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3,(3):100-105
新中国成立之后,基于以环境恶化的认识,乌兰察布地区采取了一系列防治荒漠化的措施。1951年绥远省政府制定了"保护牧场,禁止开荒"政策,乌兰察布地区从1952年开始具体落实,封闭了一些不宜耕种的土地,使耕地面积趋于稳定。1950年先后组织群众封山育林,林木覆盖面积明显增加,在局部地区形成小气候。鉴于乌兰察布境内黄河流域河水泛滥造成的巨大灾害,1955年开始实施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所有这些措施对荒漠化都产生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1922年成立的绥远师范学校,是呼和浩特地区甚至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的师资培养学校,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绥远师范学校更名为呼和浩特师范学校,并又一次达到辉煌。为解决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从1949年开始,呼和浩特师范学校的招生数量逐年递增。1949年162人,1950年193人,1952年上升至851人……到1965年停办前,每年的招生数都保持在200人  相似文献   

3.
1940年绥远省政府在绥西河套地区进行了土地整理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清理整顿已放垦的土地和取缔包租转租土地。这一举措从当时来说,基本上反映了时代发展性和历史进步性的特点,然其运作依然是循着实物地租的轨道。从这个意义讲,抗战时期绥远省政府在绥西河套地区推行和实施的土地整理运动,一方面反映出了时代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由于阶级利益所导致的倒退性和落后性。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绥远烟毒泛滥,无论从种植面积、吸食民众还是运销规模都达到相当程度。省政府当局出于财政等问题考虑,无意坚决禁烟。这种情况给绥远社会经济环境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此外,绥远地区烟毒泛滥的原因也很复杂。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的绥远省相当于今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呜海和巴彦淖尔等六个市。1931年傅作义出任绥远省主席,主政绥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傅作义及其所部被阎锡山调往山西,日军几乎无阻碍地占领了绥远省会,身为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深以为撼。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的绥远省相当于今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和巴彦淖尔等八个市。1931年傅作义出任绥远省主席,主政绥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傅作义及其所部被阎锡山调往山西,日军几乎无阻碍地占领了绥远省会,身为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深以为憾。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的绥远省相当于今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岛海和巴彦,淖尔等六个市。1931年傅作义出任绥远省主席,主政绥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傅作义及其所一部被阎锡山调往山西,日军几乎无阻碍地占领了绥远省会,身为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深以为憾: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绥远省的边疆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绥远省政府实行的教育措施起了推动作用,但由于战时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育资源缺乏,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低下,以及绥远省政府在推行边疆教育政策的方法中存在着严重脱离实际等同题,最终导致其教育预计目标不可能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9.
民国以来,国民党在绥远地区的党务活动逐渐增多。辛亥革命后,绥远地区出现几位国民党党务领袖。在他们的带动下,绥远党务活动得以初步发展。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后,绥远的国民党党务活动开始兴盛,成立了几个县、市级党组织,共产党人在其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1927年,国民党在绥远地区大力推行"清党"政策,对国民党组织发展有很大影响。1931年,国民党绥远省党部初步建立,为日后本省各项党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后 ,毛泽东实施了经济区位均衡发展战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后近 3 0年的经济发展经验和教训 ,开始实施向东南沿海地区倾斜的经济区位非均衡发展战略 ,使我国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新的历史时代 ,面对东部的进一步发展和西部大开发 ,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同样应该采取有重点、有层次的区位非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史表明,制度的合理安排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制度创新是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职能。就内蒙古而言,在西部大开发中,如果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政府就要通过转变观念来破除非正式制度对建立有效率的正式制度的约束,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和内蒙古实际,选择一套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和政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状况直接决定了他们对大学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适应状况。为了了解内蒙古地区大学生的数字化学习情况,设计并实施了内蒙古地区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状况问卷调查,选择内蒙古东西部共4所本科院校的31个学院和专业的68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利用Excel2003和SPSS11.5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校园信息化、加强教师培训、开设数字化培训课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以社会经济结构、社会运行机制、价值观念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的社会转型.由于各地区社会转型所面临的改革环境不同,起点、机会、条件不均等以及发展态势不同,导致社会转型不平衡,形成一定的转型差距,致使地处中西部民族地区的内蒙古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直接影响了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拉大了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对于我区来讲,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发展差距,要立足于自身,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社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七五”计划曾把内蒙古等民族自治地区划于“西部”之外。1999年下半年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以内蒙古为代表掀起了一场界定西部大开发区域的大论争,他们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批驳了把“西部”仅仅理解为纯经济区划的观念,坚持了西部大开发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与沿海发达省区的经济差异,维护边疆稳定、消除贫困的观点。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争取,国家最终以行政法规形式,把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列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这样不仅在理念上把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还通过法规形式把该理念推向全国加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人身保险业务每年均以两位数快速增长,但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和同属于西部民族自治区的内蒙、宁夏、新疆三个自治区的人身保险业务发展相比,广西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全面比较分析四个自治区人身保险相关业务经营数据,找出广西人身保险业发展的优势、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出了加快广西人身保险业科学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内蒙古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全国上下的特别关注,然而,快速的经济增长中技术效率如何?分析最近九年相关数据,运用SFA技术估计得出内蒙古的生产函数以测算TE,可以看出:内蒙古经济在1997-2005年间处于技术低效甚至无效状态,并且技术效率具有收敛性,即GDP增长快的地区其技术效率低于GDP增长较慢地区。因而,要使内蒙古经济保持长期持续稳定的增长,必须走以技术和效益为导向的内生型经济增长道路。  相似文献   

17.
清朝建立后,开始给各蒙旗划定界限,严禁属下蒙古人随意越旗流动。但在整个清代,蒙古人的越旗流动从未间断过。尤其是喀喇沁等南部蒙古人的北迁(又称北上)活动更为活跃,被称为"清代东蒙古移民流动的第二波浪潮"。这些南部蒙古人的北迁活动,对整个东部内蒙古的社会变迁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20世纪30年代的内蒙古自治运动和日本对华侵略、准备对苏作战的双重视角考察蒙疆政权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本文认为:蒙疆政权出现的背景是国内民族矛盾激化以及蒙古自治运动的爆发,但是这种内部纷争由于日本关东军这一外部势力的介入而进一步恶化,使得一部分蒙古族势力走向民族分裂的道路。当时的日本军支持德王建立蒙疆政府并不是真心帮助“蒙古独立建国”,而是出于自身的战略目的。德王建立“大蒙古国”的目标并没有实现。蒙疆政权可以说是一个带有蒙古族色彩,掺杂有国内民族问题,而为日本军部所掌控的亲日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19.
会通中西自明末徐光启等人开始之后,到清初已成为学术研究特别是历算领域的主流。在中西会通方面,薛凤祚既对西方天文历法、自然科学与中国传统历法和自然科学进行比较与吸收,也对中西术数思想进行会通,试图用西方占星术复活中国传统术数。由于中西学术从体、用到思维方式都迥然有别,他的会通是不彻底的。然而,薛凤祚中西会通思想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0.
突厥沙钵略可汗上书隋文帝称臣,标志着内蒙古地区置于隋朝有效的管辖之下,隋朝政府对内蒙古地区不同民族采用了符合当时实际的统治与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