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读者来信     
《新闻爱好者》编辑部:很偶然读到了《新闻爱好者》的电子版,我十几年没有见到过这个刊物了,这次见到,忍不住泪下。我是1988年读到《新闻爱好者》的。我父亲段向理,是我们镇里的通讯员,也是一名老新闻工作者了,从这本杂志创刊起,他就是一个忠实读者,并且向所有喜爱文字工作的人推荐。我记得那时我们镇里订了5份,编辑部还奖励了1份。从上初中起我也开始读这本杂志,尽管有的内容当时还不能完全看懂,但我也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直到1991年我父亲病重,我们还一直坚持订阅这份杂志。到父亲不治,全家人陷入无限的悲痛之中,才不得不中断。父亲去…  相似文献   

2.
通讯员园地     
正阳县彭桥乡过去写稿的人很少,发稿也寥寥无几。今年乡党委书记陈玉山亲自出马,组织全乡新闻爱好者和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人成立了乡通讯组。成员包括农民、教师、干部和在校学生。陈玉山每到一处都同通讯员们研究新闻报道题目,探讨写作技巧。为了提高通讯队伍的素质,他动员通讯员每人订阅一份《新闻爱好者》。他提议:乡里一些会议让通讯员列席参加。还定期召开通讯员碰头会,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今年1、2月份全乡的  相似文献   

3.
压根也没想到,俺们两个只有小学五年级程度的人,能连续二年被市、县、乡评为优秀通讯员。这都是《新闻爱好者》给俺们帮了大忙。 1986年6月,我们两个萌发了写新闻的念头。一连写了60多篇,只在县广播站用了两篇,其它都是泥牛入海无音信。1987和1988,我们两人订了全年的《新闻爱好者》。我们觉得“新闻写作入门”、“说长道短”、“通讯员园地”、“好新闻选登”、  相似文献   

4.
简讯     
△南召红阳机械厂有100多名通讯员经常为厂内广播、电视和《红阳信息》提供稿件。1988年在地区以上新闻单位发稿70多篇。温振祥△扶沟县大李庄乡在乡领导郭国战、李廷建和教育干事赵涛成的宣传动员下,全乡18处中小学校及乡直机关订《新闻爱好者》56份。何照民陈立良卢东朋  相似文献   

5.
南阳县黄台岗乡去年订阅《新闻爱好者》37份,持有该刊的通讯员和做文秘工作的同志写作水平明显提高。轧花厂青年刘东林,原来爱好写作,苦于没门道,投稿不少,效果不好。去年他和《新闻爱好者》交上朋友,摸到了写稿门路,稿件不断被《南阳日报》和南阳县广播站采用。营业所邢克  相似文献   

6.
“下期《新闻爱好者》来了,你别忘了给我留一份。”一位基层信贷员再三央求我说。陕县农行今年才开始订阅《新闻爱好者》,仅仅半年多时间,许多人就与它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每期《新闻爱好者》一到,都被大家争抢一空,成为业余爱好者的抢手货。在《新闻爱好者》的帮助下,全行的通讯报道  相似文献   

7.
我作为《新闻知识》的一名业余评刊员,为提高刊物的质量,扩大刊物的发行量,最近对读者情况作了调查。我用了两个星期天,带着从一九八五年三月份到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份的全部刊物,先后到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和新闻爱好者个人家里,来回往返二百六十公里,向这些单位和个人介绍《新闻知识》,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联系订阅一九八七年《新闻知识》。  相似文献   

8.
前年12月,我被招聘到槐树乡搞通讯报道工作。刚上任时,我实在怕难以胜任。该乡位于遂平的西北部,距县城40多公里,地势偏僻,历来是报上无稿,电台无声,县广播站也很少发这个乡的稿。如何克服困难?我想起了《新闻爱好者》。我从1980年以来,就是靠《新闻爱好者》(原为《河南日报通讯》)这个良师益友帮助,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的,我先后获全国好新闻三等奖,全省好新闻一等奖,连续8年被地、县评为模范通讯  相似文献   

9.
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自愿到乡下一偏僻的中学教书.那时,乡村文娱活动很少,精神食粮奇缺,我就托舅舅给我找几本书看,舅舅给我找了一些《河南日报通讯》(《新闻爱好者》  相似文献   

10.
1.请您介绍一下《新闻爱好者》1986年创刊至今的发展历程。答:《新闻爱好者》杂志创刊于1986年1月。之前,即1985年就开始筹备了;李汉岑等同志具体操作了创刊工作。我虽然在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创刊随想”,但1985年底到编辑部工作时就只能编辑第四期的稿件了。到2005年底,正好是《新闻爱好者》创刊20周年。因此,我非常感谢龙源期刊网对我的采访;非常怀念草创时期的老同志、历任老主编,以及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诸多同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新闻爱好者》连续十几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连续三届(每届四年)被评为全国新闻核心期刊,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11.
学步一得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农民,有写稿的愿望和热情,但一篇篇稿件常如泥牛入海。我想,象我这样何只一个?希望贵刊多介绍些浅显易懂的写稿经验和采访知识。淇县北阳乡黄堆村斐海洋编辑同志: 我们乡里许多领导同志都想写稿。他们深知提高通讯员采写水平的重要性,他们理解农村新闻爱好者渴求学习的急切心情,所以给每位通讯员订一份《新闻爱好者》杂志。目前,农村有许多新闻爱好者新苗苗,但不知怎样把稿写好,所以都希望从  相似文献   

12.
扶沟县大李庄农民书法家何照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热情为广大业余新闻习作者服务,积极发行《新闻爱好者》。三年以来,何照民合计发行《新闻爱好者》360份。何照民在走亲访友时,从不忘向人们宣传《新闻爱好者》。他把这家刊物的知识性、政策性、趣味性讲得头头是道,不少青年读者为之倾心。大李庄乡有18所中学、小学订了《新闻爱好者》。编辑  相似文献   

13.
简讯     
△新县郭家河乡党委为五位骨干通讯员每人订一份《新闻爱好者》,鼓励大家学习写稿。 (崔天巍韩文明) △河南油田水电厂给全厂通讯员订《新闻爱好者》45份,收效不小,截止五月份已发表稿件百余篇。(高杨) △鹤壁矿工报社从去年10月以来,每月召开一次通讯专干例会,沟通信息,通报报道要求,受到大家的称赞。(葛增民) △新密裴沟矿宣传科有100名通讯员,每月评出有成绩的通讯员30%,每人奖励一本《新闻爱好者》杂志。大家的写稿热情很高,到5月底,全矿  相似文献   

14.
我是方城县柳河乡孟庄村农民,是《新闻爱好者》的忠实读者,在她的指导下,去年以来,我已在地区以上报刊电台发表稿件21篇,今年5月被杨集乡政府聘为专职报道员. 到新的工作岗位后,我想把《新闻爱好者》这本通俗易懂的刊物宣传出去,培养更多的通讯报道员。可自己人地两生,觉得无从下手。7月9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拿着两本《新闻爱好者》找机关几个爱好写作的青年闲聊,机要员张玉栋是我动员的第一位对象。他认真翻了一会儿杂志,突然一拍大腿,高声说:“嗨!我成天发愁写稿不得门,这个老师就是棒,我订一份.”没多会儿,经联社秘书王和峰釆找小张,我把杂志递过去,劝他说:“王  相似文献   

15.
简讯     
▲郾城县经委于8月下旬举办该系统16个厂家和单位的25位新闻摄影爱好者参加的摄影培训班. 李树华黄国良▲《新闻爱好者》创刊以来,平顶山一矿每年都订50份,发给通讯员学习,很受欢迎,9月份又提前汇款续订1989年刊物50份. 乔玉平▲永城县煤矿对通讯员实行聘用办法,聘期一年,完成任务有奖。21名通讯员中,已有5名在新闻单位发稿、王永岐▲开封市电台记者崔云章、王安治从4月到6月,到5县1郊的66个村进行徒步采访.写出几个系列报道,其中《贫困户采访手记》一组报道,获  相似文献   

16.
常言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殊不知也有例外.1987年元月份我在乡邮政所订报刊吋顺便订了一份《新闻爱好者》,心想它全年订价只4元多钱,估计没啥看头;所以订它,不过换一换口味罢了。谁知刚阅过两期就喜爱了,越看越上劲,我被它深刻地吸引住了. “每月一评”的文章,是给初学者明确方向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信息     
《新闻爱好者》喜当红娘商水县练集镇王寨学校民办教师王施臣写的《一本爱好带动一群土记者》在《新闻爱好者》1991年1期刊登后,如鸿雁飞到南国。云南省通海县海河岸村女青年张金香看到《新闻爱好者》48页这篇稿子的署名,立即联想到,1990年《妇女生活》上一则征婚启事讲的不就是这个王施臣吗?这给爱好写文章的小张增添了向王施臣写信联系的勇气。后来,二人在通信中了解到,双力都爱写新闻  相似文献   

18.
简讯     
△项城县丁集乡领导李永轩、师廷勇和李金玉重视通讯工作,通讯员已由1985年的3人发展到26人。近2年该乡连续被评为先进单位.刘广德△内乡县城关镇自王宗范任党委书记后,重视抓通讯报道工作,全乡一年来发稿达300多篇,从落后状态一跃而为发稿最多的单位. 苗长庚董天奇△邓县赵集乡教师高峰,连年因发稿多受到表彰.今年他用稿费给5位初学写作的通讯员订了《新闻爱好者》.罗秀各△四川遂宁市武警大队有6名干部和2名战士因为新闻报道成绩突出,受到表彰. 唐大贵  相似文献   

19.
读者评刊     
“无声的老师”长垣县城关镇通讯组共有28名通讯员,1986年他们采写的报道被各级新闻单位采用159篇,创历史最好成绩。这里面也有《新闻爱好者》的一份功劳。这个镇的通讯员新手多,经验不足,素质差。镇领导为他们每人订了一份《新闻爱好者》,并以老带新,邀请编辑、记者传经授宝。城关镇王留章,通过向“无声的老师”《新闻爱好者》学习,很快掌握了起码的写  相似文献   

20.
<正>乡约是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现存于九寨沟档案馆的一份《执照》,是中国乡约制度的历史鉴证,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档案。该《执照》是中华民国3年(1944年)2月"委任松潘直隶厅南坪理番分厅知事李——为右照仰玉瓦桥乡约张正福执照",其内容保存完整,不仅说明了乡约产生过程,而且规定了乡约的职责,履职的要求,为乡约制度发展提供了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