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廖海泳 《新闻爱好者》2011,(12):128-129
集束报道是一种全方位、大视角、具有集束力量的报道形式,笔者认为,在现阶段,平面媒体特别是报纸,利用集束力量的报道形式,对重大活动进行报道,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我国媒体对同性恋报道现状1、平面媒体是同性恋报道的主流力量平面媒体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其中以报纸为主,是报道同性恋群体的主流力量,是报道关于同性恋群体更多信息的有效渠道,是推动社会正视、关爱、帮助同性恋群体的阵地。可是,在涉及同性恋者的感情、生活、行为方式等方面,我国的平而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可谓是凤毛鳞角。至于同性恋者的观  相似文献   

3.
《新闻前哨》2012,(12):7
刘守华在2012年第10期《中国记者》撰文认为,在全媒体时代,平面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强化报纸的本质优势,重视能够与新媒体融合的优势,建立品牌叠加优势,打好这"三张牌"。第一张牌:以报纸的本质优势去应对竞争。在全媒体生态中,报纸回归并凸显本质优势至关重要。报纸的本质优势有秉赋的权威性、以专业力量打造深度新闻、代  相似文献   

4.
报纸版面设计作为报纸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一环,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信息是否能有效地传播,如何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彰显风格,成为各平面媒体竟相思考的课题.在强调内容为王的平面媒体中,对形式已经越来越重视.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形式"俨然成为展现媒体编采业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如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新闻内容大同小异,各家报纸当天花费心思最多的便是版面设计.  相似文献   

5.
鞠庆田  王晨 《青年记者》2006,(14):61-61
媒体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媒体在经济报道形式上、内容上、时效性、深浅度上都会围绕自己的特点展开。其中网络媒体由于其自身互联网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媒体在报道经济信息的时效性要远远超过定期刊发的平面媒体,如果平面媒体跟在网络后刊发相同“短平快”的经济新闻的话,势必成了襁褓中吃嚼食的婴儿,索然无味。作为平面媒体,报纸更重要的是提供对经济新闻更深层次的阐述、评论、分析。网络媒体传播的经济新闻好比就是初级产品,而报纸的深度经济报道就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只有这一部分才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源泉。换句话说,深度经济报道才是吸引读眼球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事件,各种媒介都大显身手,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媒介都表现得异常活跃,大量的报道相互补充,为受众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丰富信息,竞争也随之产生。如何突破报纸这一媒介在时效性、表现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发挥其独特优势,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胜出,是一个平面媒体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今天,互联网已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力量.依托这种文化和力量,近年来,网络媒体快速崛起.而报纸作为一种传统媒体,要与网络媒体抢时间,争速度,是很难取胜的.怎样与网络媒体竞争?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就要在加强解析、提供观点上下工夫,这就是要搞好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平面媒体的生死存亡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树河 《今传媒》2011,(5):90-91
平面媒体的生死劫,关键不是死亡问题而是转变问题。报纸本身不会消失,而是报纸传播信息的媒介——纸张要消失。以后报纸存在的形式不再是一张张的纸,而是在互联网上以网站形式存在的电子报纸。平面媒体存在形式的转变必将带动着赢利模式的改变。传统平面媒体以广告费为主体的赢利模式也将被"新闻定制"服务费、手机报收费、会员制服务费等等收费方式替代或部分替代。  相似文献   

9.
刘禾 《记者摇篮》2005,(4):17-18
作为平面媒体的文化娱乐报道,由于缺少电视传媒的生动性和现场感,在竞争中基本处于劣势地位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改革平面媒体的文化娱乐报道.提升其竞争力,这是报纸的编辑和记者当前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从多年从事沈阳晚报文化报道的实践巾我深深感觉到,平面媒体文化娱乐版面要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化运作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起,应用于以报纸为代表的平面媒体上的深度报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形式渐趋多样,内涵亦更加丰富,早已超越了早期深度报道的范畴。这其中组合报道尤为突出,由于它具备的诸多特点契合了新时期报纸新闻报道的发展要求,因而在报纸上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初步分析了组合报道的基本形式、特点,并就组合报道的策划、采访、写作、编辑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冯静柏 《记者摇篮》2008,(12):29-30
如今,新兴媒体的崛起使得以往传统媒体——以报纸为代表的平面媒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实作为纸媒报人,完全没有必要为此杞人忧天,因为平面媒体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还有其优势,它的独家性、权威性、正规性、报道的深度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所不能取代的。就目前的媒体竞争而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报纸上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多,一些精彩篇章在读者中传为佳话。深度报道的出现和逐步繁盛,绝非偶然。现在不少报纸工作者已经意识到,在与网络媒体的竞争中,报纸很难以快取胜,而加强解析、提供观点,则是平面媒体的一大优势。可以说,深度报道应运而生,既是变革时代的读者需求使然,也是平面媒体扬长避短的举措。新闻实践为理论概括提供了现实基础。本期《前沿关注》讨论“让精彩的深度报道形成新的‘亮点’”,交流搞好深度报道的经验体会,介绍专家的研究成果。本期所发文章篇幅不长,但都较有新意,我们特向读者推荐,并希望更多的一线采编人员参加这一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重大主题新闻报道往往具有主题重大,思想性强,报道角度高屋建翎,报道形式较严肃等特点,这与市民报纸所强调的内容上的可读性、服务性、适用性及形式上的灵活性与贴近性有较大的差别。这也是为什么都市类报纸较少涉足重大主题报道,或即使涉足往往也是蜻蜓点水、欲言又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来看,电视在体育报道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利用现场报道或现场直播等生动快捷的形式,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体育报道的时效性要求,又可以利用声音和画面等手段充分展示体育的竞争性,满足其观赏性,而体育这些方面的特点正是报纸的弱势所在。那么,是不是报纸在体育报道方面就难有较大的作为呢?答案是否定的。综合分析一些报纸对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报道,我们可以发现报纸的体育报道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一、多彩的编排形式,二、报道内容的选择及报道的深度广度,三、言论和文字的优势。 一、多彩的编排形式 编排形式可以包括很多方面,这儿主要谈谈标题的制作和照片的运用。从这次奥运报道来看,标题可以说是发挥报纸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运用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连线作为一种快速、鲜活的报道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广播甚至电视广泛应用。特别是2008年,在对一连串突发性事件和重大活动的报道中,连线发挥出独特魅力。记者在连线中的独家资讯和表述的独特风格,正成为广播竞争优势的重要元素。连线的特点1.进行时。如果说传统的录音新闻是过去完成时,那么连线报道就是现在进行时。广播、电视必须在第一时间把  相似文献   

16.
深度报道是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随着环境问题的扩大化、复杂化,公众环境素养和对环境期望值的提高,新闻媒体对环境问题关注度的增强,这些都在促进环境报道领域的逐渐扩展,要求环境报道的深度不断提升。在媒体充斥、信息公开的今天,作为平面媒体,报纸只有对环境新闻进行更深层次的阐述、评论、分析,创造具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才能真正走向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17.
高向军 《青年记者》2012,(32):31-32
综观国内报纸,财经新闻报道仍然存在新闻源不够宽泛、内容不够深入、形式呆板单调等问题,探索创新之路是财经媒体人的共识。本文就当前国内报纸财经新闻报道的目标定位、内容结构、表现形式、报道视角等方面进行分析,探求财经新闻报道的创新之路。现状:"无报不财经"大约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国内的财经新闻报道进入大规模扩张阶段,目前,平面媒体的财经新闻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结构和丰富的内容。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一批专业化报纸。  相似文献   

18.
徐明 《新闻战线》2012,(7):102-103
新闻摄影专版图文并重,情景交融,成为报纸版面的看点与亮点。新闻事实不能被策划,新闻报道却需要精心策划。近年来,独立的新闻摄影报道在平面媒体上迅速崛起,报纸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新闻摄影专版。新闻摄影专版以鲜明的主题思想、连贯的叙事方式、形象的画面  相似文献   

19.
作为后起之秀的电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先进、最现代、最具活力的传播媒介.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以其独特魅力和优势成为中国荧屏的一个亮点.时代呼唤深度报道.本文对电视深度报道的一些传播特点以及与平面媒体相比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了比较系统化的思考,梳理和铺陈阐释.  相似文献   

20.
政务活动是地市党报获得新闻的一个重要来源。利用好这一新闻来源,对破解地市党报新闻资源不足、提升报纸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长久以来,地市党报在政务活动报道中形成的形式陈旧、篇幅冗长、用语生硬等种种弊病,严重影响了政务活动的报道效果,使得这个地市党报固有的宣传优势成为实际上的"短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