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不仅是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将影响和制约人生选择和行为取向。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应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本文在阐明什么是自我意识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如何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及其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不仅是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将影响和制约人生选择和行为取向。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应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本在阐明什么是自我意识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如何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
教师自我意识培养是教师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自我知识和自我意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自我意识混乱具体表现在教师的自我认识失实、自我体验失衡等方面。优良的社会氛围是形成教师自我意识正确取向的前提,优良的心理氛围是形成教师自我意识正确取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教师自我意识培养是教师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自我知识和自我意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自我意识混乱具体表现在教师的自我认识失实、自我体验失衡等方面.优良的社会氛围是形成教师自我意识正确取向的前提,优良的心理氛围是形成教师自我意识正确取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致使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独立意识高涨、有高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追求自我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成人必须及时改变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观,激发他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调节,使他们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从而促进其自我意识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古希腊经中世纪、文艺复兴至近代,西方对自我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与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自我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我认识存在多方面欠缺,受压制的自我难以从专制社会中获得自由发展。"五四"前后,有识之士纷纷倡导自我觉醒和个性解放,但面临民族救亡的迫切任务,启蒙自我的要求被搁置了。自我意识是自传写作的中心内容,通过自传培育公民健全的自我意识和个性价值观,对于现代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引导李世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1.价值取向自我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现实的种种现象使大学生在进取精神得到弘扬开拓的同时,自我意识有所增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自我意识及其重要性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人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而且能认识自己,例如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的认识活动,情感、意识的认识过程,以及对兴趣、能力、人格等个性特征的认识,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认识自我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自我意识又分成多种形式,例如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表现,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完整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自我作为积极活动的主体、行为的外部特征、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特点、社会道德的自我评价系统等。  相似文献   

9.
面子在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典型的社会意义。大学生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受到面子观的影响;不良面子心理对他们的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通过完善人格,加强自我意识教育,丰富知识等途径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面子观。  相似文献   

10.
面子在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典型的社会意义。大学生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受到面子观的影响;不良面子心理对他们的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通过完善人格,加强自我意识教育,丰富知识等途径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面子观。  相似文献   

11.
古代诗文与古代的节日文化有着不解之缘,是我们研究传统节俗文化的珍贵史料。我们要利用古代诗文来探究、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民俗特点和特定的民俗心理、审美情趣,继承并发扬光大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是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传承主体,增强其传统节日文化意识,优化其节日文化行为,有利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当前,大学生节日文化意识淡薄、传统节日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时代性不强、"洋节"入华的冲击、节日法制化不足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乏力等因素,影响了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与行为的提升。增强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优化其节日文化行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敏琳  张慕凝 《海外英语》2012,(16):208-212
Festival, an occasion when people come to enjoy themselves. Every country has its own traditional festivals, celebrated by all kinds of activities. In China,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s Spring Festival, while in America,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s Christmas. Festi val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With time elapsing, festival culture changes gradually and some new cultural phenome non occurs.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许多节日,节日开发有多种价值。节日具有休闲性、群众性、综合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目前,节日开发的现状不如人意,如对节日认识不足、宣传不够;重表演形式、轻文化内涵等。应采取措施开发节日,如重视传统节日,政府提供假日;挖掘节日内涵,提升旅游品味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频繁,西方文化包括节日文化不断进入中国,改变着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等洋节文化不断冲击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现象引起了国人的忧虑,担心发展下去会改变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削弱民族精神。而2008年元旦中国人按照新的法定假日方案度过第一个节日之后,人们迎来了放假的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以及缩短的“五一”和保持不变的“十一”黄金周。中国在做到中西结合,共存共融的同时也将不断发展的中华节日文化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节日经过长期的积淀,已经成为意蕴丰富的人文符号。当这些符号被中国古典通俗小说家娴熟地运用在小说人物的生日中时,就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具体说来,节日可以成为小说人物独特命名的一个依据,可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表达作者对人物的褒贬爱憎态度,可以预示小说中人物的生活遭遇、命运。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实施《指南》的重要环节,更是落实社会领域核心经验的重要内容。试图从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入手,遵循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点,甄选六大传统节日为教育主题,试图从主题性集体教学活动、主题性区域活动、主题性环境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四大课程为载体,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探索传统节日课程中社会领域的核心经验,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内涵,促进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羌族传统节日文化与羌区幼儿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地区幼儿教育通过融入羌族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而且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羌族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文化情感。从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面对幼儿教育与羌族节日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它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同时,亦能极大地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我国人民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大环境下,由于媒体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导向力度的匮乏,中国传统节日单一的形式对青少年吸引力甚微,加之青少年教育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缺失,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日趋淡化。为有效改变这一现象,应从法制角度、舆论角度、学校教育角度、自身教育角度共同入手,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0.
春节不仅是中华民族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连串充满希望的日子。这段时间中固定的节日有腊八、小年、除夕、元日、人日、元宵。古人重节气时序,这方面的诗词很多。读古人春节诗词,以一颗柔软的心贴近古人的生活与思想,便是拾取民族散落的一线久远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