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SCIE 2007—2016年数据对比分析我国与G7国家及代表性新兴国家科技期刊SCIE进程状况,以了解我国科技期刊SCIE进程的国际对比情况。【方法】 分别在SCIE数据库查询2007—2016年11个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印度、韩国、俄罗斯和中国)入选期刊的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可被引文献数、可被引文献占比、影响因子百分位、标准特征因子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7—2016年我国入选SCIE刊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环比增长速度平均为10.65%,在11个国家中位列第2;期刊年均载文量(Article和Review)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德国,位列第4;刊均载文量呈下降趋势,非可被引文献占比略有增加;刊均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最快;影响因子百分位和标准特征因子显示,我国近年SCIE期刊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IF)值逐年降低,2016年的SCR-IF小于11国均值。【结论】 2007—2016年,我国SCIE期刊数量和影响力均不断扩大,但与SCIE期刊强国的差距仍然巨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载文量与影响因子的互动机制研究还不完善,现有研究存在一些误区,进行深度分析极为必 要。【方法/过程】本文分析了载文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特殊互动机制,并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CSSCI期刊为例进 行了实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载文量对影响因子同时存在正向机制与反向机制;影响因子对载文量也同 时存在正向机制与反向机制;同期载文量与影响因子不存在互动机制,载文量只对未来影响因子产生影响,影响因 子也只对未来载文量产生影响;载文量对影响因子的负向机制大于正向机制;影响因子对载文量的负向机制大于 正向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引用的偏态分布,提出修正影响因子失真的方法。【方法】 以影响因子不同的7种物理学综合期刊为样本,根据2011—2015年度各学术载文的被引频次,以被引量的分布曲线和洛伦兹曲线揭示期刊被引量在学术载文间的分布特征,引入基尼系数来描述引用分布的不均匀程度。【结果】 期刊被引量在学术载文间均为右偏分布,基尼系数均大于0.4。【结论】 被引量的非正态分布能导致影响因子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以(1-G)为基尼修正系数,可有效修正影响因子失真。  相似文献   

4.
期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与载文量的相关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在2001年影响因子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中,选择50种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为样本,统计了1999年和2000年的载文量,根据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求出各刊1999年和2000年所刊载的论文在2001年的被引频次。按照期刊文献分布研究中的计量方法对载文量进行递减排序,分别求出累积载文量和累积被引频次。以累积载文量为横坐标、累积被引频次为纵坐标并输入电子计算机绘成二维空间散点图,通过对所有点的观察之后配置了直线方程,确定了被引频次与载文量之间的相关趋势。结果表明,随着载文量的增加被引频次也相应增加,两者之间呈正比例关系,且变化率始终趋于一个常数。所以,在常规情况下对于大多数学科的期刊来说,影响因子的大小与载文量无关。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资源、生态、地理三个相近学科的8个期刊,通过分析它们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与载文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在这8个期刊之中,载文量与各刊影响因子的相关程度不一,而与总被引频次有较强相关;三个相近学科之间的影响因子无明显差异;生态学的两个期刊与各地理、资源期刊之间的总被引频次存在极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学科不同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载文量对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 要 【目的】探讨载文量对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用计量学和统计学方法对1989种期刊的文献量进行统计,探讨期刊载文量与期刊定位的关系,同时将各类期刊载文量与期刊的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的大小和排名进行比较与分析,并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它们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结果】 期刊的载文量取决于期刊的定位,与读者作者群的大小有关;期刊的载文量与其学科扩散指标、学科影响指标之间都具有显著相关性(P< 0.05或P< 0.01),且为正向相关关系。【结论】 载文量与期刊的定位及评价指标相互影响,尤其是载文量与期刊的学科扩散指标和学科影响指标之间为正相关,对期刊在相关学科的影响力产生着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俞立平 《现代情报》2021,41(1):137-143
[目的/意义] 学科核心期刊载文量下降现象需要引起重视,有必要在此背景下分析论文篇幅与被引之间的关系。[方法/过程] 本文提出篇幅影响因子的概念,采用普通回归与分位数回归,基于CNKI引文数据库,对CSSCI数据库收录的17 275篇经济学期刊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学科期刊载文量下降现象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篇幅影响因子与论文篇幅无关;论文篇幅与被引无关;关于论文篇幅与被引关系的研究方法有待改善;建议将载文量作为CSSCI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SCI源期刊中的历史与科学哲学期刊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洪海娟  万跃华 《现代情报》2005,25(2):174-176
文章论述了SCI期刊评价指标含义。期刊影响因子的本质意义及其与期刊质量和与论文质量的关系.介绍了32种被SCI收录的历史与科学哲学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年载文量、国家、刊期等,指出在具体的评价工作中,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论文的引文频次指标是评价论文质量的一种更直接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9.
李明  贺伟  肖学斌 《情报科学》2018,36(10):110-115
【目的/意义】对北大核心期刊及 CSSCI来源刊的 IF指数、h指数、p指数等评价指标进行修正,探讨载文量 参数修正后评价指标与北大核心期刊及 CSSCI来源期刊评价体系的相关度及数据模拟的可行性。【方法/过程】以 2012-2016年 CNKI相关检索结果为数据来源,构建以载文量为修正参数的评价指标修正公式,对中文图情类北大 核心期刊及 CSSCI来源刊的 IF指数、h指数、p指数进行参数修正,通过 SPSS分析工具对修正前后评价指标进行相 关度分析。【结果/结论】经载文量参数修正公式修正后,中文图情类 CSSCI来源刊的 IF指数、h指数、p指数的相关度 P<0.01,采用载文量参数修正方法模拟中文图情类 CSSCI来源刊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部分学术期刊通过人为提高被引次数、降低载文量操纵影响因子的问题不容忽视。[方法/过程]文章提出合理影响因子(IFR)这一新的文献计量指标,借助惩罚函数从剔除过度自引、修正人为降低的载文量两方面对影响因子进行修正,降低对影响因子的操纵。基于管理学CSSCI期刊2018—2020年的相关数据,对篇均自引率0.30以上的自引量、载文量与平均载文量之比低于0.50的期刊载文量进行修正后得到合理影响因子,并将其与影响因子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合理影响因子能够有效防止人为降低载文量,且对过度自引的防范效果好于影响因子。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学科、期刊特色等对修正模型的参数进行适当修改可以使合理影响因子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1.
期刊载文量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调查的127种期刊2000年的载文量为49~889篇,平均值为184.9篇;246种期刊2004年的载文量为48~1762篇,平均值为230.2篇; 68种期刊2008年的载文量为58~1825篇,平均值为367.9篇; 58种期刊2000年、2004年、2008年的载文量平均值分别为221.2,386.5,428.0篇,显示随着刊期缩短、版本扩大和页数增加,期刊的年载文量9年内整体上增加了近一倍.80种期刊2008年第1期的载文量为10~76篇,平均值为29.96篇;26种期刊2005~2009年每年第1期载文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4.62,23.96,23.81,23.35,23.27篇,显示整体上近几年期刊的期载文量变化不大.不同的期刊,载文量和载文量的变化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的2006~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收录的23种农业大学学报期刊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了2005~2010年农大学报核心期刊的载文、被引情况,研究了载文量、平均引文数、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等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6年间农大学报期刊的平均载文量变化较小,而平均引文数和被引频次则呈现出相似的显著递增的趋势,农大学报期刊的载文量与学术影响力之间无明显的关系,载文量大幅增加的第2年或第3年,多数期刊的影响因子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期刊的被引频次与前5年的平均载文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郝若扬 《情报科学》2017,35(6):120-124
【目的/意义】谷歌学术近年提出的h5指数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h5指数的本质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差异,对 于发展和完善学术计量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方法/过程】对比分析了2016年89种英文期刊的h5指数及其对应的 JCR影响因子,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及5年总载文量与h5指数的关联,并探讨了h5核心论文发表时间分布 和引用频次分布的特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h5指数与影响因子和5年总载文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且前 3-4年发表的论文对于h5指数的贡献最为显著。h5指数能够兼顾影响因子和5年总载文量,并能克服影响因子的 一些局限性,使其能够更合理、更客观地评价不同学科专业的期刊。  相似文献   

14.
中国SCI期刊的h指数与影响因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影响因子排在前50名的中国SCI期刊(不含港、澳、台期刊)的h指数,并依h指数对期刊重新排序,发现有21种期刊排名位次下降、28种上升、1种不变。与影响因子相比,期刊h指数能够深刻揭示期刊的原始创新能力,以及整体的、长期的影响力。h指数能够纠正载文量低、综述类文献等因素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虚增效应或误差,也能部分消除学科因素的影响。h指数对于大载文量和低影响因子期刊而言,是一个更客观、更适宜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我国SCI收录期刊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IF)的状况,进一步解读自引在影响因子中的作用,以利于我国办刊人掌握期刊的发展方向。【方法】 以2015年版SCI收录期刊为研究对象,计算中国和G7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有代表性的新兴国家(韩国、印度、俄罗斯)期刊自被引率(SCR),同时计算各刊的SCR-IF、非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NIF)及二者比值K,对各国期刊的SCR-IF、SCR-NIF、SCR、K值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国期刊SCR-IF的均值均大于SCR-NIF和SCR,K的中位值为1.502~1.889;我国SCI收录期刊的SCR-IF、SCR-NIF均小于韩国和俄罗斯,但高于其他8个国家;我国SCI收录期刊中,SCR-IF为0的期刊占比为3.28%,小于各国均值6.21%;我国K>2.0的期刊占比为34.97%,小于各国均值37.19%。【结论】 SCR-IF较SCR更能准确反映期刊自引对影响因子的实际作用。我国SCI收录期刊SCR-IF相对较高,但仍有部分期刊的自引对影响因子没有任何作用,且我国SCI收录期刊的自引较少有人为操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因子百分位(Journal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JIFP)在学术期刊跨学科评价中的局限性。【方法】 通过JCR数据库获取相关数据,结合JIFP计算公式进行分析,揭示JIFP的局限性。【结果】 JIFP的数值过于依赖学科规模;JIFP过分强调影响因子排序而掩盖了影响因子数值的差异;同一期刊在不同学科的JIFP差异明显。【结论】 JIFP应用于学术期刊跨学科评价具有明显局限性,应慎重使用JIFP进行期刊跨学科评价。  相似文献   

17.
张振康  王娟  郑春厚 《情报杂志》2012,31(7):57-60,80
对2006-2010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来源期刊的载文和被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如下规律:国内期刊的刊均文献、刊均被引和篇均被引逐年明显增加;提出”重要期刊聚合度”的概念,发现国内期刊这一指标总体上逐渐减弱,但不同领域的横向和纵向变化差别较大,这和各领域源期刊量无相关性;把国内期刊分成拥有等量引文的四个区域,递减排列,则前三区期刊占比逐年增加,且三区期刊量的比例大致恒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提出用数学方法定量分析高校学报载文特征信息对其文献指标的影响,为优选稿件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05—2014年《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载文特征信息和中信所、中国知网公布的期刊主要文献指标为样本,通过建立互信息(MI)对高校学报载文特征信息与高校学报文献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利用偏最小二乘(PLS)方法构建高校学报载文特征因子与文献指标的数学模型,然后引入MIV的计算策略,获得各载文因子对某文献指标MIV的累积贡献率(ACR)。 【结果】 高校学报载文学科因子的互信息MI值高于作者因子的互信息MI值,揭示优选学科方向是提升高校学报文献指标的关键;PLS模型能够准确地表达载文特征因子与文献指标之间的数学关系,与MIV策略相结合可有效评估载文特征因子对文献指标的影响。 【结论】 用基于互信息的直接分析方法和基于平均影响值模型评估的间接分析方法,有助于优选稿件以提升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国外代表性期刊影响力提升策略,为国内海洋科学类SCI收录期刊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根据国内海洋科学类SCI收录期刊的特点筛选出3种国外代表期刊,通过分析载文量、文章出版后2年内的被引频次、会议论文和专辑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探究推动影响因子提升的关键因素。【结果】 期刊在发展早期采取“先质量、后数量”的发展策略,待影响因子有效提升后实现文章质量和数量同步增长。高质量会议论文和专辑可在短期内大幅提升期刊影响因子,而加强质量控制、减少零被引论文比例是稳定期刊水平的关键。【结论】 期刊发展策略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期刊特点及发展阶段。对我国海洋科学类SCI收录期刊而言,现阶段可适度控制载文量,增加高质量专辑的出版数量,快速提升期刊影响力,突破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科技期刊引文综合评价指标函数,希望能对科技期刊引文综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用IF、IF5、h指数、SJR、ES和SNIP为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引文评价指标,通过对Wo S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共有的1881种医学类期刊的这六大指标数值的因子分析。【结果】找出对它们起支配作用的潜在影响因素:公因子F1(平均影响力因子)和F2(整体影响力因子)。在权衡这两个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引文评价指标函数。【结论】通过实例(选取专业期刊和综合期刊为样本)验证该综合指标能较好地消除期刊载文量对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