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媒体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目前,很多新闻媒体都存在着会议新闻多、领导人活动报道多,报道基层少、报道人民群众的活动少;报道领导新闻视角多,群众新闻视角少;新闻工作浮在上面多,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少,了解民心、民意、民情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新闻是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媒体在最短时间内做好社会新闻事件的报道,实现新闻的时效性成为各媒体竞争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要走出党报办报中的误区,增强党报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际宣传效果,根本途径在于要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读者定位。在办报理念上,必须正确处理好政治要求、宣传纪律和新闻规律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党报回归新闻本位;在报道内容上,大力改革现行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模式,让人民群众永远成为新闻主角;在报道艺术上,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党报新闻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所报道的题材主要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在报道期间所运用的方式也从俯视渐渐向平视加以转变,而叙述的主要方式则由教化逐渐向故事化加以转变,这种转变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现实生活之中一些信息的获知需求,因而这种新闻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而对于民生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来说,若想保障民生新闻的报道质量,那么则应重视对于民生新闻的科学选题,并运用良好的采访技巧开展采访工作,确保采访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民生新闻选题及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5.
黄琳斌 《东南传播》2012,(10):160-162
"少报道领导个人,多报道人民群众"是中共一个重要的新闻思想。这一思想不但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报道艺术问题。除文革这一特殊时期外,历届中央均支持"少报道领导个人,多报道人民群众"。目前这一思想在实践中还难以很好贯彻,这主要有部分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欠缺、部分媒体不敢不善作为两方面的原因。新时期积极实践"少报道领导个人,多报道人民群众",对推动走转改活动深入开展下去,进一步推动新闻改革取得新突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田戈  杨方正 《当代传播》2004,(4):99-100
当前,我国新闻传媒正在认真实践中央提出的“三贴近”报道要求,在新闻报道中,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新闻从形式到内容更加耐看,更加好看。如教育新闻,不少媒体在以简讯为主要形式播报教育新闻的同时,越来越多地采用述评、调查、分析或解读等形式,多层面地揭示教育新闻事件的社会要素,拉近了新闻事件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距离,较好地反映了普通百姓对当下教育新闻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无非是报道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内容或主题,重点去凸显人民群众的生活,显示亲民性的特点。本文从民生新闻和公众新闻在其采编时应该注意价值导向的问题,坚持亲民性的特点,希望能对相关人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贾永 《军事记者》2013,(9):11-12
军事新闻工作者如何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思考这个问题,一个熟悉的名字闪现在脑海,这就是:穆青。作为我国新闻界公认的“人民记者”.穆青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新闻生涯中.用他对人民群众的不变情感和传神之笔.为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而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始终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塑造人物、撰写报道的新闻实践.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无疑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可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中去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新闻报道最终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关注新闻事件,为了群众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新闻事实,记者在报道时就需要选择新闻角度,新闻角度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群众对新闻的关注程度。因此,新闻记者在选择新闻角度时,应本着群众需要什么、企盼什么、关心什么,新闻就要反映什么,就要从哪个角度去报道。  相似文献   

10.
张燕 《新闻实践》2007,(4):12-14
成就报道的目的是要通过群众亲身感受到的巨大变化来鼓动社会,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干劲。成就报道活起来,动起来,才能让群众喜欢看。当前成就报道的通病是:谈工作多,讲故事少;列数据多,说新闻少;单向式多,互动式少。如何让成就报道活起来、动起来?一是用“新闻故事”让成就报道活起来,二是让“人物”成就报道动起来,三是通过活动策划,让成就报道与群众互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时政新闻是电视新闻报道最为重要的内容,是电视台与广大人民群众沟通的平台,对于让人民群众了解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群众了解国家政策的重要手段,时政新闻肯定要注重民生化建设,但是目前,时政新闻格式化等问题降低了人们对于新闻的兴趣,本文对当前时政新闻民生化创作的必然趋势进行剖析研究,并基于此提出一些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创作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黄燕军 《报刊之友》2014,(2):111-111,125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就是真实客观。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作为与百姓直接接触的新闻采访,要真实的反映人民生活,客观的传达群众心声,这样才能做出真正的好新闻。目前新闻采访中客观性缺失严重,本文就此以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为例,分析了新闻采访客观性的必要性,并着重分析了保持新闻采访客观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飞 《记者摇篮》2006,(6):37-37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主要关注普通老百姓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它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以笔者之见,所谓电视民生新闻是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并与之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生存环境,关注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群众有影响的事件及讯息;形…  相似文献   

14.
王建初 《新闻三昧》2003,(11):34-34
改进会议报道,是增强报纸指导性、可读性,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报纸质量赢得众多读者的重要举措。作为地市级党报,应按新闻“三贴近”要求,加大会议报道改革力度。其目的是,把反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心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结合  相似文献   

15.
“多报道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多宣传人民群众涌现的先进典型”,让媒体体现并反映人民群众的声音,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才能使新闻传播真正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才能让群众想看、愿看、爱看.  相似文献   

16.
张晓敏 《新闻窗》2014,(4):91-92
电视社会新闻是对人们生活中的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等,通过电视媒介进行深入报道的新闻,其与文化新闻、科技新闻、经济新闻、政治新闻等比较,更具生动性、广泛性、社会性及人情味,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受到广大群众的极大欢迎。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是指人民群众通过新闻舆论对党和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遵守党纪国法和社会公德的情况进行监督。它包含批评报道和相关评论,意见。舆论监督既是党和政府接受群众监督的重要手段,更是人民群众借助新闻媒介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 关于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毛泽东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行了不懈探索,其思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讲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报道的策划。它是新闻媒介对某一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从记者力量、写作形式、版面分配、栏目设置、标题制作等环节,精心规划、科学组织实施的一种报道形式。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各级党委机关报肩负着历史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既要"守土有责"、弘扬主旋律,做好典型宣传;又要服务群众,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为群众释疑解惑,正确引导舆论,大胆进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9.
周满 《新闻窗》2014,(1):82-83
当前,对于民生新闻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概念。但大多数人都将民生新闻看作是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真实生活,表达人民群众诉求,以人民群众为关注焦点的一种新的新闻形式。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民生无小事”,昕以民生新闻以其自身的特色,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20.
所谓时政新闻的采访就是指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的新闻采访。往往这样的报道枯燥无味,说教多、套话多,不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把党和政府的主张、政策和方针以及党对人民群众疾苦的关心通过报道,及时、准确传播给广大受众,怎样才能写出领导与群众都称赞的时政新闻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