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树明 《收藏》2006,(3):136-137
我出生于冀中一个普通农家,幼时家境贫寒,13岁辍学从艺,做了十余年鼓书艺人,传统道德文化的熏陶和父辈的教诲,加之少小失学的经历使我对文化产生了强烈渴望。我与生俱来的倔强性格和穷则思变的意识,助我后来搭上改革开放的顺风船,  相似文献   

2.
武(校)馆学生为什么要学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沧 《中华武术》2004,(12):40-41
最近,北京精华武校校长王爱兵先生对我说,学生们喜欢练武术,但不大喜欢学文化,他有些苦恼。我说,这不仅仅是你的苦恼,这个问题带有普遍性。据我所知,不少武术馆校也存在这个现象。他希望我能就武校学生为什么要学文化的问题,去给他们的学生讲讲。  相似文献   

3.
金中 《围棋天地》2005,(2):63-65
与那些前辈诗人不同,对我来说,围棋不是传统文化中的闲情逸趣.而是助我求学涉世的人生基石。我感谢围棋带给我的一切,庆幸此生和围棋结下的深深缘分。  相似文献   

4.
国梁这孩子     
刘占胜(刘国梁的父亲) 我年轻的时候很喜欢打乒乓球,全是靠自己琢磨,我是打直板,正胶反胶都打过,横板也能打几下,对各种打法都有一些体会。我爸爸是老红军,特别正统,文化差一点,所以对学习特别看重,虽然我打过河南省冠军,但他不支持我打专业,希望我多掌握点文化知识。 国梁五岁多的时候,我开始教他打球,这个年龄正是启蒙训练的好时机。那时我已经在河南省新乡市担任乒乓球队教练多年了,执教以来。我就一直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成为国家乒乓球队的一份子。由于他年龄比较小,个子又比较矮,从医学原理与乒乓球训练相结合的角度考…  相似文献   

5.
黄星 《中国钓鱼》2003,(2):55-55
我和丈夫都是企业下岗工人,我本人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什么特长,下岗后真是一筹莫展,好在我丈夫有“一钓之长”,让我们这个家有了依靠。  相似文献   

6.
黎福清 《收藏》2007,(3):165-165
《收藏》杂志是我国大陆创刊最早的一份收藏类期刊,是我最喜欢的期刊之一,15年来,她给我喜,给我乐,给我知识,给我指点收藏中的疑难,给我文化艺术的养分。她助我成为一位收藏家,一位酒文化方面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7.
5月份,写了《文化红拳》的稿子,在《中华武术》刊登之后,在陕西红拳圈子里引起较大反响。回到西安,很多红拳的前辈、老师、朋友纷纷和我谈起读了文章的感受,向我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历史资料,希望我能把“文化红拳”这个系列继续写下去。特别是红拳文化研究会的发起人邵智勇先生多次邀我去商谈红拳的发展思路,向我讲解自己多年来关于红拳的心得体会,慷慨赠与了80年代“挖整”时留下的一些珍贵资料,让我感念不已。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文艺正在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希望当代文艺能走上世界级的平台,参与与发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所以我感觉今天的魔术创作也有一个从战略高度看待专业问题、在更高的文化层次上定位的问题,我希望魔术能成为一个载体,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在展示奇妙之外,也能展示中国的当代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9.
谭大江 《武当》2008,(2):55-56
记得那是2000年春夏之际,德国波恩的何静文女士(这是她的中文名字,她的德国译音名字叫嫡芝娜)第一次到丹江口市来拜访我,她是为了解武当道教乃至中国道教,了解中国道家文化来的。自那以后,她每年总会领着德国的参访团来武当山一二次,同时也会请我到武当山为德国朋友们介绍武当道教,介绍武当文化,介绍中国传统的道家养生文化。八年来,我们建立了很诚挚亲密的友谊。  相似文献   

10.
在我近20年的体育记者生涯中,变换过不少项目,唯一保持不变的就是武术,原因何在呢?不是因为我少年时代就是个武侠小说的嗜好者,曾经被《雍正剑侠图》迷恋得爱不释手;也不是因为我的故乡唐山,风靡中国式摔跤,小时候我曾经是个热心的观众,而是因为在多年的工作中,我深深地勇受到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许多外国朋友由于对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感兴趣,而喜欢中国开武术。特别是随着武打影视在全世界的红火,中国武术越发显得神秘和诱人。因此,武术一直是对外传播中国体育的重要内容。还记得1983年我随中国体操队赴布达佩斯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