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栗子 《文化交流》2017,(7):71-73
正你有没有听过每隔五分钟就一次高潮,时而爆笑时而唏嘘、持续整整两个多小时的演讲?这就是4月16日下午,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的刘墉2017大型公益演讲《不疯魔,不成活——我困顿中对文学和艺术的领悟》。"很多人以为我做过很多演讲,其实错了。"刘墉说,"这是我今年的第一场。我再过一年多,就70岁了,真不知道还能够做几场这样的演讲。"  相似文献   

2.
给自己减刑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机会。"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60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  相似文献   

3.
俗亦可耐     
林语堂在台北一所学校参加学生的毕业典礼。在他演讲之前,有好多人都作了较长时间的演讲,轮到他上台时,已经十一点半,因此,他站起来说:"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大家听了先是一愣,随后哄堂大笑。将绅士演讲与女人裙子相比。俗不俗?俗。但是就是因为他"俗",能让人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4.
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李雪莲与秦玉河在"围城"中走出—走进—再走出,致使二人纠缠不清引发了大的社会事件。"围城内""围城外"对道德、尊严的追求充斥着他们的人生,李雪莲走出"围城"却走不出自我的深层意蕴也越发清晰。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期间为增进国家间交流进行了多次演讲,每次演讲都很有针对性,找到了国家间交往的契合点,因此引起了所在国家乃至世界的赞誉。美国公关周刊网站刊文称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伟大沟通者"。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总能在短短的演讲里展现出个人的巨大魅力和中国的巨大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演讲通篇贯穿了立足国家间交往的最大公约数的外宣理念。这一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在11天的访问中,习主席发表了多场重要演讲,从对外传播的角度来观察,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一是这些演讲有新内容新表达,议题设置有创新;二是演讲改进了话语表达,传播理念有创新。一、设置议题,创新传播内容在国际关系中,主动设置议题,掌握"说什么"的主  相似文献   

7.
幻想与成才     
我做过小学教师,也做过中学教师,但是,我不是作为一个有中学教学经验的人来这里演讲的.我现在是大学里的文学教授,我来这里演讲,是因为我在大学里,接触很多大学生,在我看来,他们是不健全的,尤其是在思想和感情上.根子在哪里呢?在中学、在小学.我想来看看中学里的朋友,和中学里的朋友说几句知心话.  相似文献   

8.
认输的能力     
美国大选年政治家的公开演讲,看多了也就摸出了规律,无非是说本党本人的政策理念于民于国有利,而对方的政策误国害民,听多了就疲了.不过有一个演讲,我有机会时却总是听的,这就是紧接着大选日,落选总统者的认输演讲.你想想看,就在一天以前,这位总统候选人还在大庭广众之下言之凿凿,说自己比对方强不知多少.现在,选民用票数表了态,照规矩这落选的就得当着选民的面公开认输,这脸皮怎么拉得下来,这认输演讲该怎么讲呢?  相似文献   

9.
晚景的风度     
魏得胜 《文化博览》2006,(12):56-57
我一直记得熊秉明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那是1989年,熊先生刚刚退休,他在给好友顾寿观先生的一封信中说:"我们进入老境了,让我们塑造我们的老年,一个有风度的老年。"什么样的老年才算有风度呢?熊秉明先生是一位著名学者,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一粒中国文化的种子,落在西方的土地上,生了根,冒了芽……"的。我想,生活基础如此深厚的人,其老境该是有风度的。这只是我所想,毕竟我没看到相关的文字。但也不知为什么,以我少壮的年龄,却对熊秉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近40年来,奇迹般发展的中国经济一直是海外深感兴趣的中国故事;那么,时至今日向世界讲述中国经济故事有何新的含义?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新年伊始发生在瑞士的中国外交场景:在达沃斯小镇,中国国家元首习近平首次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做主旨演讲,全面阐述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立场和主张;接着,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习主席发表演讲倡议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反全球化浊浪汹涌的当下,这样的中国声音给世界注入一股暖流。  相似文献   

11.
我很荣幸能在这个场合发表演讲。我知道,耶鲁向来不邀请毕业典礼演讲人,但近几年却有例外。虽然破例了,但条件却更加严格——演讲人必须具备两种身份:耶鲁校友、美国总统。我很骄傲在33年前领取到第一个耶鲁大学的学位。此次,我荣获耶鲁荣誉学位,更感光荣。今天是诸位学友毕业的日子,在这里我首先要恭喜家长们:恭喜你们的子女修完学业顺利毕业,这是你们辛勤栽培后享受收获的大好日子,也是你们钱包解放的大好日子!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正李昌钰博士是享誉全球的刑事鉴识专家,被业界和媒体称为"当代福尔摩斯""物证鉴识大师""科学神探""犯罪克星"。近年来,他多次到浙江访问、讲学与交流,我有机会陪同,很多细节终生难忘。颇具吸引力的演讲2008年4月,李昌钰博士应邀访问浙江。9日上午,他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为全省民警作"刑侦调查技术及实例案件"专题报告,万余名民警收听收看了讲座。  相似文献   

13.
宽容是一种力量. 竞选总统前夕,他在参议院演说时,遭到了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参议员说:"x x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从事文学创作30多年了,但作品不多,层次不高,水平也有限。爱好文学,最早开始是在学生时代,记得上小学时,快过年了,老师让给台湾小朋友写封信,有几句至今记得很清楚:"台湾小朋友,我们深知你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一定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后解放你们去……"写完后得到老师的表扬,说含有很深的阶级感情,从此我就爱上了作  相似文献   

15.
龙应台 《文化博览》2007,(11):16-17
我一般不太愿意在毕业典礼这么隆重的场合上演讲,原因之一,今天在座的人都不是为了听演讲而来的;方帽子拨穗才是真正的期盼,所以对演讲者很容易心生厌恶。原因之二,大学毕业典礼被认为是人生的重大时刻,一个演讲要背负这么超负荷的深刻意义,我觉得难以承受。原因之三,场合太严肃、太隆重了,我就会想起马克·吐温处理这种场合的手法──他会在最庄严肃穆的一刻,让一只脏兮兮的小土狗突然窜上台来对着演讲的人汪汪叫,让他手足无措。  相似文献   

16.
浓缩生活     
北京有句骂人的话:"你活得不耐烦了吧?" 按照眼下流行的"浓缩生活"的方式,我觉得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会耐烦地活着了.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全面系统阐述了"一个目标""两大支点""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等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无论开闭幕式,还是各个论坛上的发言讨论,习主席讲话内容都被频频引用,得到与会嘉宾普遍积极回应。从外国媒体的报道上看,虽然对中国互联网治理政策有不同的评价,但针对习主席讲话的具体内容基本给予中  相似文献   

18.
正我的中国名字叫尤丽。我是瑞士苏黎世人。但我常常开玩笑地说,我不是老外,我是老杭州。这里的小巷子什么的我特别熟悉,我走路,我骑自行车,我特别爱这种比较悠闲,或者说有一种怀旧感的状态。我生活、做研究也是一样的。其实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生活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我就感觉像康德那样的,他也一直没有离开他的小镇,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离不开领导人在国际场合下的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国际场合演讲中大量引用传统文化经典,通过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表达新时代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和谐"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和谐"思想在中国由来已久,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论角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演讲中所引用的传统文化经典阐释其演讲内容,有助于理解中国对国际事务的态度、立场和主张。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1月9日~12月9日,以"21,设计之上"为主题的华侨城OCT-LOFT创意节在OCT当代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创意节意在通过"二旧交易市集"、别开生面的演讲/研讨会、形式新颖的展览以及OCT-LOFT进驻机构等六个主题活动,多角度展示华侨城地产21年来着力倡导的优质生活方式和创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