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均为滴定分析法。它们有许多共性,又各有其特点。 一、通过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的对比,掌握滴定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步骤 二、酸碱滴定和络合滴定各自的特点及应该掌握的重点问题 酸碱滴定 1.质子化酸碱理论 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均称为酸,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均称为碱。这里要注意共扼酸碱对的概念。 对于多元弱酸(碱)的两性物质来说,要注意找准它们对应的共扼酸碱关系和酸碱离解常数。例如H_2PO_4~-是两性物质,它作为酸,其共扼碱是HPO_4~(2-),而作为碱,其共扼酸是H_3PO_4。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论述分析化学定量分析中准确滴定判据的来源和严格的理论依据,是对现用大学《分析化学》教材中定量分析理论推导的补充,并对有些提法加以更正,帮助学者对定量分析中三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滴定方法及理论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滴定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而对滴定突跃理论的研究在滴定分析中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原因是滴定突跃的特征与滴定误差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于滴定突跃的研究,目前一般书中采用计算滴定曲线的方法来处理。在酸碱滴定中使用酸碱平衡公式,作一些近似处理,用代数方法进行计算(称代数计算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处理简单的滴定问题.如强酸碱滴定,强酸碱滴定弱酸碱等等。但对于较复杂的滴定如多元酸碱滴定常常会遇到以下几种难以解决的问题: 1、代数计算法很难证明强酸碱滴定弱酸碱的滴定条件为CKi≥10~(-8);二元酸碱分步滴定的条件K_1/K_2≥10~5  相似文献   

4.
滴定分析是分析化学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滴定分析理论和操作技能,能否在实际分析工作中正确运用滴定分析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滴定分析实验设计,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外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有利于强化其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下达的分析课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合理的分析方案和实验操作步骤。在实验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操作,必然对每一个步骤和细节的原理及要求有更深的体会。通过滴定分析实验设计教学,使学生能将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在酸碱滴定中,分析计算是根据酸碱完全反应的理论等当点(Equira 1ence poiht简写EP)时,滴定剂需用量与被测物等当量数关系。实际上,滴定操作不可能在等当点停止:指示剂不一定恰好在等当点变色;指示剂也消耗一部分滴定剂(不过其量极少,并且可利用指示剂空白予以校正)。通常利用指示剂的变化目视确定终点(end poiht,简写EP)与等当点不一致所造成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又称为滴定误差(Titration error,简写TE)误差大小与终点PH值,滴定体系平衡常数kt,及浓度C有关。  相似文献   

6.
石永才 《新高考》2010,(2):34-35
中和滴定实验是中学化学定量实验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强酸强碱中和滴定是中和滴定的理论基础,其中的误差分析着重考查学生正确思维方法的建立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近几年来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该文选择络合滴定法,在不同滴定速度下对水硬度进行了实验测定,并就滴定结果对滴定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1引言常量滴定中,我们主要利用50毫升的滴定管,而在微型液定中,我们则自制5毫升的滴定管,由于采用了微型滴头(5#头皮针),使滴定的相对误差小平2%.下面是二者的比较:2仪器与装置分析天平、锥形瓶(25nd)、容量瓶(50nd)、自制微型滴定管(如右图),3实验方法分别以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满定等四种类型对常量和微量滴定进行比较.3.1酸碱满定以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标定Na0H,其方法按文献〔回)进行,微型滴定的试剂为常量分析的1/5左右,结果如下:3.2沉淀滴定法以NaCI为基准物标定…对已,其方法按…  相似文献   

9.
使用酸碱反应的条件稳定常数和终点误差公式,讨论了多元酸碱滴定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方法简明可靠,用于多元酸碱滴定教学中,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正> 共存离子不干扰滴定条件也叫选择滴定条件,分别滴定条件。目前国内高校使用较多的几本分析化学教材中,如武汉大学主编的理科用分析化学和华中师大等合编的师范院校用分析化学,给出的配位滴定的准确滴定条件都是相同的,但给出的共存离子不干扰滴定条件却不相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滴定出强酸-弱酸混合体系中所含强酸的量,需考虑在不同的准确度要求条件下,混合酸体系中弱酸的浓度范围要求。基于混合酸滴定过程终点误差的2个来源分析,提出了混合酸体系中终点误差(TE)计算的新方法。在指定的终点误差要求和强酸的浓度范围条件下,计算了HCl-HAc、HCl-六次甲基四胺盐两种混合酸体系中HAc、六次甲基四胺盐浓度范围要求,随着各酸碱指示剂变色点pH值的增大,两弱酸浓度的上限要求逐渐减小。在|TE|=1%条件下,当HAc、六次甲基四胺盐浓度分别低于1.18和0.135 mmol/dm3时,可采用任意酸性指示剂准确滴定0.1 mol/dm3浓度范围的HCl含量;而当两弱酸浓度分别低于10.6和10.5 mmol/dm3时,准确滴定出混合酸体系中1.0 mol/dm3的HCl含量亦可采用任意酸性指示剂。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尿素络合酸碱“滴定法”测定从煤、柴油碱碴生产的环烷酸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条件和干扰因素并与尿素络合“重量法”进行了比较,“滴定法”比“重量法”操作简单且操作耗时少,而精确度比“重量法”有所提高.该分析方法当环烷酸中脂肪酸的含量为1%~2%时,相对误差不大于6%,变异系数不大于5%;当环烷酸中脂肪酸的含量为1%~2%,而加标量为样品中脂肪酸含量的1倍左右时回收率80%左右.  相似文献   

13.
对酸碱滴定法测定蛋壳中钙镁总含量进行了改进,借助超声加快试样与盐酸的反应,缩短测定时间;以碳酸钙基准物质和比较滴定确定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准确浓度,使标定、测定条件相近,减小测定误差。实验结果表明,用改进的酸碱滴定法测定实际样品的钙镁总量,操作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根据滴定反应的完全程度(反应率)绘制酸碱滴定曲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按照酸碱质子理论,不但酸碱中和反应,酸碱自离反应为酸碱反应,而且盐类的水解反应,某些过氧化物的水解反应,弱酸与强酸性溶剂的作用,某些物质与溶剂的加合作用,某些高价阳离子与水的配位作用,以及强酸强碱盐的溶解作用均属于酸碱反应,且反应产物为原酸的共轭碱和原碱的共轭酸.  相似文献   

16.
从酸碱、络合、氧化还原、沉淀滴定分析法所具有的相近本质出发,用统一的方法处理其有关问题,得到了形式相同的描述滴定曲线和终点误差的数学方程式,把四种滴定分析法中重要问题的解决较好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根据滴定终点时溶液中的物料平衡方程和电荷平衡方程,计算酸碱滴定误差,方法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8.
对3种传统测钙方法(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准确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Ca,准确度高,耗时短,且方法简便易行,更适合用于教学实验和常量钙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9.
利用酸碱质子理论可分析分子结构对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及强弱的影响.有机化合物酸碱性的定性比较受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主要元素电负性、主要原子杂化状态及分子内氢键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各种类型酸碱滴走过程中,滴定百分数与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式,导出了滴定过程中计算PH值的数学表达式,并应用于实例计算滴定突跃PH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