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文学史的贯常叙述,西方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美学追求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非表现诗意和阐发哲理。然而,在本文看来,诗意性和哲理性是现实主义小说存在合法性的关键质素。通过对其时小说的美学追求的解构和去蔽,解构“在场”,补充“不在场”的因子,是我们重写文学史、重新认识世界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伍尔夫是一位充满实验精神的小说家,她追求小说艺术形式的革新,追求小说的诗意化。她提出了诗化小说的理论,并且把诗化理论完美地运用于小说实践中,在小说中引进诗的因素,其小说具有浓郁的诗意美。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文体家,以“小说是回忆”的诗意构成、“气氛即人物”的诗学意境的理论自觉,实践着小说文体的诗意建构。本文讨论:“回忆”机制对汪曾祺小说文体诗意建构的影响;同时指出:氛围浸透了人物,氛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氛围投射人物的人生际遇。  相似文献   

4.
小说《围城》利用了西方“流浪汉体”模式作为其小说叙事结构。“流浪汉体”给《围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开放空间”,让其主人公可以自由地从一个环境“跨越”到另一环境。这样的小说空间布局是很容易被赋予诗意的、浪漫的、不断开拓的特征。但《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的精神世界却在这一“开放空间”中不断“萎缩”。概因方鸿渐不过活动在一个貌似不断敝开的“开放空间”中,而当时整个中国的“开放空间”不过是大一点的“封闭空间”而已。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在《围城》这部小说中,所谓“开放空间”与“封闭空间”实际上是不断相互转换、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一对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5.
于坚的诗以“诗所言”与“写作本身”为审美基点聚焦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在“拒绝隐喻”时“去蔽”而意达“诗意地栖居”。从精神内涵上讲,其终极是反文化阐释中对万物本真的探寻,由此而欲在“诗意地栖居”的回归中抵达存在之逻各斯。  相似文献   

6.
孙犁诗化小说的特色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诗意自然风光与战争之残酷、丑陋的对比,有力回应了“抗战”的时代主题;二是创造性地借鉴了中国史传小说中较常见的“正邪对比”原则和“夫唱妇随”的母题。从而使其诗化小说既具诗骚神韵,又兼备传奇风骨。  相似文献   

7.
于坚的诗以“诗所言”与“写作本身”为审美基点聚焦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在“拒绝隐喻”时“去蔽”而意达“诗意地栖居”。从精神内涵上讲,其终极是反文化阐释中对万物本真的探寻,由此而欲在“诗意地栖居”的回归中抵达存在之逻各斯。  相似文献   

8.
苏童作为“先锋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的艺术特色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苏童小说巧妙的叙事技巧,这是苏童小说呈现独特魅力的叙述动因之一,其内容包括叙述视角的独特、“白描”与“留白”的传统以及设置悬念的巧妙;二是苏童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这是苏童小说艺术特色的诗性语言的魅力呈现,其内容包括一气呵成的语言、南方市井的语言、准确新奇的比喻和精心营造的诗性氛围。苏童小说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语言风格诗意地展现了苏童不同于其他“先锋作家”的艺术特色,也潜在地生发出潜藏在苏童作品中的独特审美气质。。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苏童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早期以先锋小说的创作赢得了步入文坛的入场券,并在当时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而苏童的大多数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诗意化书写,不管是小说的抒情性描写,还是语言的诗意表达,意象的诗意呈现,色彩的诗意描绘等等,都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与美学魅力。苏童文字中的这种诗意性描写成就了苏童“诗化小说”的创作风格,并且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陈应松以其“荆楚”尤其是“神农架系列”小说的独特的语言个性,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且语言个性愈来愈鲜明。小说较多地使用方言俚语和“四字句”。动词的应用是写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诗化语言、诗意盎然的文本意境、散文笔法、排比句式、快节奏的叙事技巧等都构成了小说不可忽视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1.
法国批评家莫洛亚盛赞屠格涅夫是“一位富有诗意(重点是笔者加的)的现实主义作家”。我国文学史家王瑶欣赏沙汀“用优美的诗意的文字写出了地方色彩很浓的乡村故事”。评论家强调的,正是小说作家的诗意描写。确实,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有这样一批作家:他们追求诗的意境,采用诗的方法,孜孜不倦、苦心孤诣地从事着小说的创作。周立波正是这样的小说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正象湖南农村漫山遍野的茶子花,朴素中飘散出浓郁的芳香;也象湖南人民嗜好的槟榔片,平淡里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读周立波的短篇小说,挑逗并激动读者心灵的,是一种诗的灼热,诗的情致,诗的韵律,诗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先锋小说和新历史主义的代表作家,苏童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语言魅力.细细品味苏童小说的语言,你可以在诗意与梦魇相交织的感受中体会到一种神秘诡异的力量.无论是“枫杨树”系列、“香椿树”系列,还是后来的“红粉”系列,苏童以轻盈细腻的诗意性语言为经,以诡谲怪异的梦魇式语言为纬,在家族、历史故事中穿凿,为自己织就了如蛛网般错杂斑斓的“纸上故乡”,为读者呈现出别样的南方风景.  相似文献   

13.
文革结束后,大部分的作家都忙于进行“反思”,批判文革中各种不人道的行为,“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在文坛大行其道。这一时期,汪曾祺带着诗性、温馨的短篇小说重返文坛,他的小说很少直面地涉及文革题材,他更多的是在高唱人性的赞歌,回归民族的传统。九十年代,当“伤痕文学”逐渐淡出文坛的时候,汪曾祺却开始批判文革,直面文革中人性的丑恶。有些研究者认为汪曾祺在九十年代写的“文革系列”使得“作品的美学意味褪减”,但是笔者认为汪曾祺在八九十年代创作的“文革系列”短篇小说看似是对其八十年代诗意化小说风格的背离.其实却暑一种正面回归的蛮调体.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诗人出身的小说家,姚鄂梅坚持认为小说与诗歌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写作者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两者在艺术本源上其实并无二致。她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对源于理想的诗意的追求,小说就会黯然无光,或者说,小说的内在品质仍然是诗意的,是对现实的超越、反抗,是对理想的坚持、申诉。”在这个意义上说,《索道》显然传达了作家对于理想诗意的不懈追求。不过与常见的诗化小说有所不同,这部作品并未在语言和结构的诗化层面大费周章,而是借助一个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步步为营地讲述出了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其间穿插的民俗风情与浪漫传说,皆体现了作家念兹在兹的诗意情怀。然而更需强调的是,在这段于今难觅的爱情传奇中,同样也暗含着作家对于女性人物生存状况的真实还原。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作品中,“诗化小说”、“诗化散文”是很常见的。这些概念的产生,意味着文体的交叉,而文体的交叉也是文学充满活力的标志之一。那么,作者是怎样在小说、散文中追求诗意的呢?以下引述几例,聊作参考: (1)贾平凹善于活用古诗,引古诗意于散文、小说创作,风格古朴而空灵。例如: 《商州初录·龙驹寨》:“……阳谷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冲起千堆雪。” 《商州初录·白浪街》:“江面十分开阔,黄昏中平川地里虽不见孤烟直长的景象,落日在长河里却是异常的圆。”  相似文献   

16.
一、导入一个世纪前,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高声唱道:“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诗意地栖居”,就是把生活富有诗意的阳光播撒到心灵深处,像一条潺潺的小河,在这个世界流淌;“诗意地栖居”,就是摒弃现实社会的声色犬马,不时仰望头顶那片灿烂的星空;“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简洁、明净的自然怀抱中简单而真诚地生活,在任何挫折和磨难的境遇中都保持充实、和谐、宁静的心态,在恶浊的世俗泥潭中永远独守精神家园的月亮。这是一种诗化的生活,是一种诗意的人生。《兰亭集序》就是这样一篇表达“诗意地栖居”的美文,一篇关于自然、人…  相似文献   

17.
诗化小说是沈从文湘西作品常用的文体。本文的分析表明 ,湘西小说的“诗意”主要来自于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它不同于中国古代抒情传统中完满自足的“诗情画意”之抒发 ,而呈现出抒情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诗意缘何生成--论孙犁抗战小说的艺术范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孙犁抗战小说的总体认知,人们往往自觉把握出其中的“抒情”与“诗意”品格。这是显在不争的事实。这种品格使孙犁的抗战叙事凸显于那一时代相对来说比较粗砺、干枯的文学创作背景上。然而,对孙犁抗战小说的“诗意”与“抒情”品格,许多研究者只是作为一种既定事实来接受。论者把孙犁的抗战小说作为一种艺术范式来看待,着意从叙述对象的确立、叙事场景的偏好、叙述视角的选取等方面,力图探讨这一艺术范式何以生成。  相似文献   

19.
著名台湾言情女作家琼瑶小说的成功自然有许多因素,在这里我仅想谈谈她作品流露出的浓郁的诗意。琼瑶小说中的诗意在言情小说范畴内是绝无仅有的。即使在整个小说领域里,诗意有如此浓郁的作品也不多见。我们可以说浓郁的诗意是琼瑶小说的独特魅力。她以爱为经,以诗为纬巧妙地编织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充满诗请画意的言情小说。  相似文献   

20.
王小波其人其文存在明显的"逃离"意象,表现为小说中逃离和生存中逃离。小说中逃离主要指小说人物的逃离和小说叙事的逃离;而生存中逃离则着重从其自由撰稿人身份来考察对体制的逃离,边缘处沉默则是对中心的逃离。逃离的起点是无趣,逃离的终点是诗意。在诗意放逐的时代,王小波更显现其可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