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问题历来是文学作品所关心和讨论的重要内容。莫言的《檀香刑》正是对特殊历史环境中的人性作了十分有思考价值的审视和书写,对善恶人性及其裂变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与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关怀。本文希望通过对《檀香刑》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对莫言作品的人性书写作浮光掠影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王昌红 《海外英语》2012,(5):211-212
该文主要介绍石黑一雄的作品《千万别丢下我》,试图从人性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分析了作者以克隆人基因科技为背景来探讨克隆人的"宿命"与人类人性这一文学命题。通过刻画几个克隆人的生活背景,心路历程,以及他们的尊严与责任、希望与挣扎,石黑一雄反思了人类的人性,书写了一则现代寓言。  相似文献   

3.
新感觉派小说对理性人性和理想人物的书写,主要建基于3个维度之上:想象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美和丑。但在经由这几组二元对立建构起理想人性的同时,又亲手扼杀了它的存在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其有关理想人性的书写呈现出既建构又解构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4.
“文学为人学。”艺术离开人则无以表现,离开人性则无从表现。艺术与人性难解难分。但何谓人性,如何表现人性呢?对此,艺术界进行了广泛探讨,有许多意见富有启发性,也有不少意见由于概念混乱和对经典论述解释的随意性,而滑进了唯心历史观的泥潭。他们扭曲人的本质,宣扬抽象的人性,有的人甚至有偏离社会主义文艺轨道之危险。因此,对人性之辨析十分必要。人性的基本含义  相似文献   

5.
铁凝在其作品中,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诉说着对人性与生活的感悟。她揭开生命的面纱,冷静客观地审视他人与自我,揭示人性的丑陋与脆弱,挖掘生命的真谛,她采用多方位的叙述视角,层层解剖自我与他人的灵魂,从而构建起独特的人性书写模式。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小说总有挥之不去的乡愁旧梦。《故里三陈》中的几个小人物,陈小手、陈四、陈泥鳅,就好似作家的乡里乡亲,作家借助作品为他们宝贵的精神、芬芳的人性喝彩,对他们的不幸和痛苦寄予深切的悲悯。汪曾祺是一个独特的作家,他的无比丰富的文学世界提供给我们无限解读的可能。小说《故里三陈》也不例外。小说似乎在写风俗,但言在此而意在彼,我觉得人性是作家笔下永恒的命题。不过,没有抽象不变的人性存在,汪曾祺致力于家乡这块土地上的那些小人物的可歌可泣的故事的书写,来探求人性的幽暗和光明。  相似文献   

7.
人性的考验     
<正>一说到人性,容易联想到诸如贪婪、自私、冷漠、虚伪等所谓的人性之恶;或者又会想到人性之善,如高尚无私、正直善良等。其实人性是复杂多变的。如《辛德勒的名单》里的辛德勒和《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们本来是无情之人,但他们人性中的善最终被唤醒。又如《祝福》里的四婶和《雷雨》里的周朴园,他们本来尚有一点点的善良与爱,但在环境的不断刺激下,逐步走向冷酷。有时,  相似文献   

8.
拉尔夫·埃里森的文化融合思想和文艺评论中体现出他对黑人人性问题的高度重视,他在小说作品《无形人》和《六月庆典》中对黑人人性进行了探索与挖掘,并试图通过艺术书写引起更多人和整个社会对黑人人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起,刘庆邦的文学书写就一直充分体现着一位知识分子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将创作的视野投向乡村与城乡的结合地带——矿区,视乡民与矿工为小说的主角,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呈现着他们的人性景观。  相似文献   

10.
李波 《文教资料》2012,(4):9-10
从对自然、纯美、和谐人性的赞美到对异化、卑琐、丑恶人性的批判,再到对人性善恶交织并存的冷静审视,铁凝一直在不断地超越自己、突破自己,在热情关注当下现实生活的同时,为探索建构一条现代健全和谐的人性之路而孜孜不倦。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铁凝对人性探索的书写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有着相当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滨滨 《文教资料》2009,(17):17-19
张爱玲以其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写作视角,通过书写女性来探究人性。本文解读了其代表作《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由人变成魔、由被害变为害人的过程,分析作家在塑造人物时对人性的阐释.以及从中得到的时人生、人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人性问题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们把人性作为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性是个永恒的话题。从人类诞生以后的很长的岁月里,一直在探问这个话题。鬼子在文本创作过程中,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底层人物为叙写对象,以一种极为冷静的心态,通过对人物生存困境以及人物心理的书写,时刻关注着小人物的生存历程和命运轨迹,揭示了现实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合理,而这却成为了作家对人性的挖掘依据,透视着人性的丑恶与升华。  相似文献   

14.
1945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是钱钟书的试笔之作,也是他唯一一部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是一部既深入地开掘人性,又大胆地针砭世风世相的讽刺小说,它的人性书写犹如一把匕首,直击人的根性,人性的虚荣、自私、贪婪、怯懦被暴露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袁亚南 《教学随笔》2013,(16):129-130
迟子建的中篇小说《鸭如花》是其人性书写的典范之作,让我们看到了善恶、美丑等人性中对立面的转化与交织,看到了人性的救赎与自救,看到了人性的皈依与完善。《鸭如花》通过底层小人物人性的救赎与自救,谱写了一曲温情的乐章,体现了迟子建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人道主义关怀,她让人性中善与美的光辉照亮了灵魂中黑暗的角落,给读者以精神的抚慰。  相似文献   

16.
人性,是在现实中生活和活动的人所特有的本质规定性。人性假设,是每个管理者、每种管理方式在哲学观念上的最高指导。各种管理人员以他们对人性假设为依据,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领导、控制和激励人们,从而建构一定的管理结构和方式。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中、西方都有自己不同的人性假设。而在马克思看来,整体的人性假设应是:资本主义社会前人的"最初的社会形态"或生物人--现实人--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市场经济下,中国的人性假设是什么?中国人应当在市场经济的现实生活和活动中具有怎样的特殊的本质规定性?中国当代的人性假设具…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诗化风格。作家通过对自然的物性、人性、神性的诗意书写,铺展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融的和谐景观,构建了人类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在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中,渗透着迟子建对生命存在、人性本质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塑造了作家纯真而深邃的诗学品质。  相似文献   

18.
<正>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教授在《要打中读者的灵魂》一文中说:"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思想、不同个性的人会对同一首诗产生共鸣,就说明了在他们身上存在着某种相同的‘频率’,这相同的‘频率’主要的就是人性——尽管人性在阶级社会中‘异化’为阶级性,但不同阶级间依然存在着共同的人性。"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正是因为表现了这种共同的人性,所以愈久弥香,而其中充溢的人性之美和潜藏的人性之悲则是《边城》独特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面对有主体意识的学生,以往传统的灌输、压制使他们顺从的道德教育模式显然已经失去了可能性.由于道德本身蕴涵着人性关怀,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弘扬人性.道德教育注重人性关怀,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而是本质问题.只有在道德教育中充分凸现人性关怀的情意,才会使道德教育呈现人性美、展示人性美、弘扬人性美,才能使道德教育从干巴巴的道德规范知识和空洞的道德劝导上升到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生命意义的探求.  相似文献   

20.
在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人性问题是个一直争论不休的心理学基本问题。心理学其他问题的回答都有赖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我们知道,弗洛伊德和马斯洛分别是当前最有影响的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这两大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心理学理论都影响深远,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可以说源于他们对人性基本问题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