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生龙 《湖北教育》2001,(11):14-15
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企求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和人类文化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强调全面提高学生五个方面的素质和三个方面的能力,即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情趣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不是以考试为本、更不是以分数为本的教育,它的根本宗旨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全民素质水准,核心是人的发展,即让学生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坚持“两个统一”。 一、培养共性和发展个性相统一 传统的教育制度、考试制度的主要弊端之一就是重共性、轻个性。全国执行的是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参、统一的考试,在这种统一的模式下,大  相似文献   

2.
教育“以人为本”辨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以人为本”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为思想基础,其核心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教育“以人为本”不是学生个性的任意而自由的发展,而是要在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共性,实现个性和共性的协调发展。教育“以人为本”是以学生生命整体为出发点,通过教育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3.
钟叶斌 《教育》2008,(7):56-56
人的主体性素质己成为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客观世界的开放与发展,孕育了它的复杂与易变。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加强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培育是现当代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教育》2008,(19)
人的主体性素质已成为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要求。客观世界的开放与发展,孕育了它的复杂与易变。在学校教育中如何加强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培育是现当代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到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将德性追求当作人生的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个性与共性的和谐统一,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的教育,它不只是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也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人的素质高低,反映着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及个人价值实现的程度。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才能,往往能最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个性潜能。所谓“个性”就是指个人的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是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它同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等素质一起综合构成个人的精神面貌和人格力量。从哲学角度上讲,它指的是教育特殊性的要求,也就是说,人的个性表现为学生具有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个性的特点,有自己发展的要求。教育就是要把人类社会共性的东西内化给学生,又要使学生个性化的东西外化为社会价值,这两个…  相似文献   

7.
李红 《陕西教育》2009,(3):46-46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个新的课题。特别是对中职生,他们面临着即将就业,步入社会,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职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任课老师如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  相似文献   

8.
技校学生的身体、个性等差异较大,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难以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来实施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及延伸阶段中,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差异开展分层施教是体育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在教学中怎样既能管理教育好学生,又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是我研究和实践的中心课题。 提高身体素质是体育课教学的主攻方向   学生的个体素质发展是有差异的。其中身体素质的差异表现在先天生理特点和行为方法基础的不同,而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和为社会服务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这是一个共性的要求,亦…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赋条件,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材施教,是在教育过程中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他们都能在达到基础素质要求的同时。得以发展符合个人特点的素质,以增强个人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坚持素质教育与因材施教,就是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如何从学生差异出发,让学生都得到满意的素质教育效果,是实施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和身心素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其他素质再好也难以适应社会生活.因此,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全的发展”.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方案构建了以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发展为基点,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课程新体制和新结构,它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3个“板块”组成。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阶段由必修课和活动课两个板块组成。传统的单一学科课程过分强调“共性”“全优”,用固定的尺度、框框去要求不同质的每个学生,而忽视了人的发展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爱好的发展。活动课程的设置恰恰弥补了单一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按照大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抓好“差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就成了教学上所  相似文献   

13.
一、课题提出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既为人的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又对人的主体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发展学生主体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我校有29个教学班,学生1300多人,是区内的大校之一,但是校园环境建设落后,教学设施简陋匮缺。近年来,在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学校虽然也进行了某些专项的改革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时代进步和教改形势,要求我们要以教育科研为龙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学…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对于新世纪的语文教师来说.语文教学也需要“美化”,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呢.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兴趣教育、合作教育和成功教育。  相似文献   

15.
一所谓素质 ,是指人在先天禀赋基础上 ,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上是相近的 ,这是人的共性。由于每个人在先天条件、后天环境影响、接受教育内化过程上的千差万别 ,反映在脑力与体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具有一定共性的同时 ,也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个性。素质就是这样一个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素质教育遵循学生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的客观规律 ,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但并不排斥个性 ,恰恰相反 ,它强调个体差异 ,强调的是在个性差别基础上的全面发展。素质教…  相似文献   

16.
崔等 《考试周刊》2012,(17):61-62
人的素质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形成的,会给历史带来的巨大影响。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人类已跨入21世纪,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有些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对“学困生”的素质教育。对“学困生”进行素质教育应着重从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实践技能教育、创新意识教育、合作能力教育等多方面切入,以全面提高“学困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重任。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他们有着一般大学生的共性,但又因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他们本身具备的素质不同,所以他们具备着独特的身心特点。为了提高学生工作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有针对性地做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事是很有必要的,同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在学生管理中"赞美"的应用是有着其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一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要成为一个乐于探索新观念、新行为,思维广阔、敏捷,具有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关键在于自主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学校教育如果仍然固守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那就难以把青少年一代培育成为主动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一代新人。 毫不讳言,在学校当前的教育活动中,确实存在着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各种弊端。如在教学目标上,忽视个性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忽视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互动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忽视活动课程和社会实…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为其他素质的培养和形成提供了保障.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此"三贴近"为突破口,将实际工作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有效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要求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文章着重探讨了社会实践和情感交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强调整个社会要把尊重人的权利、保护人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合作,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当然,作为未成年学生的权利应同样得到尊重与维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把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落实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当前,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人们已越来越关注人文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