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11,(17):35-35
化学反应微分截面的实验测量能够最细致地反映一个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而通过求解在势能面上运动的原子核的薛定谔方程来得到基元化学反应的微分截面则是量子动力学理论计算的终极目标.H2+OH→H2O+H反应体系是四原子反应体系的基本范例.  相似文献   

2.
以SnCl4·5H2O、NiCl2·6H2O、氨水等为原料,控制反应溶液的pH值、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掺杂比例等条件,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SnO2纳米粒子,通过对其进行XRD、SEM、气敏性能的测试分析可知:用化学沉淀法获得的SnO2粒子粒径约为60nm,粒子呈球形,且分散性好,掺镍的SnO2薄膜对还原性气体H2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在含NH4+的废水中投加Mg2+和PO4^3-生成难溶的复盐MgNH4PO36H2O结晶,通过沉淀使MAP从水中分离出来,以达到降低废水中氨氮浓度的作用。化学沉淀法可以处理各种浓度的氨氮废水,尤其适用于处理高浓度的氨氮废水,且有90%以上的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4.
Fe(OH)2是白色胶状沉淀,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在制备Fe(OH)2过程中出现的浅绿色或灰绿色或墨绿色物质究竟是什么,似乎历来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查《中学教师化学手册》等资料可知“Fe(OH)2为苍绿色六方晶体或白色无定型”;《普通无机化学》等不少资料认为该绿色物质是组成为Fe(OH)2·2Fe(OH),或Fe(OH)3,或FeO·Fe2O3·4H2O的混合型氢氧化物或混合型氧化物;  相似文献   

5.
从煤、焦碳氧气制取CO+H2合成气,生产氨并联产甲醇及其他C1化学产品,是煤化工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采用的JF—5型库仑法微量水测定仪测定油品含水。卡尔.费休反应方程式:H2O+I2+SO2+3C5H5N=2C5H5N.HI+C5H5N.SO3,C5H5N.SO3+CH3OH=C5H5NH.OSO2OCH3  相似文献   

7.
根据以化学专业为背景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所开设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形成"基础训练型→提高选做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型"层次性、系统性实验体系,并依托良好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科研成果保障综合设计型、研究型实验的开展。本文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上述实验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5):641-641
<正>中科院化学所在CO2化学转化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通过设计合成双功能离子液体([HDBU+][TFE-]),发展了面向常温常压下CO2与邻氨基苯腈类化合物反应合成喹唑啉-2,4(1H,3H)-二酮类化合物的新型催化体系。该离子液体由有机碱和弱质子给体三氟乙醇(TFE)中和反应制得,可在常温常压下吸收CO2,  相似文献   

9.
1 问题的提出有这样一道习题 :判断镁与硝酸铵溶液反应的产物。答案是硝酸镁、氨气和氢气。不少学生提出疑问 :1 .NH4 NO3 水解有 HNO3 生成 ,Mg与 HNO3 反应怎么能产生 H2 呢 ?2 .既然有 NH3 生成 ,说明溶液中氨水已饱和 ,Mg2 应生成 Mg(OH) 2 ,怎能是Mg(NO3 ) 2呢 ?2 实验  相似文献   

10.
新型化学制冷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日耀  范世明 《学会》2000,(12):30-30
研究表明Na2 CO3·10H2 O和Na3PO4 ·12H2 O混合物作溶剂盐较单独使用Na2 CO3·10H2 O或Na3PO4 ·12H2 O作溶剂盐 ,其制冷效果更佳 ,制冷时间更长 ,制冷温度更低。  相似文献   

11.
铁器放在潮湿的地方,在它表面会很快地生成一层红棕色的铁锈。铁锈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水合氧化铁(2F_(e2)O_3·3H_2O)。生锈的化学反应可以分为两个步骤: (1)铁和水(湿气)的反应:因为C0_2的存在,水中总会存在一些碳酸而显现酸性,这种带有酸性的水和铁作用生成氢氧化亚铁(也有碳酸盐的生成)。反应式是: CO_2 F_e+2H_2O→F_e(OH)_2+H_2(?) (2)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和空气中的氧化合生成铁锈。反应式是: 4F_e(OH)_2+O_2+2H_2O→2F_(e2)O_3·3H_2O 由於铁锈组织疏松多孔,不能防止内部的铁继续氧化,所以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完全锈坏。在没有水汽存在的时候,铁是不容易生锈的。而极纯的铁,  相似文献   

12.
试样用酸或碱分解,以碳酸钡沉淀分离铁、铝、钙和镁,硼则以偏硼酸钡留在溶液中,用甲基红作指示剂,准确中和,加入甘露醇或转化糖等多元醇使硼酸定量的转变为具有环状结构的离解度较大的络合酸,因而可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其反应式如下:C_3H_5(OH)_3+H_3BO_3→C_3H_5OH·HBO_3+2H_2O;C_3H_5OH·HBO_3+NaOH→C_3H_5OH·NaBO_3+H_2O。本法可测定0.2%以上的三氧化二硼。  相似文献   

13.
<正>一、提出问题(1)实验:Al(OH)3白色胶状沉淀加足量NaOH溶液,沉淀溶解。而加足量HCl溶液,也能使沉淀溶解。(2)实验现象解释:H2O+AlO2-+H+Al(OH)3Al3++3OH-酸式电离碱式电离Al(OH)3是一种弱电解质,它电离时生成的H+和OH-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5):641-642
<正>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李灿院士和陈钧研究员研究组在人工光合研究项目上取得新进展:将自然光合作用酶PSII和人工半导体纳米光催化剂自组装构建了太阳能光催化全分解水杂化体系,实现了太阳光下的全分解水反应(即:2H2OO2+2H2)。在自然光合作用中,PSII酶利用太阳能高效催化水氧化反应,放出氧气并产生当量质子和电子。为了实现太阳  相似文献   

15.
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化学是化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分支。文中简要回顾了2O年来环境化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我国环境化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并对未来环 境化学的发展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期刊     
《中国科技信息》2006,(12):21-22
O3/H2O2高级氧化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微量对硝基甲苯研究,一种用于多尺度边缘检测的小波变换滤波器系数计算方法,快速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基于电极位移信号的点焊模糊推理系统模型,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岩土-植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7.
阐述Fenton试剂处理焦化废水的原理;归纳了影响Fenton试剂处理效果的一些因素,如:pH值、[Fe^2+]/[H2O]、H2O2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投加方式;概述了Fenton试剂与其它处理水处理方法联用处理焦化废水的方式和效果。最后,作者对Fenton法在焦化废水处理的应用前景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从表型可塑性、生态型到药用植物化学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回顾与总结了表型可塑性、生态型研究的成果,重点介绍了表型可塑性的表现形式,表型可塑性对环境的适应性.表型可塑性的遗传基础,表型可塑性的生物学意义,以及生态型的产生,以及生态型的概念、生物学本质及划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化学型的概念及研究现状。根据生物学的基本定律,表型变异:遗传变异+环境饰变,系统分析了化学型与表型可塑性和生态型的关系及其形成机制和生物学本质,指出表型可塑性、生态型及化学型形成的机制都是遗传变异与环境饰变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区别是前者更关注环境饰变,而后二者则同时关注遗传变异与环境饰变的共同作用。最后,借鉴表型可塑性、生态型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化学型的研究策略:首先.认为药用植物化学型的研究中应重视研究样品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化学型与其它表观性状的相关性,化学型的地理相关性,化学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等问题。然后,针对种内化学成分变异是否呈现明显或较明显间断分别给出了化学型的分类原则,对化学成分变异存在明显或较明显变异的物种,要求其化学型的划分尽量做到与某个有明显变异的表型性状相关,与空间地理环境相关,与物种的遗传分划相关;对于化学成分呈现连续变异的物种,可借鉴农学上的“等级系列划分法”,不把生态型截然分开,而将其看成一个变化系列来考虑。最后,初步提出了化学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化学成分明显变异的发现一化学成分变异幅度及规律的系统分析→化学型的初步划分→表型相关性、地理相关性及遗传背景分析→化学型划分结果的修正→受控试验→化学型的确定→药效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废水中COD,分别改变K2Cr2O7与H2SO4的比例、催化剂的种类和加入量,对草酸和葡萄糖的化学需氧量进行了测定,发现对于组分不同的水样,COD测定的条件有一定的差异,同时氧化率指标上也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在材料组分和水泥外加剂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了生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熟料+石膏=73%的材料组分可以生产P·C52.5R优质水泥,节能减排的效果较明显。在H~2水泥精的功能作用下,矿渣、粉煤灰、石灰石的三元体系优于矿渣、粉煤灰的二元体系,体现了叠加效应1+1+1〉3。优化组合的混合材掺量27%的条件下台时产量提高12%。如果进行研磨体级配调整,水泥比表面积提高的条件下,混合材掺量还能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