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试论我国民俗文化元素在电视广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新闻世界》2011,(4):123-124
本文根据现有的民俗和民俗文化的定义提炼出民俗文化元素的定义,总结民俗文化元素的特点,并对其大致分类,根据案例分析民俗文化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情况,总结民俗文化元素在广告中的成功之处,为民俗文化元素运用到广告中提供一个借鉴,以便正确引导消费者,展现我国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2.
王萍 《新闻界》2007,(2):113-114
西部少数民族民俗广告,是内容及形式与西部少数民族民俗有关的一种商业宣传方式。它既包括在创意中运用西部少数民族民俗元素打造出来的乡土韵味浓郁的商业广告,又包括具有广告性质和作用的西部各种少数民族的民俗展演活动。本文的  相似文献   

3.
腾云飞 《大观周刊》2012,(50):31-31
民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的生活文化事象叠而民俗以空间观念划分类型可分为“农村民俗”与“城市民俗”:它们作为彼此分离又相联系韵文化范畴在翻常生活中无形的控制着人们行为,我们从社会民俗的主要功能出发,分析城市民俗文化与农村民俗文化的内涵。探究城市民俗文化与农村民俗文化在社会结构、文化背景以及心理特征上的差异,但是随着社会的不一发展,以及更多因索的出现,城乡民俗文化呈现出整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烟台市民俗博物馆为例,试论民俗博物馆在传承地方民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探讨民俗文化繁荣背景下民俗博物馆的发展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同文同种,民俗文化是两岸共有的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传承和流变中蕴含着浓厚的亲和力。东南广播开播于1950年,是大陆最早专业从事为台湾同胞服务的广播电台之一。本文从民俗传播学角度出发,以东南广播节目为例,探讨对台传播中的民俗文化传播,以民俗促交流,融洽两岸同胞感情,共同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6.
徐磊 《东南传播》2022,(6):72-74
民俗展览的对象不是民俗,而是民俗传承者的生活世界,其目的是帮助观展者了解特定民俗传承者的行为模式与精神世界。为了构建可为观展者带来高峰体验的认知空间,实现民俗展览的最终目的,全沉浸式民俗展览应运用新技术对传承者的生活世界进行“仿真模拟”,赋予观展者以传承者的主体性,运用交互叙事手法等,以帮助观展者深入体验民俗传承者的生活世界。此外,还应尊重民俗传承者的主体性,通过传承者参与展览筹备、展陈、展出后总结等方式获得传承者认同,尽量避免外部力量对民俗文化本真性的歪曲。  相似文献   

7.
时代的发展使得民俗传承途径发生变迁.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图书馆要参与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馆藏民俗文献入手开展民俗文献数字化和民俗资源共建共享,同时要与博物馆、档案馆、民俗学研究机构、民俗团体合作,进行民俗调查和民众访谈,并利用公共图书馆的Web2.0互动平台向用户征集民俗资料、传播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8.
唐代民俗丰富众多,节日民俗、社会民俗、游乐民俗、边塞民俗、生产民俗均和旅游活动密切相关,民俗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旅游风气的形成,对唐代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菅丰  ;陈志勤 《文化遗产》2008,(4):105-111
城市化和现代化这种社会状况的变化,使存在于这个社会中的民俗文化产生了很大的质变。一方面,城市化和现代化被认为导致了民俗文化的衰退,甚至是使民俗文化走向崩溃的一个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当城市化得以充分发展,且很多民俗文化不断消失的时候,反而激发了重新高度评价这些传统文化的势态。更进一步地说,虽然城市化和现代化使民俗文化产生了诸多变化,但其作用并非一定会导致民俗文化自身走向衰退和崩溃,有时反而会使民俗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要找到民俗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从现代民俗学的观点来研究民俗的传承过程时,我们不仅要认识其本质的一面,也必须考虑围绕这个民俗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外在要素对其的影响。本文即是以斗蟋蟀这种传统的中国文化为素材,对城市化、现代化所引起的民俗文化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何屹 《档案时空》2012,(4):25-27
在非遗和社会记忆工程的推动下,各地为传承和保护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逐步对优秀健康的民俗文化进行了挖掘整理及数字化处理,形成了系列的民俗文化资料,其中有的已经申遗成功或正在申遗,这些珍贵的民俗档案资料是随民俗而传承下来的物态文化,是了解地方历史、风土人情的重要资料。地方综合档案馆一直在采取多种形式把散存在社会上的民俗和民间文化艺术珍贵档案资料征集进馆,形成特色档案。但由于各  相似文献   

11.
冯广圣 《新闻界》2013,(12):40-44
约束与创新是组织传播的重要属性。民俗本身包含传播性,乡村社区民俗文化传播中也存在约束与创新属性。乡村社区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组织,乡村社区的民俗传播由此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组织传播。通过利用民族志方法对桂东南L村进行实地考察,以"挂灯"和二月二庙会两个典型的民俗文化现象为例,对乡村社区民俗传播的约束和创新属性进行辨析和描叙。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天水民俗博物馆的民俗文化展示形式以及陈列布展方式,探讨天水民俗博物馆作为一座建立在明清古民居基础上的民俗博物馆,所兼具的对民俗文物和古建筑的保护与研究的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黄立群 《新闻世界》2010,(10):137-138
本文论述了如何开发民俗文化资源演艺民俗,并从演艺民俗产业现状分析出发,提出了演艺民俗的市场定位及营销途径等一些切实可行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颜雪洋 《东南传播》2012,(4):99-100
节日民俗大多是从远古时期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文化沉淀发展流传下来,是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民间文化思想、民间信仰等悠久的文明沉淀和凝聚。面对节日民俗文化逐渐被淡化的现象,本文将节日民俗与动画创作相结合,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展望节日民俗类动画的创作前景及创作价值,探寻节日民俗文化类动画的市场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有着丰富的民俗资料内容和民俗的事实,本文从陕北方言、陕北民歌、陕北说书、民风、婚俗及生产习俗等多方面探讨了《诗经》与陕北民俗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电视的大众文化功能不断凸显。电视媒体离不开地方民俗,因为电视传播与民俗传播有着高度的趋同性。民俗文化使电视这一大众媒体具有更强的亲和力.从而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民俗文化所具有的通俗易懂、真情和谐,让观众喜爱。传承民俗文化,取悦于民众,引导民众,是地方电视媒体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武小菲 《今传媒》2008,(2):64-65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民俗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民俗是民族文化最直接的体现者,透过民俗我们可以最直接地发现一个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特征.中国传播民俗的这种特质恰恰可以被应用到广告文案创作中,使得广告文案更具有"中国特色",使目标消费者产生认同感、亲切感,进而取得理想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绵竹年画《迎春图》的品赏中,浅析了清末时期文化与经济繁荣的绵竹盛大的"迎春"民俗活动,指出当时的绵竹既传承着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主流民俗文化,同时又融入了属于自己的地域性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9.
试论民俗档案的文化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优秀的文化资源中提取出民俗档案这一元素进行研究,提出民俗档案的文化消费,有利于促进民俗文化市场的繁荣,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优秀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创新,各类型节目纷纷亮相荧屏,民俗类节目近年来开始火热。在这种大环境下,怎样在民俗节目的策划中寻找新的亮点,笔者就创办民俗文化类的《老酒馆》节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