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词一义的形成过程是词的制造者为一个意义选配一个“词的语音形式”的过程。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是新的词义与旧的词音相结合的过程。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进”到同一个“词的语音形式”之中的。词的本义不能“产生出”或“带出”词的新义, 故词义不可“引申”而出。“词义引申”说未能真实反映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进入同一词中的客观过程。古汉语中的多义词皆词义引进所致。词义引进表现为“一义一进”和“一义多进”。  相似文献   

2.
Clone(克隆)是当今世界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文章分析了这个词从最初的实验室使用到目前在各领域丰富多彩的使用,捣示了社会文化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科学的进步,科学的产业化,科学普及和科学进入伦理、法律领域,使这个词的词义拓展并逐渐被社会大众接受。  相似文献   

3.
一个词的旧有意义的改变或消失,以及新意义的产生是和人类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的发展和变化有密切关系的,这是词义变化的外因;与此同时,语言自身的变化,人们的心理活动对词义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1.历史因素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促进各个事物由简到繁,由初级到高级。伴随着事物的发展,表示事物、现象、行为名称的词也必然有所变化,这就是词义变化的历史原因。表示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物品名称的词义往往发生潜在的变化。例如:paper一词来源于希腊词papyros,是指埃及的一种植物“芦草”。在古代这种植物的茎曾用作书写的…  相似文献   

4.
掌握一个具有很深文化内涵的词,如果不了解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就会导致郢书燕说。“割股”一词即是其中之一。从唐代开始,历代的正史中皆载有“割股疗亲”这一孝道行为,但并没有对该词进行注释,然考之明清小说,我们会发现该词的词义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扩大到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词义扩大是词义变化中最普遍的一种情况。“崽”是长沙方言重要亲属称谓语之一,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儿子”。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沙方言“崽”词义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单指称儿子,也可以指称女儿。本文对长沙方言亲属称谓词“崽”词义扩大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了长沙方言其他亲属称谓词的...  相似文献   

6.
1.什么是词义 1.1词义的定义:词义是词所表达的意思,它是人们对巩固在特定语音形式中的某一客观事物、现象、过程的本质特点的概括反映。例如,“学校”的词义是“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这就是“学校”这一客观事物本质特点的反映,我们使用“xuexiao”这个语音形式来称呼它。再如“前进”的词义是“向前行动或发展”,这就是“前进”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小姐”一词的词义曾贬议交替,不少媒休对此进行过激烈争辩。维文中“■”一词也经历了类似的词义演变.本文,从社会语言角度对两词的词义始变进行了理性分析.文章认为,两词的词义演变反映了语言的发展规律,即反映了言语社区的地域分布特征;语言和经济的互动关系和称呼言讲行为之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一、词义的性质是什么?词义是怎样变迁的?词是声音和意义的统一体。声音是词的形式,意义是词的内容。词的意义就是词义。词义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社会性。词义是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所共同理解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这就是词义的社会性。2.概括性。词义所反映的不是个别的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是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小姐”一词的词义曾贬褒交替,不少媒体对此进行过激烈争辩。维文中“ ”一词也经历了类似的词义演变。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两词的词义嬗变进行了理性分析。文章认为,两词的词义演变反映了语言的发展规律,即反映了言语社区的地域分布特征:语言和经济的互动关系和称呼言语行为之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百姓”一词须慎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云 《吉林教育》2007,(1):72-72
近些年来,在一些赞美党、赞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歌曲中经常出现“百姓”一词。如解晓江演唱的《咱老百姓今晚真高兴》,还有彭丽媛、吕继宏等演唱的一些优秀歌曲,可谓词曲优美;还有一些描写廉洁奉公,一心为民的好干部的影视作品也经常用到“百姓”这个词,  相似文献   

11.
要攻破古汉语难关,必须重视古汉语中一词多义之间的内容联系。一词多义是由词义发展而形成的,词义发展的规律基本是本义到引申义,各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行”字,在甲骨文中作兆,像个十字路口,本义是“道路”的意思,在《诗经》中“女执懿筐,遵彼微行”,从“道路”引申为“走路”,《论语》中又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里由动作涉及的对象引申到动作本身,属于词义转移,由“行走”再引申为“走了”,由此可见词义之间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掌握词义时要努力发现一词多义之间的线索,从而揭示词义的系统性,决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孤立的义项  相似文献   

12.
一、词义演变的原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总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都能引起词义的变化。 首先,社会的发展引起词义的变化。这是词义演变最重要的原因。词义就是词的意义,或者说是客观世界的事物反映到人的大脑之中,成为人们的认识。因此,词义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与前提的,社会发生了变化,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词义必然发生变化。例如“床”,刘熙曰:“人所坐卧曰床。”《说文解字》说:“床,安身之几坐也。”由此可知,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山寨”风的盛行使得人们对“山寨”一词的词义发展史有着极大的兴趣,因为它从开始指代“在山林中设有防守栅栏的地方”到现代有了“仿造”、“模仿”等新义,本文用认知语言学中类典型理论分析“山寨”一词词义衍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隐喻和转喻是两种有力的认知工具。从隐喻与转喻的角度探讨“heart”一词的词义发展,以便找出这两种认知方式对该词词义发展的影响并展示两种认知方式的影响力度。研究表明:“heart”一词词义经历了从基本词义到各常规词义扩大的过程。这是认知模式隐喻与转喻作用下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认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释“闻”     
关于“闻”的词义,60年代初期,《中国语文》曾发过一组文章进行讨论。1960年第1期张永言先生的《词义演变二例》认为,“‘闻’这个词的本来意义是‘听到’或‘听见’,这从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到了现代汉语里‘闻’,却只有‘嗅’的意思,词义从听觉方面转移到嗅觉方面来了”。文章还纠正了日人大田辰一所说的这个变化产生在六朝时代的看法,认为“闻的这个新意义的产生不是在六朝,而是远在西汉”。同年第5期殷孟伦  相似文献   

16.
曾柱 《培训与研究》2006,23(9):12-14
语言学上对“鬼”、“神”、“妖魔”、“上帝”这一类非现实词的词义谈得比较少。本文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语言学上关于非现实词词义研究作综述后,认为语言学学者在研究非现实词词义这一问题上分为两大派别:一方认为非现实词词义有所谓而无所指;另一方认为非现实词词义有所谓也有所指。  相似文献   

17.
词的比喻义是词的转义的一种,是由词的本义通过比喻的修辞方式而产生的,并已固定下来的新词或新的词义。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使用某个词作比方来描述所要说的事物,这个词就产生了一种临时性功能;不过,当这个词经常反复用来比喻某一事物时,它的喻义确切,形象,并且已经稳定下来时,那它就产生了永久性功能,从而取得新词或新的词义的资格。这说明词的意义已经转化,它的意义已非本义,而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另一意义;它所指的已经不是它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身,而是另一种事物的代称了。例如“纲领”一词的本义是“网的总绳”和“衣领”。但我们经常使用这个词时,它所指的已经不是“网的总绳”和“衣领”事物  相似文献   

18.
说“PK”     
李明霞 《现代语文》2006,(5):109-110
如果要评选时下最热门的词汇,PK想必会光荣上榜,这都要归功于湖南电视台刮起的“超女”风,让PK一词随之家喻户晓。本文从“PK”的意义入手,分析它是如何出现与发展的,并论述社会文化心理在词和词义演变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作为单纯的颜色词来使用的,后来逐渐发展为特指、象征意义,有褒义、中性、贬义,分别源于皇权文化、方言、术语、外来语和外来文化等,词义的发展变化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由“高贵”到“低俗”,命运大起大落,词义褒贬几经沉浮。  相似文献   

20.
百姓,本指百官族姓,战国以降,转指平民。百姓一词的语义变迁,既表现了词语意义的历史演变规律,又反映着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从批评语言学视角分析,百姓一词表现了社会权势的不平等,是社会文化生活在词语中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基础。但是,它却不合现代民主社会的政治要求,公民取代百姓一词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