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语文教学以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由于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社会性,尤其是其思想性,又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育人”、实施德育,这就是“教书育人”的原则。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主要以"听、说、读、写"为主线,加强学生的全方面的教育。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而我国唐代的韩愈也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这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育的多重功能,语文课也肩负着德育的使命。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特点和优势,恰到好处地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现在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仅从“五爱”这个方面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这是不够全面的。有时游离于教材之外进行德育,显得生硬…  相似文献   

4.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所以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就要把道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5.
一、《教育学》课教学应重视德育内容的必要性1.教师在教学时应将德育提到应有的地位并给予重视,这是因为德育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唐朝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视为教师三大任务之首。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个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看到了德育的…  相似文献   

6.
家教名言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7.
孙兆武  苗振玉 《教师》2010,(21):17-17
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因素对道德的影响尤其复杂。学校道德教育显得就更加重要。如何在高中开展德育工作呢?以下是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相似文献   

9.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层次的不同,决定了一个人精神价值的高低和生命意义的美丑。人无德不善,美的道德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文明程度的提高,教育是  相似文献   

10.
一、《教育学》课教学应重视德育内容的必要性 1.教师在教学时应将德育提到应有的地位并给予重视,这是因为德育对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唐朝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传道”视为教师三大任务之首。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道德的影响是教育的主要任务,这个任务比一般地发展儿童的知识去充实他们的头脑重要得多”。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看到了德育的导向作用,无一例外地强调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肖川 《辽宁教育》2000,(2):40-41
十九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今天,也有人认为,所有的教育都是道德教育。因为有多方面的理由表明,教育从根本上涉及到个体内部价值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学校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课堂中的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为学生接受、领悟和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骁 《上海教育》2001,(23):11-13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道德教育作为整个素质教育的灵魂和统帅有其特殊的重要地位。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也指出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来展开。但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一直沿袭着建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德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因塑造受教育者健全完满的道德人格而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发展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道德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而道德教育则是为了立学生之美好德性.奠学生之人性基石,使之成为有德之人,成为“好人”。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因塑造受教育者健全完满的道德人格而在教育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发展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道德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而道德教育则是为了立学生之美好德性.奠学生之人性基石,使之成为有德之人,成为“好人”。  相似文献   

16.
兰芳 《海外英语》2011,(7):39+46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自然也应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中学阶段正是学生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德育教育应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分学科,不分年级,任何一位教师在"教书"的同时都不应忘记另外一个重要使命——"育人"。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成功融入德育教育,我认为教师要努力做到"三心"。  相似文献   

17.
刍议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永恒课题,高尚人格的培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树立是我们教育的中心,古今中外的教育都把德育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如孔子的教育内容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和乐就是关系政治规范和道德修养的;唐代的大文学家、教育家韩愈提出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把传道(德育)放在了首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德育先于智育”;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个概念之中——德育”,“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们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计算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18.
赫尔巴特明确指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中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和巩固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能力强;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极易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中学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他们的现实活动、经济关系和社会交往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善恶、是非等道德观念,产生好恶、爱憎等情感态度,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魏春慧 《课外阅读》2011,(8):286-286
《说文解字》中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它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为善。赫尔巴特曾说:“教育的唯一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的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论德育与心育的渗透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①“真正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重要。”②在我们的官方文件和教科书中,德育也被排在德、智、体、美诸育之首(即所谓“德育首位”)。尽管“一手硬,一手软”是中国社会的一个事实,但是,对于德育,在观念上还是倍受重视的。然而,多年以来,德育的低效益和效果差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事实既令学校德育工作者感到沮丧,也招致社会各界人士对学校德育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