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消费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需要的满足可以达成人的幸福。消费主义幸福观把消费更多更好的物质产品看成是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它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生活,相反,使人陷入极度的精神空虚、悬殊的贫富差距和严重的生态危机之中。我们必须走出消费主义编织的幸福神话,构建"和谐、公正、可持续"的消费幸福观。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消费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与提高,物质消费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理想中的与之俱有的同种品质的幸福感,人们不禁要反思消费和幸福的平衡,本文力图从史的追溯和现实的分析入手,希望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思考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幸福教育的目标:内在尺度对外在境遇的超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幸福是环境与人的内在尺度相符合的状态,财富的增加与幸福感的提高没有必然的联系,消费也不是实现幸福的根本途径,适应能力推动着人们不断地去追求新的幸福。面对相似的处境,幸福感却不相同,这是心理学关注的焦点。面对确定的环境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幸福,这是幸福教育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增长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消费的增长,生产的增长显得没有必要.消费社会的生产主要是满足人类无限增长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的需求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求,而是一种符号需求,即消费的物品或服务代表着幸福、美好、个性、地位,等等.因此,消费社会的生产,除了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的使用价值的生产外,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符号价值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针对消费主义引起的奢侈挥霍之风,建立和倡导消费伦理势在必行.但现阶段,由于经济发展形势和消费行为的特殊意义,消费伦理面临着几大瓶颈.各国以扩大消费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严重冲击着消费伦理;人们将消费理解为幸福和成功的人生态度对消费伦理产生强烈拒斥;消费活动的私人化特征使人们易将消费活动视为纯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从而对消费伦理冷淡和漠然.只有突破制约消费伦理的这些瓶颈,才能使人们对消费伦理产生广泛认同,从而增强消费伦理的现实性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曹刚 《文教资料》2005,(32):179-181
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强大消费能力的群体,本文在分析大学生一些非理性消费现象的基础上,提出要在大学生中倡导一种理性的消费观。在鼓励大学生实现幸福的同时提醒他们消费时要体现人的主体性,并善于处理好三种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在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中形成的我国传统农业生活消费思想,对我国古今农业经济生产、生活有着较深的影响;本文力求通过对这一思想的分析,探讨其科学合理的方面,批判其消极错误的地方,从而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8.
王微波 《文教资料》2012,(25):112-113
本文从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出发,以网上消费和信贷消费为代表性消费方式来论述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对人们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从而正确认识教育的经济价值,即教育的生产性价值和教育的消费性价值都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有不可替代的增进作用。因此,必须转变当前片面的教育理念,教育不仅要促进人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的发展,还应该发挥其消费性价值并努力促进人作为消费主体的消费能力的提高。只有把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提高学生人力资本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的消费性价值,人们才能真正感到幸福。  相似文献   

9.
消费社会中的学校德育价值引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社会消费的目的是对商品符号价值的占有,其结果是人的异化。这种消费,颠覆了传统的幸福观、劳动观、审美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对年轻一代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德育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将正确的幸福观、审美观以及科学发展观渗透到消费教育之中,承担起对青少年学生价值引导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消费社会虽然最初在西方产生和发展,但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东亚国家不可避免的加入到消费社会的大军中。现阶段东亚消费社会主要存在从本质消费到异化消费、从使用价值尺度到时尚价值尺度、从单纯消费水平的增长到等同于幸福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等问题。因此,必须对东亚消费社会进行转型。转向以生存论为基础的“合理消费社会”、以使用价值为尺度的“有限消费社会”、以“人类利益”为最终目标的“适度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11.
学消费是伴随人的一生的活动,人的消费观与幸福观、价值观、人生观紧密相随。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状况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宁波大红鹰学院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用具体数据描述了学生的经济来源、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而讨论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并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的教育引导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消费正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和人民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环节。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消费的盲目崇拜,必然导致消费主义的登场。消费主义本质上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对此我们应采取辩证批判的态度,树立科学消费理念,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思想的宝贵财富,培育中国特色的消费文化,最大限度地提高现阶段国人的幸福指数,真正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以物为中心的全球化过程中,消费与文化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消费文化也无疑成为全球性文化问题。本文从文化与当前社会消费的互动关系中发现:一方面,商品消费中渗透着文化意义,符号价值淹没了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在文化视野中阐释消费,可以看出文化将是消费的终极意义和归宿。立足于以上的分析,将透视出这种文化视野中的消费分析即消费文化对于现今中国国情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醉翁亭记》主题思想的建构、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醉翁亭记》"与民同乐"主题思想的建构,经历了一个从提出、置疑、阐释,到被广泛认同的曲折历程。这一思想形成的原因涉及作品、作家、读者三个方面。如"太守与民共乐图"成了后世地方官吏为政一方的典范;"同乐亭"、"同乐园"等作为建筑名称被广泛使等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当代消费社会的出现,大众消费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转型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研究最为重要与复杂的问题之一。当代大众传播与大众消费之间关系紧密,正是由于这一紧密关系促使大众消费成为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进而促进了商品拜物教、幸福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等级等四个方面的当代文化观念转型。  相似文献   

16.
教师何以幸福?幸福既关涉物质,也关涉精神。对教师而言,更关涉精神,因为这是一种以使人幸福为己任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幸福既需要外在的基本物质条件的支持,更需要教师对职业的理性认识、心怀职业理想、发挥自我潜能、信仰教育;而且还要学会幸福。  相似文献   

17.
罗素是英国思想家中研究人类幸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幸福观主要是通过分析影响幸福的因素体现出来,可以总结为两部分:一方面是导致不幸的原因:竞争与忌妒、厌烦和疲劳;另一方面是可以使人幸福的要素:爱与热情、家庭与工作以及中庸之道。研究罗素的幸福观,可以使处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迷惘的人们,把握好生活的本质和节奏,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幸福、体会到幸福;对于个体人生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幸福教育进入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视野。但有不少论述把幸福教育分别等同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幸福观教育和愉快教育,走入了幸福教育的误区。产生误区的原因是这几种教育概念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之所以强调是误区,是因为人们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幸福教育不是一种口号、模式或专题教育,而是一种教育观念、教育追求和教育理想。一方面,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学生正在接受的教育其过程本身应是幸福的过程。幸福教育可以分别从伦理的、心理的、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