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3):351-351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所张旭研究员的博士后李开诚、研究生张方雄、李昌林和王烽等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传导痛觉的背根节神经元高表达滤泡素抑制素样蛋白1(FSTL1),并且通过清亮小泡将FSTL1运输至脊髓内的传人神经终末释放,直接与位于感觉传入神经终末突触前膜上的钠-钾泵α1亚基相结合,增强钠钾泵活性,使细胞膜超级化.从而对感觉传入神经终末的兴奋性突触传递起抑制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22(4):316-316
基于价值的抉择是一种生存能力。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郭爱克院士领导的学习与记忆研究组6年前曾发现果蝇具有“趋利避害”的抉择能力。6年来,他们从基因-脑-行为.认知的结合上,将研究聚焦在果蝇抉择的神经环路机制上。采用增强子陷阱和上游激活序列(GAL4/UAS)的二元表达系统的基因操作,在特定的时间阻断果蝇脑的蘑菇体结构和多巴胺神经元的突触递质释放,  相似文献   

3.
孔宪敏  田姗姗  陈涛  盛望 《科技通报》2020,36(4):40-44,71
在微流控技术加工的网络图案化芯片上培养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从而探究体外神经元网络的生物学功能。目的: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设计的网络化图案来限定海马神经元的体外的粘附,生长及形成具有功能性的神经网络,在此基础上研究网络图案化的微流控芯片3D微通道中单个海马神经元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膜片钳技术探测微通道中不同区域单个海马神经元的膜突触后电位,从而验证单个海马神经元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细胞形成有效的突触连接,从而保证单一神经元具有基本的生物学活性;继而运用Image J软件进行神经突起结构的定量分析,并通过软件分析输出突起长度数据,并进行SPSS统计分析得到3D微通道培养单个海马神经元细胞平均突起长度。结果:3D微通道不同区域随机探测,均可探测到单个海马神经元的膜突触后电位;同时神经突起结构的定量分析反映了实际的神经元结构分布趋势,且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海马神经元平均突起长度为68. 3μm。结论: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3D微通道可以使神经元细胞按照图案化的路径生长从而形成特定神经网络,而且其中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均具有成熟生物学功能,可以形成有效的突触连接,也为单个海马神经元功能的探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6):681-682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刘力课题组龚哲峰副研究员等人经过将近4年的潜心研究和不懈努力,发现果蝇幼虫中央脑的两对神经元足以调节果蝇幼虫对于不同光强条件的偏好行为。通过检验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位置关系并结合功能钙成像技术,他们发现,这两对神经元属于果蝇幼虫视觉信息处理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6):682-682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所博士生黄菊等在王佐仁研究员的指导下。通过配对膜片钳记录的方法,发现eLNs与投射神经元(PNs)之间存在广泛但强度上有差异的相互兴奋作用。这种相互兴奋作用从eLNs到PNs方向主要由电突触(gapjunctions)介导,从PNs到eLNs方向则主要由胆碱能化学突触所介导。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认为,动作电位在神经元轴突始段(AIS)爆发是由于该部位分布有高密度的Na^+通道。在皮层锥体神经元的AIS上,近端和远端都存在高密度的Na^+通道.但是动作电位却偏向性地在AIS远端爆发,这是什么原因7应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发现高阈值的Nay1.2通道聚集在AIS的近端.而低阈值的Nay1.6通道聚集在AIS远端一对应于动作电位的爆发位点:  相似文献   

7.
虚拟仿真技术优点卓越,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如今其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教学。该文主要以海马脑片CA1区锥体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实验为切入点,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为今后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想和当地人打成一片,说他们的方言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想和视网膜及其他神经元细胞对话时,他们想到了神经递质这种“语言”。神经细胞释放化学物质到突触这个专门的邻近间隙,以便和附近的细胞通信。制作一个能说神经元“方言”的装置,有助于研制新一代的可植入替代物,以修复因斑点退变累及的视网膜。这种“人工突触芯片”也可以替代其他种类的病变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以政领导的研究组.发现TRPC6通道促进兴奋性突触的形成.提高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该研究组的博士研究生周健和杜婉璐等研究发现,TRPC6通道在兴奋性突触.特别是突触后大量表达.促进神经元树突棘密度的增加。树突棘是神经元突起上的一种微小结构,是形成兴奋性突触的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10.
正揭示兴奋性自突触(Autapse)作为神经元簇状发放的新机制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舒友生团队与三博脑科医院合作,揭示兴奋性自突触(Autapse)作为神经元簇状发放的新机制。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突触具有突触传递功能,其形成具有细胞特异性;自突触的激活可增强神经元的反应性,促进簇状发放,并且有利于对重合事件的检测。自突触在调节神经元信号处理方面发挥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智力,脑神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脑内神经细胞包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两类。以前人们认为,只有神经元突触具有可塑性,因为神经元要担负传递神经信号的重要功能。神经元之间可以通过突触进行信息传递和处理,而且这种突触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即具有可塑性,当受到外界特异刺激时,突触的强度会增大,持续时间也会增长,这称为长时程可塑性。而在神经元周围的胶质细胞,人们过去认为,其主要功能是对神经元起到支撑和营养作用,所以,一直没有引起科学家们足够重视。但是,中国科学家段树民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脑内胶质细胞突触也具有可塑…  相似文献   

12.
一、清醒猴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检测图形特征差别的神经原理 在清醒猴的初级视皮层记录了几百个抑制性整合野神经元,测试了这些神经元对多种图形特征差别的反应,通过改变感受野和整合野之间的各种图形特征对比(平均亮度、方位、颜色、亮度对比、运动速度、空间频率),可以看到,当这两个区域之间图形特征相同时,细胞反应最弱,随着内外差异的增大,反应也愈来愈强。同一个视皮层细胞能反应所有这六种特征差别。这项结果表明:抑制性整合野细胞能检测多种图形特征的差别,差别越大,反应越强;外周抑制越强,细胞检测图形差别的能力也越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5):587-588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所罗振革研究组发现了神经元轴突发育过程中细胞膜的不对称插入机制。神经元具有典型的极性结构。复杂分支的树突负责接受信息,单根轴突负责输出信息。新生神经元某个突起向轴突的分化称为神经元的极化,该过程需要细胞膜向该突起快速增加,其调节机制是悬而未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变性疾病,帕金森病(以下简称为“PD”)由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死亡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抖动、强直、运动迟缓、姿势不稳及步态冻结等。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运动自主性、协调性下降,容易发生跌倒、摔伤、撞伤、坠床等意外。我们的一项研究发现PD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接近20%。国外的研究发现约70%的,PD患者每年至少跌倒1次,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5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绕开干细胞阶段,直接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化为功能正常的前脑神经元,这种新方法有望为阿兹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带来新的疗法。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08,(12):10-10
美国乔治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成功地找到了帮助神经元和肌肉细胞之间建立长久通信的媒介,并认为该媒介可能在肌肉发生营养障碍性疾病时出现变异和遭到攻击。据悉,研究人员找到的是连通聚集蛋白(Agrin)和MuSK间的蛋白。聚集蛋白是由运动神经元释放出来指挥构建神经与肌肉突触的蛋白;MuSK存在于肌肉细胞的表面,它能引起关键性的内室“交流”,  相似文献   

17.
你还记得小时候背过的诗词吗?最近科学家在老鼠身上的试验表明.有些像帽子似地戴在我们DNA上的化学物质也许对保存这些记忆负责。 为了记住一件特别的事情,某些前后相连的神经元必须适时放电。就好比接力赛,不能棒子传到你了。你却还呆在房间里喝茶。为了达此目的。神经元通过一种叫突触的“关节”相连。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与年龄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世界约15%的65岁以上人群和30%的80岁以上老人患有AD。AD的病因仍未明确,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本病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医学和社会难题。 许多证据显示β-淀粉样肽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学和/或病程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很多研究提示β-淀粉样肽的神经毒性与氧的负荷和自由基损伤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NF-κB在神经元存活和突触的可塑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CREB是长时程记忆(LTM)和长时程增强效应(LTP)的必要基因开关。 本研究观察了科研新药ECH-931对β-淀粉样肽1-40,β-淀粉样肽25-35和H2O2所诱导的B104中枢神经系神经元细胞株神经毒性的预防和治疗作用。ECH-931的低,中,高实验浓度分别为50μg/ml,100μg/ml和150/200μg/ml,用ECH-931处理的方案如下:细胞经ECH-931预处理3天后,用ECH-931和H2O2(100-200μM)共同处理3—12小时,以观察ECH-931对H2O2神经毒性的防治效果;细胞经ECH-931预处理3天后,用ECH-931和Abeta 1-40(10μM)处理48小时来预防性治疗Abetal-40的神经毒性;在细胞暴露于Abeta25-35(25μM)8小时后再用ECH-931处理48小时(经ECH-931和Abeta 25-35共同处理48小时)以观察ECH-931对Abeta神经毒性的治疗作用:在NF-κB和CREB基因转染后以ECH-931处理5天,以观察ECH-931对NF-κB和CREB基因表达的影响;在NF-κB基因转染并加Abeta 1-40(5uM)后以ECH-931处理3天,以观察ECH-931拮抗Abeta 1-40对NF-κB基因表达影响的效果。 结果表明:经ECH-931(50-200μg/ml)预处理和共同处理B104神经元能完全拮抗β-淀粉样肽1-40(10μM)诱导的神经毒性(P〈0.05-0.01);用ECH-931(50-200μg/ml)治疗性处理能显著阻止由β-淀粉样肽25-35(25μM)诱导的B104神经元细胞死亡/凋亡(P〈0.05—0.01);用ECH-931(50—200μg/ml)预处理和共同处理能显著保护由H2O2(100—200μM)诱导的B104神经元细胞死亡/凋亡;用ECH-931(50-150μg/ml)治疗性处理能显著上调在B104CNS神经元细胞中转染基因NF-κB和CREB的表达(P〈0.05-0.01);ECH-93150-150μg/ml能拮抗由β-淀粉样肽1-40诱导的NF-κB表达抑制(P〈0.01)。并且,所有ECH-931的处理效应都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0.01)。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ECH-931能保护(预防和治疗)神经元免受由β-淀粉样肽诱导的神经毒性。其机制与拮抗活性氧/氢氧根自由基损伤和激活NF-κB细胞存活信号通路有关。ECH-931治疗AD的另一个重要机理可能是它能调节CREB的表达,而CREB是长期记忆的基因开关。ECH-931的神经元保护效应尤其是其阻止β-淀粉样肽诱导的毒性和细胞死亡的效力显示出它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AD)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吗?     
正为什么成人学习外语比儿童难?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成人大脑与儿童大脑不同。婴儿大脑所具有的神经元突触数量大约是成人的两倍,负责左右脑的联系的神经也比成人丰富,所以小孩子在获得语言时,左右脑一起紧密配合使用。而到了大约6岁时,如果这些神经元突触还不使用就开始消退。到了12岁,这些神经元突触就只有小时候的一半了。所以成人以后,左右脑分工开始变得重要,但学语言的优势反而失去了,因为成年人  相似文献   

20.
作为神经生物学的重要领域,神经信息的编码和处理极大程度上是神经元群体编码,即集群表达。对于同一个电极上记录的多个神经元信号进行锋电位序列检测与分类,进而分析不同类间锋电位时间序列的相关性,揭示相邻神经元电活动之间的动态联系,有助于了解神经元网络中神经元间相互作用。本文结合实验,介绍了神经集群编码的几种研究方法:锋电位序列的互相关直方图、刺激前后放电活动时间直方图、锋电位累加图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