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爱情诗是穆旦诗歌中最有个人特色的一部分。穆旦的爱情体验,密切关联着诗人对个体生命之真实性的严肃思考,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爱情本身。章从爱情与社会历史事件之关系、爱情与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的命运和位置,以及爱情与肉体对历史时间之连续性之中断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穆旦爱情诗的个人特色。  相似文献   

2.
生命时间     
躯体所占有空间为生命第一空间.生命行为空间为第二空间,生命思维空间为第三空间.三维空间演绎生命三维时间相,即从第一空间推进第二空间的生命时间相为生命个体发生度.在个体生命时间内由蛋白质决定线性时间;在种群系统时间内由基因决定生命循环式时间.以人的主体意识刻画客体世界是经典时间概念,而此前动物只有独特生命时空.原来自然界无觉时间.生命时间概念的核心是生命固有自然度即生命度.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基于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需求而构建我们的历史课堂生活,教给他们有生命的历史。下面我们就以几节充满生命活力的历史课为主线,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人"是有生命的个体,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本是生命个体的丰富活动,可是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只是一个"符号",只见其名,不见其人,导致教科书的枯燥乏味。历史教学呼唤人物的丰满个性和生动细节,以挖掘人物的精神品质,发挥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历史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历史是属于过去还是属于现在?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何把属于过去的历史与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内在的整体.从而使个体在历史的整体中获得永恒的生命和智慧。提升个体和人类整体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应该首先询问和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加强科学教育 全面关爱聋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人类越来越重视个体生命的存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已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特殊教育实际上是对生命的浇灌和养护,让个体的精神去拥抱世界,使生命处于永不休止的创造和运动状态之中。具有生命灵性的科学教育,是具有生命的创造力和包容力的,能发挥个人的潜能以及丰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问的表达与沟通”.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直当具有个性.然而当前学生习作几乎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属于“这一个”的独有体验、独到见解、独具匠心日渐稀有,一句话:“作文个性弱化”了,  相似文献   

8.
王健 《河南教育》2011,(10):43-43
什么是生命教育?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安徽省安庆师范学院教师许世平在《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一文中提出:“生命教育就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凸现生命价值。” 探索》一文中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教育生命体验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机械论、目的论制约下的教育.其本质等同于知识。其后果必然是导致人的存在感的丧失及教育与人的生命相疏远。教育应关注个体的生命.关注个体生命的感受.关注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树立生命论的教育本质观.即教育是人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0.
生命是知识教育的原点。以关怀生命为基本旨归,就是要发挥知识教育的生命特质,建立起适宜个体生命提升的知识教育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生命的所有问题都能通过知识教育得到解决,无论是激发个体的生命意识,还是构建个体的生命形态,知识教育都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个体与类精神发生的一致性这一观念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并尝试对其内含的辩证思想作了理论分析,本文认为,一方面,类的精神发生是通过个体发生来表现的,另一方面,任何后辈个体的精神发生都要通过重演的手段继承这一历史财富,任何后辈个体的精神创造都要建立在先人奠定的基础之上;个体发生会复演已有的史实,另一方面,个体的“选择”会反过来影响种系发生的轨迹和内容。本文还认为,类生命的演进是以加速度的方式进行的,而个体对类的复演则是以减速度的方式进行的;愈久远的历史,也就被愈多后继的个体生命以浓缩的方式重演过,因而也就被以更为精炼的形式浓缩在基因中,因此,愈久远的历史在后辈的重演中所用的时间也就愈少,本文还对儿童的成长是这种系发生浓缩了的重演这一思想作了比较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的个体生命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这种关注,不只是面向人的现在,更注重面向人的终身发展。为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实人文关怀策略.润泽人的生命.关爱人的成长.把提高师生个体生命质量放在首位.促使学校的管人制度向育人制度转变,实现管理人本化.使学校健康发展,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共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开发潜能.就是开发学生的生命积淀.盘活知识库存,完善各种技能。丰富情感体验,张扬个性魅力,使其学习生命和个体生命一道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4.
论关注生命体验的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体验是生命个体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以生命为价值取向的课程就要成为个体建构精神世界和追寻存在意义的过程。因此,就需要转向动态生成的具有个体性和境域性的知识观.实施走进生活世界的整体课程,进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5.
对个体生命价值的维护与捍卫是李锐小说创作的核心,相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个体生命表现的缺失,李锐的小说创作显现出重大价值与典范意义。李锐小说对个体生命的表达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自然生存中个体生命的闪光;社会历史中个体生命的捍卫;众语喧哗中个体生命的狂欢。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操作性的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缺乏创新意识,效率低下。本文阐述历史“生命”课堂构建的途径,渗透新课程理念,使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成为一种“有生命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操作性的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缺乏创新意识,效率低下。本文阐述历史“生命”课堂构建的途径,渗透新课程理念,使历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成为一种“有生命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英雄》在人物形象和叙事方式上颠覆了传统的泰王与刺客形象以及传统的叙事方式,它是视觉盛宴与色彩象征的交织,是个体生命与集体生命的对立,是社会价值与历史价值的冲突,是艺术境界与人生境界的融合.影片的内涵在情节的推进之中,逐步体现、深化。这些视角的切入,将有利于更好地解读《英雄》本身的文化意蕴以及在当下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是在《约伯记》的影响下形成的,其要义在于诗人以神性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生命在社会历史境域中遭遇到的痛苦与混乱,使之变成了信仰领域中的真理,从而超越了现代启蒙思想的桎梏,超越了同时代人的思想和艺术局限,为个体生命拓展出了一片全新的生存空间。《出发》之后。穆旦对神性生存境域的探索虽然在历史压力之下走向了终结,但诗人的探索却对中国现代思想中的个体生存真实问题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阶段,高度关注人的生命价值与自身发展。每个个体都有其自己的尊严,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小学生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