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文明进程的核心内涵,在这个意义上教育便是人的生存的题中应有之义,或者说教育是人最重要的生存方式之一。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理念,无不源于人的这种基于进化与发展的生存。在学习化社会的境域中,成人教育构成终身教育的主体,它指向实现成人的社会实践主体价值,其中审美教育在最高层面上则成为以超越与自由为终极目标的人生境界教育,它使社会成员能够崇真尚善臻美,完善自身人格,追求本真的自我人生。审美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实施,应是艺术教育、情感教育和人生境界教育的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2.
生存论哲学指导下的"人之生存"要求教育必须摆脱工具性、功利性的异化现象,摆脱社会、政治、经济的奴役,注重人的人性化、个性化以及生成性,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与生命个体的融合,使教育真正由人之生存中的"谋生"手段变为引导人"乐生"的一种方式。"人之生存"语境下的教育目标是受教育者,即教育的发生与作用都应从促进作为生存个体的人的发展这一目的出发,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发展或者其他附加功能的实现。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回归其应然状态,并且不论在何种社会中都能发挥其作用———即促使个体由自然走向自觉自由,成为创造性的存在,成为健全而富有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3.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报告书《学会生存》出发,根据当前成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将成人教育分别置于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四个方面的纵横关联中加以考察,阐释了成人教育的超越性,并一定程度上引发大家对成人教育的深入、多维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终身教育理念的诉求与基础教育的回应终身教育是当代教育思潮中涌动的一股极有生气的思想潮头,在这一思潮冲击下的教育实践重建,是当今学校变革、发展的重要背景。终身教育理念,是反思基础教育现实困境,进而探寻出路的重要视角。终身教育理念的系统表述,始于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随后由富尔主持撰写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又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推进全球人的视野,从而与终身教育一起,为世界构筑起崭新的教育时空观。贯穿一生,与生活联系,使人的创造性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是终身教育的显著标志。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改造现行学校教育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开放大学在黑龙江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及研究》一文中指出,终身教育包括了个人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层面的教育活动。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年阶段都要经受各种各样不同阶段的教育,从社会、家庭、不同领域都会受到教育。这些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终身教育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这一概念首先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提出,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成为一种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教育思想,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著名教育报告《学会生存》认为“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培育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而作为教育大国的中国也不例外。党的“十六大”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提出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终身教育思想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0年保罗.郎格让的《终身教育入门》和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为代表,标志着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并引发了传统教育观念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8.
有“思想实验室”之美誉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来以积极探索和引领人类教育前瞻性发展为己任,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推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等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性的报告,先后提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以及“人文主义教育观”“新人文主义教育观”等重要教育理念,在不同时代引领全球教育发展。研读和分析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报告,可以洞见蕴含其中的“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追求:从最初关注人的生存跨越到人类生态整体利益的人文主义情怀;从提倡“学会生存”深入到“学会重新融入世界”的终身学习理念;从注重挖掘教育潜能升华到“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的终身教育期许。在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深入学习和领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育思想观念,促进教育概念体系内涵升级,立足终身教育新理念,推动教育政策法规改革创新,发挥技术变革潜能,全面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当代中国的时代焦点,边缘农村的边缘人的生存状况更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衢之情》充分发挥报告文学的特长,从山东沂蒙老区的“路”的变化切入,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角度对路与人的生存境况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文学阐释,选取真人真事,塑造了一批真实感人的改革勇士形象,与对比回环结构和浓厚的沂蒙民间文化一起构成其文学个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推行和各国学者的积极提倡下,终身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一种重要的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思潮。现代终身教育是由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提出,其著作《终身教育到导论》(1970)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1972)被视为终身教育的里程碑。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