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阿依特斯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必须拓宽阿依特斯研究的新领域,要从阿依特斯艺术与哈萨克民族的关系、对人民群众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的作用、阿依特斯艺术的发展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护和发展阿依特斯艺术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期取得更多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培养阿依特斯阿肯成为了当代阿依特斯阿肯培养的主要途径。以伊犁师范学院奎屯校区阿依特斯艺术班和新疆教育学院阿依特斯艺术班为例,对当代阿依特斯阿肯的培养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阿依特斯是一种智慧和语言的竞技,这种竞技是哈萨克民间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的艺术表演。阿依特斯是和哈萨克民间传统、哈萨克民俗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哈萨克民间普遍的语言心理和传统的民俗生活共同构筑了阿依特斯的传承空间。只有保护阿依特斯赖以传承的空间,保护阿依特斯具体的哈萨克语境,保护阿依特斯的民俗文化土壤,在民间传承当中,阿依特斯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阿肯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在哈萨克族民间文学遗产中,最古老的阿肯阿依特斯是以群体对唱形式出现的,进而发展、变异为个人对唱即阿肯阿依特斯(又称阿肯弹唱)。传统的阿依特斯艺人十分重视个人的人格魅力、随时应变能力,形成了随时随地对唱的风气,艺人们还掌握了大量的民歌素材,这些都是值得年青一代的阿依特斯阿肯们传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文化研究【栏目主持:吴孝成】哈萨克的"阿依特斯"…………………………………………………………………………毕桪(1,1)关于木华黎归附铁木真年代考……………………………………………………艾克拜尔·米吉提(2,1)  相似文献   

6.
阿依特斯是哈萨克族古老的民间文学形态之一,具有鲜明的文学性、音乐性、即兴性文化特征和广泛的群众性特色。阿依特斯文化已经渗透到哈萨克人社会生活的细部,渗透到每一个哈萨克人血液之中,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幼儿时期的艺术教育无论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还是对幼儿艺术素养的培养都极为重要,作为甘肃省唯一的一个哈萨克族自治县,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哈萨克民族文化中优秀、健康、积极向上的、适合幼儿教育的文化艺术内容来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丰富、完善现行的教育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几年来,我园一直尝试在幼儿园开展哈萨克民族艺术启蒙教育,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一、开展哈萨克民族艺术启蒙教育的实践意义1.艺术教育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我园在  相似文献   

8.
新疆作为中国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布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其中,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不仅是新疆民族民间艺术的精华,更是全人类、乃至全世界人民精神文化成果的集大成者.然而,如何更好的对这些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设立"新疆民族文化传承驿站"的思考、构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库的设想,以及"产学研"研究模式的探索三个方面入手,旨在探索新疆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传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族是我国人口超百万的民族之一,也是跨国民族之一。我国的哈萨克族人口80%以上聚居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长期以来,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培养哈萨克族师资为主的自治区直属高等院校——伊犁师范学院,以研究哈萨克族文化为办学特色之一,广泛吸引国内研究哈萨克族的各民族  相似文献   

10.
艺术素养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数量和质量,而幼师队伍迫切需要艺术素养过关的男性教师加入。文章以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艺术素养培养为题,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艺术素养水平现状和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归纳,总结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艺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艺术素养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数量和质量,而幼师队伍迫切需要艺术素养过关的男性教师加入。文章以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艺术素养培养为题,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艺术素养水平现状和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归纳,总结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艺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广西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立足地方需求,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地方性、民族性、应用型和复合型的特点;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汲取民族艺术精华;创行"参与式"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育专业特色,培养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3.
站在文化反思立场上,对现代化给哈萨克民族造成的历史灾难提出冷峻批评,直面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坚持对哈萨克民族文化精魂的真诚守护,在文化融合的广阔视野中,对哈萨克民族文化认同进行重新书写,体现了哈依霞·塔巴热克既具有现代观念,又不乏民族自觉意识的思想个性和艺术风采,应当能给当前的民族文学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又称"二人班",隶属于地方戏曲剧种,广泛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陕西、河北等区域,也是构成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声乐教育教学不仅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的声乐技能,而且也力求通过声乐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与情感。本论文主要以二人台艺术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切入点,分析和研究二人台的艺术魅力和民族文化底蕴,进一步挖掘二人台深厚的民族艺术精髓,同时也为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近年来"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成了小学教育师资教育改革的热点,培养高素质"全科型"小学教师是推进我国乡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保证。舞蹈素养是"全科型"乡村小学教育新师资艺术素养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本文以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素养缺失的表现,提出"全科型"乡村小学教师舞蹈素养培养教学体系设计,为提高云南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师资舞蹈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民族院校音乐学专业承担着为民族地区输送音乐教师、音乐活动家等各类音乐艺术人才,挖掘、保护、传承优秀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使命.为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完成社会功能,民族院校音乐学专业必须脱离对以技术和审美为价值核心的欧洲音乐教育体系的简单模仿,建立起以民族音乐为"母语"的新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学是甘肃省唯一以哈萨克语和汉语为教学语言的双语小学,全县城乡各个民族的适龄儿童全部集中在这一所学校就读,学校实行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学校有学生767人,共设22个教学班,其中哈萨克族学生252名,占学生总数的32.9%。为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大力传承和弘扬哈萨克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学校依托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构建最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三语"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有机融入哈萨克族文化元素,开拓各种渠道渗透哈萨克族文化精  相似文献   

18.
新疆木垒县哈萨克族是由我国古时候民族经过分化和再次合并后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哈萨克族历史文化悠久,生活以游牧为主要特色,被人们称赞为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在其中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其音乐文化可谓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不仅仅继承了中原音乐的特点,更融合了西方国家的宗教艺术色彩,一直是世界音乐史上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焦点。因此本论文主要就新疆木垒县哈萨克族音乐文化在新时期背景下的变迁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感受新时期哈萨克族音乐文化风格的变迁,探索出新疆木垒县哈萨克族音乐文化的未来发展导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是一种集竞争、娱乐、艺术、观赏、趣味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哈萨克族传统体育都有其别具韵味的特色。传承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佳路径就是学校教育,哈萨克族体育教育不仅需要强健学生体魄,还应实现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分析了哈萨克族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促进哈萨克族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的对策,开发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打造学校的民族文化特色,成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主体。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族在我国主要生活在新疆北部,传统上是以游牧生为主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哈萨克族将收继婚习俗加以吸收和改造,使之成为符合本民族的"安明格尔"制度。这一制度在过去对维护哈萨克社会的稳定及对弱势群体的爱护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新中国成立后,哈萨克族逐渐走向定居生活,"安明格尔"制度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最终消逝在民族的记忆中。本文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其产生和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