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议"两种《水浒》,两个宋江汤国梁近些年来,在《水浒》研究中,关于"两种《水浒》,两个宋江"的评论分歧很大,争论不休。"两种《水浒》,两个宋江"之说,是中国《水浒》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北大学教授张国光先生提出来的。他早在50年代初,就搜集有关金圣叹的论...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说:“轻视反面教员的作用,就不是一个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水浒》中的宋江,就是一个典型的投降派,绝妙的反而教员。但是,有些人却硬要给宋江披上“农民起义的英雄”、“非常杰出的领袖”等层层伪装,以达到歌颂投降派的目的。“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宋江的投降派面目是掩盖不了的。  相似文献   

3.
读了《水浒》,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水浒》这部书,歌颂的是投降主义,贯穿的是孔孟之道这条黑线,宋江其人,既是地地道道的投降主义者,也是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在评论《水浒》这部书的时候,弄清宋江这个投降派是怎样尊孔的,对于我们认清投降派的真实面目,批判投降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谈起宋江,过去总有人说,宋江是农民起义的“非常杰出的领袖”,他的思想代表了整个农民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其实,大谬不然。查一下宋江的罪恶历史就可看出,他原来是一个打着孔孟旗号、干着投降叛卖勾当的侏儒和奴才。宋江:“自幼曾攻经史”,  相似文献   

4.
《水浒》中的宋江颇有些奸商的特点,深通“一本万利”之道。他明明是残酷剥削人民群众的地主阶级分子,心地十分卑劣龌龊的恶棍,偏偏要装出一副大慈大悲的菩萨面孔,搞什么施舍钱财,“赒人之急”的名堂。小说竟然在一首《临江仙》的词里肉麻地吹捧他“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冰月双清”。其实,“仗义疏财”这顶“桂冠”,掩盖不了宋江丑恶均心灵。仅举二例:小说第二十一回,当宋江听王婆说,一个流落郓城,年值妙龄的女子阎婆惜死了父亲,母女俩无依无靠,无棺材送葬  相似文献   

5.
余嘉锡《宋江三十六人考实》中的《梁山图》对今天开拓梁山的旅游景点,开发“水浒”之旅的潜力,具有参考价值;而《考实》中“浪子燕青”一则,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一丈青”三字,是指他遍体雕青,有一身美观的花绣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中,宋江这一人物的性格是多重而矛盾的。宋江这一人物形象,与历史原型的差距有着明显的差距,甚至连其人有无武艺,在小说中也出现了前后说法不一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水浒》故事的流传变化与小说作者创作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水浒》这部书为了歌颂投降派宋江,通篇都贯穿了一条“忠义”的黑线。《水浒》的作者,有意混淆以晁盖为首的农民革命军的“义”同宋江的儒家的“义”这两种根本对立的界限,篡改了农民革命的“义”的根本内容,改变了“义”的阶级涵义。晁盖所讲的“聚义”就是“竭力同心,共聚大义”,意思是把造反的农民团聚起来,共同走革命的道路。如“三山聚义打青州”、“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等等。农民革命军举起聚义造反的大旗,从广大农民根本愿望出发,团结一切革命力  相似文献   

8.
《水浒》第四十二回讲的是宋江上梁山不久,便以接父为名,独自下山返家,不幸遇官兵追捕,仓逃中误进还道村,眼看走投无路,命在旦夕,忽遇九天玄女显灵,保全了他的性命,还传授了“天言”“天书”及法旨,于是,宋江竟躲过大难,逢凶化吉了。……这诚然是《水浒》作者编造的荒唐可笑的骗人把戏。但是,如果把四十二回和全书稍加联系,就不难看出作者的用意是要人们相信:宋江屏晁盖,独揽梁山大权,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打出“替天行道”的黑旗,菊花会上高呤“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的奴才调,以  相似文献   

9.
宋江是《水浒传》中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要弄清《水浒传》的思想,不能不认识宋江这个人,从宋江性格的矛盾性可以探究出中国农民起义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0.
《水浒》第一百一十回写道:宋江投降朝廷后,带兵征辽得胜班师回京时“未曾升赏”,只得了个小小的“皇城使”。众头领也受“拘束”,“禁约”,“不准擅自入城”。“众将得知,亦皆焦躁,尽有反心”。于是宋江急急忙忙地召集众将说了一段发自肺腑的“忠言”:“今日得为国家臣子。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虽然朝廷出榜禁约我们,依合如此,……倘若因而惹事,不但要以法治罪,却又坏了名声”。结果宋江以要“成人”的一套“训令”扑灭了这场“群雄议反”的斗争烈火。  相似文献   

11.
儒、释、道思想对《水浒传》人格模式有所影响,如原儒仁爱思想与宋江的“全施仁德于民”,鲁智深的救世精神和佛家慈悲观,道家自然天放与李逵直道而行。多元文化传统未经整合的混杂在一起,加深了水浒英雄人格与正史人格的断裂。  相似文献   

12.
《水浒》与忠义王珏在《水浒》研究中,关于《水浒》与忠义的关系问题,分歧最大。有人说《水浒》是“有志图王”的罗贯中为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政权而制造革命舆论的一本书,“忠义”二字是别人“盗加”的。有人则认为,《水浒》原名是《忠义传》,忠义是《水浒》的主题思...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就是宣扬忠义精神,也是《水浒传》中所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中最突出的部分。施耐庵塑造了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宋江,作品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  相似文献   

14.
“四人邦”为了打倒一大批党政军革命领导干部,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推翻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建立他们封资修大杂烩的“新天朝”,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思想理论方面,耍尽了种种阴谋诡计,而大反经验主义,就是突出的一例。“四人邦”大反经验主义,是对毛主席指示的无耻篡改和公然对抗。大家知道,早在一九五七年,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就指出:“修正主义,或者右倾机会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比教条主义有更大的危险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后,毛主席又多次强调反对修正主义的重要性。一九七四年底,在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中,再一次明确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毛主席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为了把反修防修的伟大斗争继续推向前进。然而,“四人邦”却蓄意歪曲毛主席指示的精神,刮起了一股大反经验主义的妖风。他们胡说什么当前的“主要危险是经验主义”,要把反经验主义“当作纲”,“联系实际”来解决全党全军存在的问题,把矛头指向广大革命老干部。针对“四人邦”这种罪  相似文献   

15.
在《水浒后传》中,陈忱感慨世态乱离,抒发故国之思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泄遗民之愤,而是要表达痛定之痛后的反思,寻求末世社会与人生的出路,也就是说,《水浒后传》是以救世为宗旨的。  相似文献   

16.
古典现实主义巨著《水浒》以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反映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而显示了作者进步的世界观和作品高度的思想性。《水浒》的艺术成就也是很高的,它突出地表现在人物塑造方面。一部《水浒》塑造了众多的面目不同、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对于《水浒》塑造人物的方法,茅盾同志在《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指出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  相似文献   

17.
读《绿野仙踪》,时时能感受到《水浒传》的影子,尤其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技法等方面。《绿野仙踪》某些故事情节与《水浒传》"行文一法";亦塑造了诸如与鲁智深、李逵、"四大淫妇"等肖似的特色人物若干;并模仿运用《水浒传》之"犯中求避"、角色引入、故事衔接等叙事技法。《绿野仙踪》多方面承衍《水浒传》创作手法,深得水浒壶奥。  相似文献   

18.
从《水浒》行文本身谈征田、征王两段是后加的刘华亭《水浒》征田、征王两段是原有的,还是后加的,历来众说不一。不过,不论是持原有说的,还是持后加说的,都很少从《水浒》行文本身提出依据,因而论证不力,难以服人。本文则试从《水浒》行文本身出发,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金批《水浒》从20世纪80年代就成为研究热点,但关于金批《水浒》作为文学接受以及其中的美学问题,历来为研究金批者所忽视。事实上,金批《水浒》是金氏对这一部小说进行的一次示范性阅读和阐释,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文学接受的一个过程,此过程包含了很多的接受美学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是坚持国家统一,还是大搞分裂割据,这是贯穿于整个儒法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我国封建社会统一与分裂的历史现象,总结这一方面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儒法两家在历史上所起的不同作用。同时,对于批判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有帮助的。在秦统一中国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基本上是处于分裂状态的。这是由于当时的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推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所造成的。分封制在商殷和西周时期,是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到了春秋中期以后,在奴隶起义的猛烈冲击下,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逐步瓦解了,天子的“王土”变成了个人的“私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