析,可以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四库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9,(4):124-128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是纂修《四库全书》的相连产物。它成书早于《四库全书总目》,又颇为简明、便于使用,是了解乾隆以前古代书籍的基本书目。虽然此前已有整理本,但仍存在很多讹误,需要予以指出,故对其史部提要之谬误进行考订,以方便读者读书治学。  相似文献   

11.
《追来堂偶存书目》不分卷附《追来堂偶存碑目》不分卷,编者姓氏未知。诸家书目著录皆题作曼殊梦蜨生或梦蜨生,《文献家通考》、《清代目录提要》等虽有记载但未能指明作者为谁。经考证可知其为满洲成昌,顾廷龙先生早年曾嘱夏孙桐为其撰传,恐其埋没无闻。  相似文献   

12.
论文根据董康《书舶庸谭》中的材料,论述了董康与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的设立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修之关系,同时对董氏所拟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要稿与《嘉业堂藏书志》的渊源关系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传统目录学的最高成就。对《总目》的研究始于民国时期。通过对民国时期《四库全书总目》学研究进展的梳理可以清晰看出,民国的目录学家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目录学的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积极汲取西方目录学思想的养分,从而使中国目录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书目答问》自清末刊行以来,受到广大学者的欢迎,成为国学研究最基本的入门书目。然而,《书目答问》在分类上与其他主流书目存在分歧。这些分歧有一些是《书目答问》的分类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就这些方面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乐怡 《图书馆杂志》2006,25(4):74-77,28
《提要稿》为翁方纲参与《四库全书》编纂时所作提要底稿,计千余篇。提要因其初稿性质,故与通行本《四库提要》存在诸多差异。本文通过《提要稿》与《四库全书》对图书之著录、对图书之取舍及分类、对图书之编排,以及内容异同之对比研究,说明《四库提要》编纂过程中对书籍之处理标准、分纂官与总纂官之责任关系、提要之修改等问题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中著录了大量的词籍提要,它在选择和著录自《花间集》起至清初的一百多种词集的过程中,鲜明体现了编修者以宋词为美的词学批评思想,但也从另一个侧面间接表现了编撰者成熟的版本校勘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乾嘉时期的版本校勘学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司马朝军 《图书情报工作》2002,46(8):117-120110
首次从正反两方面探讨《四库全书总目》的善本观,认为《总目》之善本观是考订家之善本现,而非赏鉴家之善本观.  相似文献   

18.
赵晨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41-146
[目的/意义]《玉函山房藏书簿录》是清代文献学家马国翰的私人藏书目,其分类具有独到之处,本文意在探讨其特色与形成这种特色的原因。[方法/过程]将《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四个部类分别与《经义考》、《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以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公私书目进行比较,以明确其特色。[结果/结论]《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设类体现出守旧与创新的结合,经编诸类目既借鉴《经义考》,又吸收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创新之处,史编、子编则相对保守,在分类设置上墨守旧规。通过对《玉函山房藏书簿录》分类设置的探讨,明晰其兼具保守性和创新性的鲜明特点,也因为这种特点,《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类目设置和书籍归类也存在一些不当之处。尽管如此,《玉函山房藏书簿录》作为一部私人藏书目,也是具有独特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宋高宗绍兴国子监曾有刻本,后又出现多种增补本。元明以后,有两种增补本以传抄的方式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0.
临朐冯氏家族为明清之际山东著名的文学与科举世家,冯溥为其家族的杰出代表人,而关于其家族藏书至今未有人研究,冯溥有《佳山堂书目》一卷流传于世,以书名简目形式记载冯溥藏书,本文试图通过相关文献探讨其家族藏书、刻书情况,同时介绍《佳山堂书目》版本及内容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