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苏轼通判杭州的处境和心态出发,以作品本体为立足点,对其通判杭州时的词作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其创作遵循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自成一家”的文艺思想,且大多是“感事”而作。他早岁初试词笔时就已摆脱了“词为艳科”的羁绊;其后在朝为官轰笔,是“不为”而非“不能”;通判杭州后,其政治角色发生转换,词作渐多。而格调高雅,感情深沉,以此作为探寻生路的一种精神方式,故,把东坡通判杭州之际的词作定位在“发轫期”,或谓其词的开拓创新这时仅仅是在萌动中的提法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与晚唐五代直至宋初的文人词相比较,苏轼词的一个鲜明特色是以词言志,也就是把词作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苏轼,1071年底出任杭州通判,这是他在政治上遭受的第一次打击。他的词作约从这时开始,但苏轼并没有把这次打击放在眼里。因为第一,他感到神宗还是赏识他的。当他自请外放时,神宗最初御批他任知州,但革新派不同意,拟令轼为颍州通判,神宗再次御批,才改任杭州通判。第二,苏轼认为这次挫折只是时机不利,自请外  相似文献   

3.
稼轩词用典隶事,深沉宛曲,独出机杼,内容丰富多彩,手法变化奇妙,梁启超誉之“前无古人,后无来”。其为:一是怀古词,借典抒愤,英雄末路之悲,沉沦下僚之愤;二是比兴象征手法的创造性运用,言近旨远,辞约而意丰;三是精心选择寓意相近或相反的典故,连续嵌入同一词作,收到强化感情渲染,连绵词作意境的作用;四是利用典故的多义性,在不同词作中一典数用,取得语意翻新、迭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杭州词是苏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苏轼在熙宁和元时期两次出仕杭州,其词作都具有清丽毓秀的特色,不同于其他时期的苏词。而两个时期的杭州词也各有其特点:熙宁时期属词创作的早期,承袭婉约词风,但高出人表,且题材上大有开拓,自有其独特价值。元祜时期则在艺术表现上日趋成熟,风格多变,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5.
略论稼轩谐谑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弃疾是宋代现存词作最多的一家,其词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然而前人于其词风多注意到“悲歌慷慨”与“委婉清丽”两种,至于其诙谐戏谑一类的作品则很少留意。章从辛弃疾谐谑词的内容入手,对其谐谑词作进行了简单的归纳,并对其特点与成因给予初步的分析:认为稼轩谐谑词具有幽默诙谐,谑而不虐;寓庄于谐,笑中含悲,精心用典,不拘一格,以为词,俚俗并用的特点,稼轩的传奇经历,悲剧命运与独特性格是其谐谑词的直接成因。  相似文献   

6.
李煜原名从嘉,即位时更名煜,字重光。为南唐之后主,后世称为“李后主”。一生中写了大量的诗词,今留存下的词作大约三十余首。他为君之政不足与道,但他的词作却为后人所重视,并得到极高的评价。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李煜为宋初婉约词开山,在中国词史上有杰出的成就。李煜因为其政治上的失败,由一个南唐小皇帝而沦为北宋的阶下囚,导致他的词作更多表现的是国破家亡之情感,传达凄凉孤寂之悲音。《望江南》便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一生中始终交织着强烈的入世精神与浓郁的归隐情怀。在其词作中,可以感受到仕与隐的矛盾冲突在苏轼内心世界的激荡。同时也能从中读出苏轼内心仕与隐的情感转化的流程:由杭州通判时的“致君尧舜”发展到密州时的旷达、洒脱;再到黄州时的乐观、超脱;居惠州、儋州时的自在适性。苏轼将儒家入世哲学与释道出世精神相融合,成为调和仕宦和退隐矛盾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袁媛 《现代语文》2007,(6):12-112
有美堂,为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杭州太守梅挚所建,在杭州吴山最高处,左眺钱江,右瞰西湖。堂名“有美”,是因宋仁宗赐梅挚诗句“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而取的。《有美堂暴雨》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初秋作。《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化用前代诗作的诗意诗境是宋人作词风习,而对原诗的改造融会又是词人以自己的审美品味,创作风格为依据的,因而词人化诗入词的特色便是构成作品风格的重要的微观系统。对这一系统的认识正是准确把握词人词风所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即以苏拭具体词作为例,以婉约派词家秦观化诗入词特色为参照系,尝试从微观系统考察苏状词风中的“以诗为词”特色。就这一系统看,我们感到,苏轼的“以诗为词”是得诗魂之精要而为词,词作籍化诗入词所获得的丰富而深刻的涵蕴,“直造少陵堂兴”;使词形成的宏阔超迈的意境更不亚于诗的气度。以这一系统观之,苏轼作词确是使词高蹈于旧日畦径之外,为词“指出向上一路。”(《唐宋词通论》吴熊和)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是唐代最早写词的大诗人之一,白氏对词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以自己的“新歌词”推进了“声诗”向词的演化;以词作实践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以自己大诗人的声誉和影响,促进了词的创作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以“境界”说和“体演进论”的基本观点来审视两宋词,形成他重视五代、北宋词而轻视、基本上否定南宋词的艺术偏见。从总体上看,尽管两宋均届词体发展的辉煌时代,但是词在北宋,由小令向长调演变,艺术上为南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典范;而南宋词在吸收北宋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人化、典雅化,风格趋向多元化,词境更深邃,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从两宋词的词作数量、代表作家及对后世的影响、为词史提供“新的东西”等方面综合考察.南宋词高于北宋词。  相似文献   

12.
张元干词作的艺术特色在北南宋之交的词坛上是独树一帜的:在社会动荡之秩,张元干主动地选择了类似于杜甫诗风的词风来抒发自己的复杂情感,形成了“含蓄”、“深沉”的艺术特色。同时,目受到“诗庄词媚”的传统的影响,其词作又兼有一种“清丽婉转”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清代词学推尊词体。为此,清代词论家批评了明人词作疏于词律之弊,扫荡了明词的淫靡浮艳之风,纠正了自宋以来轻视词体的观念;同时,边破边立,从为词正名、为词探源、标榜比兴寄托、鼓吹“词亦有史”等几个方面确立词体的地位,扩充其社会意义。这样一来,清代词体的功能便由一元向多元发展;其根本动因就在于它对社会伦理道德价值的认同,清代词学尊体的实质也正在于斯。  相似文献   

14.
词"婉约"与"豪放"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始于明人张Yan,而以此划分词派则在清代。词或“婉约”或“豪放”相关词人作词的主观原理,相关词人自身的资质、气度,还与作品的题材及作品产生的化背景相关。对“婉约”、“豪放”。前人尚有正、变之议,今人则认为是一体分流,双峰并峙。我们要善于分别同一词派词作、同一词人词作的精粗高下。  相似文献   

15.
周济是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中坚,他的词作也别具特色,与其理论主张相呼应,他在词中极力体现自己“词亦有史”的见解,通过他的词作可以看到他内心进退出处的矛盾,从而可以认定他的词作在表现“真”这一层面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晚清词人况周颐“别用一种眼光”论女性词,既有对女性词轻灵有余沈著不足的遗憾,亦有对女性词抒情深至、风格独特方面的肯定;况氏的“词心”说涵盖对真情的重视,这是其选录女性词作的重要标准,而清丽与沈著则是其对女性词作的最高期许.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号称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全部词作进行了一番探索,提出辛稼轩的艺术功底与创作渊源还是深深扎根于婉妁词的土壤之中,并同意“诗庄词媚”、“词以婉约为宗”的观点。作者认为稼轩的600多首词作中,大多数含有绮艳旖旎的婉约成分,其情感细腻、韵味真淳、调傥风流的格调,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8.
牛峤是西蜀花间词派的重要词人之一.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其词风的婉约与艳丽,而况周颐却认为其词中有“劲气暗转”。因此,本对牛峤词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认为牛峤词中的劲气.应是其词作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姜方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13-114
柳永词作的特色,其词风的转变,尤其是其中部分女性意象词中情感的“隐讳”寄托,客观上是作者个人情感与封建正统势力包括主流文学审美标准矛盾冲突下的结果。其词作一方面满足、迎合了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到词中,实际上是以“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描写手法写人、物,以此来“隐含”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达到隐讳的寄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前人研究苏轼豪放词的基础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苏轼豪放词成熟于密州的新观点。其依据是:一、苏轼自幼受其父文学要有为而作的影响,在未踏入政坛文坛时就有革新北宋时期浮艳文风的思想;二、苏轼在守密之前已对婉约派词风深为不满,已尝试写作言情言志的非男女恋情的新词作;三、守密时,适逢朝廷对王安石变法有看法,变法派有些失势,故苏轼以为自己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于是豪放词便应运而生;四、从文学创作思想未考察,苏轼守密时只不过是把文学创作当作是抒怀言民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