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高中数学教材落实核心素养的探究,应回归数学教育的本来面目,从数学教材编写的普遍规律出发,继承优秀传统并赋予时代精神,以形成有长久生命力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提升数学教材的教育性、科学性、心理性和专业性,是教材改革与创新的四个永恒主题,是提高教材质量的主要着力点,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黎力 《湖北教育》2023,(2):43-44
<正>将数学史料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回望数学发展的历程、梳理知识发展的脉络、了解数学思想的走向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编写意图,有利于学生以发展的眼光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形成数学核心素养。一、系统分析教材,梳理融史内容教师要整体把握能够结合数学史进行教学的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拓展教学内容,落实课程育人。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融史”内容如下表。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中等职校数学教材存在局限性.职校学生实际状况决定数学教材有待重新编订.中职数学教材编写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材编写原则;要做到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编写的内容要因专业而异;突出数学陈述性内容的编排,弱化逻辑性推理过程;教材编订要遵循前瞻性原则.数学教材编写时,要囊括专业课数学知识内容,做到"连点成线、连块成面";以实际应用题为导向,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教材编写思想;编入教材内容的数学知识层次、结构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材重构,要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要以学生能否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为评价依据.同时,要关注教材重构的基本思路,即重构后的内容与结构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否成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材”这个土壤,教材是数学知识最重要的载体,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充分利用好“拓广探索”栏目,通过强调问题驱动,强化基础;结构联想,建构知识网络;类比迁移,融会贯通等过程,真正做到用好教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后,教材也作了相应修订.本文以“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为例,结合苏教版2005年版和2021年版两版教材的结构表征和内容特征,解读两版教材在数学核心素养导向的重要变化,以期更好地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为提升教材使用的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选取人教A版、人教B版、北师大版及湘教版四个版本"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的习题为研究对象,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类型及其水平划分,对比四版教材习题中所体现的数学核心素养类型及其水平层次,为教材编写和数学教学带来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解读教材有助于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解读教材,整体性把握教材是教学中体现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突出数学本质的基础;准确找出一章内容能发展的核心能力,可以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强化对相关数学能力的培养;找到一章内容可以“凸显”的数学思想,才能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感悟到有关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如何挖掘数学教材所蕴含的内隐性素材资源,让这些资源为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服务呢?文章从以下三方面展开阐述:挖掘知识背景资源,催生数学核心素养;挖掘例题隐含资源,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挖掘知识逻辑关系,完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探究高中数学教材中核心素养的体现与落实,应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寻找数学教育的本质,根据数学教材编写的一般规律,不断丰富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与时代精神,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逻辑能力、实践能力创造更好条件,充分发挥教材的引导作用,提升其数学知识整体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