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呢? 一、注重教师、学生、媒体的范读 教师的范读是铺路的石子,织网的梭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教师的范读,无疑是一种最直接的引导.它是朗读训练初始阶段最常用的手段.哪个字要读得轻,哪个字要读得重,哪儿要读得快,哪儿要读得慢,一经范读,就能渗进学生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因此,朗读要读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朗读教学中,学生能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可是低年级学生对于有感情地朗读往往把握不住,需要教师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以前教高年级时,在阅读课上,我经常要求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课中的朗读教学,这样才能实现以读促讲,以读促学,以读促思,真正的让学生爱上语文。一、语文课课前预习时要让学生读教师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就应该让学生预习下一篇课文。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先自己认真地读课文。读课文不是简单地将课文读出来,而是要通过读课文做到:将课文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即使做不到读得有感情,最起码也要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对所  相似文献   

4.
我在教《论雷峰塔的倒掉》这篇课文之前,就给学生布置了反复朗读的预习内容。课上,我想检查一下预习效果,结果,通读下来,使我最不满意的朗读部分是最后一节,即“活该”二字。学生读这两个字时,摹拟了日常生活中的腔调,读得既重又急,气势汹汹。“不应该这样读”,我启发道,“应该用轻音来读、读得意境幽远,余味无穷,並且每个字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严苛的效率观要求人们不仅能读.而且会读:读得快.读得精.读得高效.读得有创意.这样一种阅读能力显然不是“生而有之”的.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有益地引导和训练.在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前提下.采用如下“五读”将有助于这种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它的思想感情。因此,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就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呢? 一、抓住题眼,把握情感基调 课题是课文的大脑,而课题中的关键词好比课文的眼睛,也就是题眼。如《可爱的草塘》一文,“可爱”一词,生动地描述了北大荒的美丽、富饶,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草塘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学中,紧紧抓往“可爱”一词让学生充分感知北大荒原来的形…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一遍 ,然后教师放映配有古典音乐的相关荷叶、荷叶池的图景供学生欣赏。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 ,听得专注 ,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二、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主动参与1 出示与课文相关内容的图片文字课件 ,教师范读课文一遍。2 学生们听后评议。学生甲 :“老师 ,您读得很有感情 ,真好 ,我想像您一样读。”学生乙 :“老师 ,你读‘荷叶是我的摇篮’对‘是’字读得没卷舌 ,请重新跟我读一遍。”学生丙 :“老师 ,我想加上动作读这一句…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对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合作学习 ,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在合作学习中读 ,提高读的能力  受方言的影响 ,加上教师对读的训练较少 ,学生读的能力一般较低。有些学生到了四五年级 ,朗读一段几十字的短文还觉得吃力。为此 ,我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让读得好的学生与读得差的学生在同一组 ,创造机会 ,让他们在合作中读。可以齐读 ,可以差者读 ,优者在旁边指点纠正 ,也可以优者范读 ,差者在一旁边听边小声跟着读。我又采用听录音范读、教师范读、配乐朗读、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等方式来提高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指导快速…  相似文献   

9.
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段文章有感情地读一遍(三位学生读,教师依次评价).“读得还可以.”读得不错.”读得太好了.”这样“置学生于文本之外,评价简单而笼统”的朗读教学,是无效的.我觉得,真正有效的朗读指导应当是巧妙地融合在理解课文中,是润物细无声的,能给课文以生命的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10.
范读的灵魂     
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朗读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因此,教师本身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必须研究“声”与“情”的关系,也即“技法”和“感情”的关系。先来说说朗读技法。课文的“情”,通过朗读的“声”来表达,“情”与“声”是互相依赖的。“情”促使“声”的发挥,“声”表达“情”的深意。所以我们要选择最佳的声音,最科学的发声来取得“表情…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小学低年级学生只有读得正确、流利,才能进一步读得有感情。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以下几种方法。  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低年级学生朗读时受口语影响而形成思维定势,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尚未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常在朗读时乱加字或漏字。“比较法”就是引导学生把读错的句子和课文原句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朗读时加字、漏字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从而做到正确朗读课文。例如教《温暖》这课时,有的学生把“周总理又工作了整整一夜”,读成“周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漏掉了“又…  相似文献   

12.
刘淑萍 《湖南教育》2003,(16):49-49
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细看。如第一课的《香山红叶》,我就用火红的彩纸剪成一片片树叶,进行“一片一片一片”和“红叶满天”的演示。这样,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为学生理解句群的意思作了铺垫。由于化静为动,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说得头头是道。反复朗读韵文,让学生理解。首先把纯拼音句群抄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自由读句群,给每个学生读的机会。一方面复习了汉语拼音,一方面培养了认读能力。然后,指名读,读后集体评议,教师范读,进行正音,指导读准确。之后,分小组读,同座交换读,选出朗读较好的上讲台读,让学生讨论评议是否读得准确、有感情。这样以…  相似文献   

13.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在朗读时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却需要教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的朗读呢?一、教师范读引导当前,许多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点名让学生朗读,由于没有教师的范读,学生就不会带有感情的朗读,导致学生对朗读越来越没有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陌生的课文,对很多的生  相似文献   

14.
孙晓玲 《现代教学》2010,(11):71-71
“有感情地读课文”,这几乎成为朗读课文的统一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往往过分强调纯技法的指导,诸如哪里要读重些,哪里要读轻些,何处要读慢些,何处要读快些;或是要求学生“带着悲痛或高兴的心情读”;提醒学生“声音要低沉”“速度要轻快”……通过这样的技术指导,学生按教师的指令机械操作,看似读得“有感情”,其实纯属理性化的“朗读技术”,并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认D练内容,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其朗读能力呢?首先提出要求,循序渐进。开始认D练时所学生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再提出要读流利,也就是读得速度适当,不读破句,不唱读;在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也就是力求通过朗读,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现出来,经过这样一步一步的议席,学生的朗读水平就会逐步提高其次,朗读的形式多样化,以提高兴趣为主。朗读教学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每一篇课文都采用同样的方法朗读,学生就会厌烦。如第三册《美丽的公鸡》一…  相似文献   

16.
范读的灵魂     
指导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教师高水平的范读不仅可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朗读榜样,更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范读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并引发共鸣。因此,教师本身应注意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必须研究“声”与“情”的关系,也即“技法”和“感情”的关系。先来说说朗读技法。课文的“情”,通过朗读的“声”来表达,“情”与“声”是互相依赖的。“情”促使“声”的发挥,“声”表达“情”的深意。所以我们要选择最佳的声音,最科学的发声来取得“表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要保证阅读课的质量,必须要牢牢地抓住“读“这个根本。朗读,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愈来愈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朗读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呢?我们的做法是:一、范读课文,传情。“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正确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这是给学生提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范例,也是给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好形式。《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课文,教师进行范读时可用关心、劝慰、感激、悲愤、激动、难舍难分的语气分别表现不同的内容、情感;通过准确的语音、节奏的变化、语气的不同、感情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1.要加大朗读训练量。 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课堂上应保证主要时间用于指导学生读书。我在课堂上教一篇课文至少要让学生读四五遍,先教学生读得字音字序正确,再教学生读得停顿得当,然后再教学生读得抑扬顿挫、表情达意,最后再和学生一起品味语言,简析内容、结构、写法等。   2.要加强范读及朗读技巧的指导。 教师范读应在语音、姿态、情感、意境等各个方面给学生做出示范。朗读的技巧包括朗读的停顿、节奏、重音、速度、变化的处理。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朗读时也应采取不同…  相似文献   

19.
何为“有感情地朗读”?在很多公开课上,常常听到教师对学生说:“请你有感情地把课文读一读。”于是,学生立马拿捏起腔调,“声情并茂”地读起来。读完后,往往会博得教师一句“你读得真好!  相似文献   

20.
读,一直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基本做法和经验。《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请你美美地读一读”,“把某某的语气读出来”这类隔靴搔痒的引导,而学生的朗读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读不到课文的语境里面去,读不出“情”,读不出“美”,更读不出“味”。这样的朗读,情感是缺失的,心灵是空泛的,有感情地朗读变成了一句空话。要使学生达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教师切实地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