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美国制定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计划在2020年对未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高排放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本文基于全球贸易分析-能源模型(GTAP-E),利用递归动态方法,在考虑短期工资刚性,经济处在非完全均衡状态(即存在失业)下,分析预测美国在2020年实施碳关税对中国碳排放与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研究普遍采用的充分就业假设,在工资刚性条件下,美国征收碳关税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导致较严重的失业问题。隐含碳含量较高的部门及其上属关联部门的产出下降幅度更显著,而隐含碳含量较低的部门产出增幅减缓,贸易平衡将显著低于充分就业闭合下的情景;此外,美国征收碳关税的减排效果也将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2.
工资刚性下美国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的减排与经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栾昊  杨军  黄季焜 《资源科学》2014,36(1):120-128
美国制定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计划在2020年对未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高排放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本文基于全球贸易分析-能源模型(GTAP-E),利用递归动态方法,在考虑短期工资刚性,经济处在非完全均衡状态(即存在失业)下,分析预测美国在2020年实施碳关税对中国碳排放与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研究普遍采用的充分就业假设,在工资刚性条件下,美国征收碳关税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导致较严重的失业问题。隐含碳含量较高的部门及其上属关联部门的产出下降幅度更显著,而隐含碳含量较低的部门产出增幅减缓,贸易平衡将显著低于充分就业闭合下的情景;此外,美国征收碳关税的减排效果也将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3.
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围绕气候外交的国际博弈本质仍是世界各国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随着欧美国家不断制定新的战略计划,科技竞争将由显性化向隐性化特征转变,科技牵引将作为一种新的科技竞争表现形态。随着欧美国家在绿色低碳技术竞争趋于白热化,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绿色低碳技术不断进步,欧美国家对中国双碳战略实施科技牵引的动因逐步形成,并通过气候政策施压、转型路径牵引、技术标准制定等路径进行科技牵引,最后导致科技创新有限化、产业结构转型有限化、高质量发展需求无法满足和一系列安全风险等。文中提出在坚定双碳政治定力,摸底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情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风险和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G20峰会前,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称,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实施温室气体强制减排措施,那么美国将征收碳关税(Carbon Tariff)。所谓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二氧化碳特别排放关税。如果欧、美、日等国家联合对中国征收碳关税的话,“中国制造”将丧失原来的低成本优势,上述国家将以碳关税的形式,将中国的财富堂而皇之地纳入自己的国库。  相似文献   

5.
2009年9月11日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本文利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G-H-K模型进行扩展,分析了美国推行特保的行为。经笔者分析发现:美国的三阶段决策机制中,存在可以磋商和游说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把握这些机会,积极应对,尽量减少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面对的贸易摩擦日益升级,出口环境日益严峻,遭遇了两反两保、技术贸易壁垒、美国337调查、碳关税等新型贸易保护手段冲击,这些都涉及知识产权问题.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推进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是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形态的最根本方法;加强律师队伍的培养,改变温和的政治态度,是改善我国产品出口环境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8/101/EC内容和发展的分析,深刻评价了EU ETS对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影响,认真总结了国际社会应对EU ETSDE策略。通过以京津冀地区为代表,深刻剖析了EU ETS对我国民航业会直接增加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影响航空市场,降低航空公司竞争力;增加消费者的成本等,进而进行京津冀地区民航业应对EU ETS的策略分析。可以通过企业结构内部调整,航空公司开展国际合作,建立国内碳市场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并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际社会已经开始努力将海洋生态系统所具备的碳汇能力纳入现有的政策框架。我国拥有发展蓝碳的良好资源条件,但蓝碳开发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操作层面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结合本国发展现实进行相关理论的原始创新,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实现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效益的联动效应。为此,运用生态资源资本化、公共物品、外部性、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协同治理、陆海统筹等理论构建我国蓝碳开发的理论分析框架,针对我国蓝碳开发面临着碳主权遭受冲击、蓝碳交易价格波动大于预期、蓝碳国际合作受到制约、无法确定滨海湿地总体上偏向碳汇还是碳源等挑战,分析提出以保证蓝碳产业政策独立性为主线,在碳主权不动摇的基础上的四方面具体开发路径:基于生态资源资本化理论的政策改进路径,基于公共物品、外部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理论的价格稳定路径,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国际合作路径以及基于陆海统筹理论的生态保护路径。进一步,主要从三方面对我国的蓝碳开发研究提出展望:一是蓝碳项目规模扩大、额外性界定与增强方式;二是不同生物资源种类蓝碳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深化;三是不同建设方法利弊和成效。  相似文献   

9.
历经40余年的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之后。中国恢复在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中缔约国的地位已经指日可待。国内已有不少报刊文章对GATT的基本原则、法规条文、组织机构、历史现状作了详细介绍,对于入关可能对我国经济体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冲击进行了分析,但是目前还极少有文章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入关对我国现存经济格局、产业结构所可能带来的影响。本文依据产业理论建立幼稚工业选择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幼稚工业的测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演变和升级,国际金融大海啸席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经济的下滑、货币政策的改变及国际资金流向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已经通过进出口贸易、资本市场等多方面对我国的经济金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揭示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主要影响,有针对地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丹  钟维琼  代涛  王高尚  李强峰  梁靓  张继鹏 《资源科学》2018,40(12):2360-2368
对含铁商品国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进行准确计算,不仅可以更公平有效地划分碳排放责任,还可以在国家间分配排放配额时提供信息支持。首先分别对各国家集团钢铁制品的碳排放系数进行了核定,再结合IPCC提供的方法计算了2015年全球含铁商品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计算结果显示:①从大洲层面看,由地理位置、运输成本等因素导致隐含碳排放在大洲内部转移量相对较多,约占总量的63.83%;亚洲、欧洲在产业链后端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流动较大,这与其“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的产业模式有关;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通过含铁商品贸易向亚洲、欧洲净转移了碳排放责任;②从国家层面看,美国、越南、韩国等国家通过含铁商品贸易向中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净转移了碳排放责任,其中,美国、越南、韩国等国家向中国转移了大量的碳排放责任,分别为3850万t、3390万t、2920万t。本文对全球含铁商品隐含碳排放量的测算,有助于更公平有效地划分国际间碳排放责任,为国家间分配碳排放配额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不断升值,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出口行业。本论文认为,人民币汇率的上涨是由美国施压等外部因素和中国国内经济状况等内在因素共同引起,同时阐述人民币升值对国家经济有利影响和不利打击及其产生机制,从而得出结论,即中国应在近期内保持人民币的稳定小幅度增长、长期内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汇率政策,同时对于监管国际热钱、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整合产业链方面进行大力度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借助WOS数据库和Google Scholar梳理低碳经济主题论文的数量、被引频次及研究方向、机构、作者、基金、国家、期刊等情况,分析高被引文献。研究发现,1990年以后的文献数量变化趋势与普莱斯曲线吻合,美国、中国、英国占主导地位。高被引论文中,美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中国以后应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提高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鼓励多人、多机构、多领域的国际合作,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卫锋  赵冰洁 《资源科学》2014,36(7):1408-1417
本文基于线性和非线性的双重假设,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引入产出、物价、货币供给和利率变动等宏观经济变量,定量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中国经济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有趣的实证结果:线性假设下的研究显示,国际油价与中国经济间存在从国际油价波动到中国经济的单向的正向关系;非线性假设下的研究显示国际油价波动与中国经济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即存在国际油价下跌到中国经济增长减缓的单向正向关系,国际油价上升与中国经济间的关系却不明显。本文的实证结果揭示出,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言,国际油价的涨跌或仅是表象,其实质是国际经济特别是欧美经济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assesses the policy orientation, social impacts, and linkages of telecommunic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in a government deregulated policy environment and an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economy. Deregulation has been driven by both ideol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demands, stemming from sever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s in the world economy, the collapse of state socialism in eastern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and greater oligopolistic competition among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 expanded infrastructure of new digit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is the foundation of a worldwide political economic regime of accumulation. ICT increases command and control capabilities of large corporations, together with the mobility and liquidity of capital, making it essential to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creation of global "information city" networks. At the same time, government deregulation and rapid technological change are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spatial, economic, and social dualisms.  相似文献   

16.
The emergence of the global service economy has altered the flows of information and capital among the world's nations. Electronic international banking networks now provide the economic infrastructure for the 'global village' as millions of financial transactions are processed dail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world system based on the financial transactions of an international credit card network. Using transaction data from the third quarter of 1995, a network analysis produced structural findings similar to those found for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trade network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orld's monetary flow system is composed of a single grou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United Kingdom, Germany, France, Italy, and Canada at the core and the former members of the Eastern Block and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t the periphery. Additionally, a number of nations are marginal in the network with only a single link to a core member of the network.  相似文献   

17.
李研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35-39
中欧关系走到了"十字路口",面临着方向选择.中美竞争加剧情况下,我国应主动作为,为中欧关系发展增添新的积极因素.以博弈论为视角看待当前中欧关系,中欧双方完全有可能实现"非零和博弈",充分释放中欧关系发展潜力.科技是中欧合作的传统领域,可作为引领新一轮中欧关系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What explains the resurgence of U.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the 1990s? The previous decade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one of intense U.S. concern about its declin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this article, we argue that U.S. industry adopted a new industrial paradigm called "Wintelism" in response to competitive pressures from western Europe and East Asia. The essence of Wintelism is a reliance on open but owned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extensive outsourcing of component production to e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s to become less vertically and more horizontally integrated. Countrie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that pursued a modified regulatory state approach to structuring state-societal relationships found it easier to adopt this new paradigm than countries that pursued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9.
选择科学合理的碳税政策是完善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碳税开征的环境复杂,从国际环境、立法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碳税的影响各有利弊。虽然碳税的开征存在着意识、制度、技术等方面的现实障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适宜的障碍跨越方式,同时使政府在碳税设计、时机选择、法规完善、征管建设、协调机制等方面发挥必不可少的功用,让我国的碳税得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