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巧设疑问     
在讲读完《草原》后,将要找出课文重点段及归纳中心思想时,我指着课题故意讲了一句错话:读了《草原》课文后,我想既然课题是《草原》,课文的中心就该是第一节,因为这一节是描写草原景色的。同学们想一想是吗?  相似文献   

2.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3.
这是全国优秀青年教师陈建先在广西南宁市上的一节苏教版阅读教学课。本节课在处理理解内容与语言实践的关系,淡化分段、概括中心和必要的理解文章结构,领会中心思想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教师的积极引导的关系等方面将会给我们以诸多的启示。教师由当天在礼堂舞台上课这一“课堂”的特殊性入手引入课文《特殊的葬礼》的学习。读课题。学生正欲对课题质疑,教师提示学生先不急于质疑,而是读课文,从课文中自行释疑。师:读了一遍课文后,原先想质疑的问题解决了吗?生1:我原先想问《特殊的葬礼》为什么是“特殊”的,读课文后,我已经知道了是…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按照阅读的训练梯度先编排“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再编排“练习概括中心思想”。第六组教材就是围绕“练习概括中心思想”编排了四篇课文,即讲读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白杨》、...  相似文献   

5.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6.
德国著名诗人、作家席勒说过 :“若要把感情的人变成理性的人 ,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变成审美的人”。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1.分析美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在教《草原》《美丽的大兴安岭》《美丽的大榕树》这一类优美散文时 ,都是尽力将课文中描绘的美景用精炼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像去感知这些美景 ,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感性美”。例如我在分析《草原》中草原美景时 ,首先 ,从方位角度看草原 :远景———一望无际的草原 ,哪里都是绿的 ;稍近———像小丘似的蒙古包 ;近…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十一章《电和磁(一)》第五节《实验:研究电磁铁》,是一节分组实验课,学生写出《预习报告》,经修改合格后,到实验室进行操作,完成《实验报告》。我对《实验报告》的处理同处理作业的方法一样:先批改并作好记录,后讲评。一天,当我讲评《实验报告》中“实验结论”第三点“在电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时,突然一位学生举手问道:老师,“匝”是什么意思?按照惯例,我会回答:“匝”就是“圈”,“圈”就是“匝”。但我知道这种回答效果不好。这次,我把课停了下来。我先背了一段曹操的《短歌行…  相似文献   

8.
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之后,我习惯性地进入下一环节,留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课文在‘法庭上’这一段中两次提到惊堂木,可第二次为什么称惊堂木为‘那块木板’呢?”当时,我的心头猛地一惊,呀!这是我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怎么理解?我先赞扬学生学课文认真,  相似文献   

9.
近一两年来,与一些中青年教师交谈,有人问及在阅读和作文课上怎样处理“中心思想”的问题时,我的回答总是“说不准。”前不久,听了一节阅读课,一位青年教师讲《桂林山水》。课上得很不错。课后进行评议,大家发言热烈,肯定了在“朗读与背诵指导”“修辞语句欣赏”和“口语交际”几方面优点。没想到,小结时一位市局教研员指出,“这节课突出的毛病是‘议论中心思想’那个环节。‘中心思想’不要提了,难道还不知道吗?”他的话讲完,散会,小礼堂里只有我一人呆呆地坐在那里,回不过神来。刚才在课堂上,小结全文中心思想,这环节很短,也就两三分钟。…  相似文献   

10.
我在钻研《“兄弟便是朱德”》一课时,发现课文中有一些对比描写。如果能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对比描写,这对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是有好处的。课文中主要有这样一些对比描写。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小语第九册第六单元训练重点是如何“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其主要篇目为《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在创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伟大友谊。通过该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弄清什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本方法。这就是该课文的教学重点。如何体现这一教学重点?本单元的“读写例话”向学生介绍了“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节质疑性阅读课,课文是《老山界》。一个学生提出了疑问,他先念了一段课文:“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然后质疑说:”红军为什么不排队拿饭,而要抢饭吃呢?这不是不遵守纪律吗?”  相似文献   

13.
《记一辆纺车》、《连升三级》都是篇幅较长的阅读课文。这类文章,要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巧妙地选择好突破口。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记一辆纺车》的文眼是:“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连升三级》的文眼是:“一群混蛋”。《记一辆纺车》的“思考和练习”一、二,《连升三级》的“思考和练习”一,都与文眼句密切相关。因此,这两个文眼句,可以选作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突破口。我教《记一辆纺车》,学生初读课文(当堂预习)时,除常规要求外,出了两道思考题: ①阅读全文,准确划出直接表达本文中心思想的句子。  相似文献   

14.
孙仕满 《山东教育》2005,(34):31-31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深感忧虑。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节《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懂不理解的词语和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词语,以便他们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景阳冈》中的“挨”,就是这样一个词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首先,我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读课文最后一节:“课文最后一节是怎样描写武松打虎后下冈的?”这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学生读后即可明白:“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一步挨下冈来。”我把“挨”这个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挨”是什么意思?学生只能从字面上或查字典理解,认为“挨”是“顺次”“靠近”的意思。有的…  相似文献   

16.
课文板书能体现单元教学重点广东吴新龙小语第九册第六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项目为“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该组教材的编写意图为:结合教学《伟大的友谊》这篇重点课文,初步训练学生在分析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归纳中心思想的能力。为了突出本单元教学重点,我首先结合“读...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感触颇深。印象比较深的一节课是《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一连几节课,几乎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最近,到小学听一位老师教《再寄小读者》,这位老师开头一问,就把我“抓”住了:师:同学们,《再寄小读者》这篇课文大家预习了吧。生:(齐)预习了。师“大家知道这篇课文是书信体裁,先回忆一下,冰心奶奶开头是怎样称呼你们,最后又怎样署名的?生:冰心奶奶开头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第十册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是围绕“理清条理,探究思路”这一中心任务安排的。第一组课文是在巩固第九册语文基本功训练成果的基础上,为完成这一中心任务而作出的过渡安排。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怎样围绕中心思想安排材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教学讲读课文《挑山工》时,要启发学生运用在第九册中学过的“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有关知识,理解本课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我”通过登泰山的亲身体验,弄清了挑山工  相似文献   

20.
我在教学《颐和园》(第八册)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课文第5小节中“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的“滑”应是“划”字。不少学生也纷纷颔首。我马上意识到如果对这个问题含糊过去,将影响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便抓住这一问加以引导。师:为什么应该是“划”呢? 生:人们通常都说是“划船”,没有讲“滑船”的。师:请再仔细读读课文,这一节主要描写昆明湖的什么特点? 生:主要描写昆明湖很平静,课文说它“像一面镜子”,“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师:对,湖面平静得像一面光滑的镜子,因而游船、画舫在上面划行,就像在光滑的镜面上——(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