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郎红与祭红     
高阿申 《收藏》2007,(1):62-66
通体高温铜红釉瓷器的制作始于元代景德镇窑,到明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才真正掌握了鲜红釉的烧制技术,一批釉色绝正鲜艳的红釉器相继问世。这一时期所烧的铜红釉袖色之美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雨岚 《收藏界》2012,(5):62-66
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并风靡国内外,至南宋时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南方青白瓷系,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两等地都何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那么,这个庞大的窑系究竟有多大,包含哪些窑门呢?为方便喜爱青白瓷的藏友收藏研究,现将各地烧造青白釉瓷器的窑场资料加以整理,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3.
李辉柄 《收藏》2010,(5):22-28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明清时期以江西景德镇为全国烧瓷中心的格局已经形成,景德镇出现了“官”窑“民”窑并存的大发展时期。“空白期”指明宣德以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1436~1464年,以下简称三朝)的瓷器。由于没有发现其中任何一朝带官窑年款的瓷器存世,因而提出“空白期”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梅瓶     
梅瓶是一种常见的美丽瓷瓶,它挺拔,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口径细小,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宋元为盛酒之器,明清器型由瘦长秀丽演变为肥腴丰硕,转为陈设品。磁州窑系多有生产,“天下之大成”的景德镇窑继承、发扬了梅瓶制作技艺。我国邮资票品上的两件梅瓶,都为元代景德镇湖田窑烧制。  相似文献   

5.
楼钢 《收藏》2015,(5):42-52
黑釉瓷器由青釉瓷器演变而来。最早的黑釉瓷出现在东汉中晚期的东南窑场,此时黑釉并不稳定,与青瓷同窑烧制,含铁量约为4%~5%,所以是否定义为黑釉器还是含铁量偏高的青瓷器,仍可商榷。两晋开始出现真正的黑瓷,浙江西部的德清窑在东晋时期烧制的黑釉器釉面滋润光泽,色黑如漆,几可与漆器媲美。此时釉料中含铁量为8%左右,大大超过青釉器含铁量,可见已经正式形成黑釉专用配方。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刘志忠 《收藏界》2011,(11):72-72
《收藏器》第9期第50良《美人如玉》一文中图8“宝昌泰”款盖钵(义称·品锅),并非清来明初(应为民初)景德镇的外销瓷,而是上世纪瓷40-60年代香港出品瓷器。此“一品钢”为香港宝昌泰公司烧制,敞底款为“宝昌泰”。该公司在荐港中环区。  相似文献   

7.
曾智泉 《收藏》2007,(3):152-155
影青瓷的沿革 影青瓷,也叫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工们在五代青瓷,白瓷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一种特色瓷器。因其釉色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白中泛青,青中泛白而得名。晚清以前称青白瓷,  相似文献   

8.
王兴  王时磊 《收藏》2015,(5):84-90
绿釉是宋金时期比较流行的瓷器装饰工艺,含有氧化铜的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便呈现绿色。釉色可分为深绿、浅绿和翠绿。深绿色釉器是瓷胎不施化妆土,直接在瓷胎上施绿釉烧制而成;浅绿色釉器是在瓷胎上施白化妆土,罩绿釉后,入窑低温烧成;翠绿色釉瓷器是将高温烧成的白瓷器加施一层绿釉。再入窑二次烧造。  相似文献   

9.
熊振东  金国庆 《收藏》2006,(6):70-78
文西省高安市博物馆现藏元代青花瓷器共19件,其中18件为1980年江西第二电机厂窑藏出土(窑藏出土19件,其中一件青花蕉叶纹觚于1990年调拨中国历史博物馆即今国家博物馆),另一件为20世纪80年代从外地征集。此19件青花瓷器囊括了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的所有类型,即延祐型、至正型、筒笔型(图1-3),为系统研究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7,(10)
正山东博物馆藏有大量龙泉瓷器及标本,多为日用器,器型多样,有瓶、盘、碗、炉、匝、洗等。这些器类是龙泉窑的常见大宗器物。山东省内各地常有龙泉窑瓷器出土,其中以淄博发现的元代龙泉窑瓷器窖藏为代表,釉色莹润、制作精良。金元时期,山东以淄博窑为代表的地方窑烧制比较兴盛、产量大,但淄博发现的元代龙泉窑瓷器窖藏表明,龙泉精品瓷  相似文献   

11.
李氏珍品堂     
王春城 《收藏》2013,(5):176-177
柴窑颜色釉"谋瓷在人、成瓷在天"海内外收藏家们苦苦寻求的柴窑是那些由黄山松柴烧制的高温釉下彩瓷器,主要有颜色釉、青花、白瓷等,这些明、清官窑器早已身价数百万、数千万,是每这种瓷器需在柴窑炉中烧上一昼夜再退温一昼夜,所消耗的黄山松柴多达数千斤。优质、半干的松柴在燃烧中挥发出的松油融化在瓷器表面,形成肥润如脂的釉面,各种色料在窑内明火的还原中深入胎骨,发色纯正、艳丽。柴窑瓷器的珍贵更在于"赌",窑内火焰的流动、温度的高低无法人为控制,全凭烧窑人(把桩师傅)的感觉和窑主的运气,也就是"谋瓷在人、成瓷在天"。如今在景德镇屈指可数的柴窑中大多只具备参观功能,真正能够点火烧窑的仅几座而已,加之景德镇硕果仅存的把桩师傅已是古稀之年,后继无人,故有专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3,(10):74-77
旧时唐代陶瓷器的收藏,以唐三彩最为人称道;越窑与邢窑瓷器较常见,绞胎瓷器的数量较少;而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是长沙窑即铜官窑瓷器,这与它被发现的时间较晚,且又属一个地域性较强的窑场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沙窑——一个未见于文献著录的古代瓷器窑址,经过近年来多次的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长沙窑瓷器在烧制时已能在釉中和釉下成熟地运用包括铜红色在内的各种颜色。这一工艺开创了中国釉下和釉中彩的先河,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近年来有人提出四川的邛窑瓷器在铜红色的运用上要早于长沙窑,但邛窑瓷器的地域性更强,  相似文献   

13.
黄卫文 《收藏》2013,(11):52-59
在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上,江苏宜兴窑与广东石湾窑是两处以生产陶器而闻名的民间窑场。明清时期,这两处窑场在生产紫砂陶和石湾陶器之外,还都烧制过一种以陶泥为胎、器表施釉的釉陶,由于这类釉陶中某些产品的釉色特点与钧窑瓷器有相似之处,因此后人常称之为“宜钧”或“广钧”。这两种产品在当时不仅供民间使用,它们之中的某些精致之作更受到了明清两代皇家的赏识,成为宫廷内的陈设与珍藏,但存诮代宫廷的原始档案中,并无宜钧或广钧之称。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艺术博物馆珍藏有一批传世景德镇窑五彩与斗彩瓷器,制作工艺精湛,装饰品类齐全,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仅就个人的保管经验与目鉴感受,介绍分析如下。五彩瓷器的特征馆藏景德镇窑五彩瓷器分袖上五彩与青花五彩两大类。釉上五彩是先烧成白釉瓷器,然后用彩料在其上面进行纹样描绘,再经低温二次烧成。馆藏这件明嘉靖五彩人物纹盖罐即为典型代表:由盖面至器身底部分别饰红、黄、绿等彩绘制的缠枝花纹、朵花纹、蕉叶纹、三角  相似文献   

15.
西安地区发现的红绿彩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华 《收藏界》2011,(10):56-57
红绿彩器是在烧成的白釉器上,以红、绿、黄彩等彩绘并以黑彩勾绘,再入窑低温烧制,即釉上彩绘。红绿彩曾被称为“宋加彩”.因是以红彩为主的彩绘,日本也称之为“赤绘”。西安地区于1982年在钟楼附近基建工程中发现三件红绿彩瓷器,均为玩具类的童子,分别为:白釉红绿彩瓷童子俑(图1)  相似文献   

16.
魏佩 《收藏界》2014,(1):143-143
2013年12月9日,在江西乐平市召开的景德镇唐代南窑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江告诉记者:“景德镇乐平接渡镇南窑考古发现唐代最长龙窑遗迹,是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窑业遗存,把瓷都景德镇的瓷器烧造历史向前推进了一步,具有正史补史的作用,为探讨景德镇早期的陶瓷历史、窑业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研究唐代制瓷手工业和青釉瓷器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3,(3):176-176
海内外收藏家们苦苦寻求的柴窑是那些由黄山松柴烧制的高温釉下彩瓷器,主要有颜色釉、青花、白瓷等,这些明、清官窑器早已身价数百万、教千万,是每一位藏家梦寐以求的极致。  相似文献   

18.
一团泥巴变成一件精美的陶、瓷器,须“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2006年,宜兴紫砂陶(1994—5)制作技艺、石湾陶塑(2007-3)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T166)技艺、龙泉青瓷(1998-22)烧制技艺、磁州窑(T62)烧制技艺等11项陶瓷制作、烧制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9.
刘晓东 《收藏》2009,(5):70-72
咸阳是陕西省著名的文物大市,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文物藏品丰富精美,不乏瓷器精品。咸阳毗邻耀州,距耀州窑中心窑场黄堡窑不远,再加上境内还有同属耀州窑系的旬邑安仁窑窑址,多年来出土的瓷器精品蔚为大观,其中尤以耀州窑烧制的青瓷古朴典稚,美轮美奂。下而试选几例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
元朝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后,使景德镇瓷业出现了许多新工艺、新装饰、新器形和新画面。其中青花瓷就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它的成功烧造,使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和装饰艺术在全国窑业中名列前茅,也凶此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下面根据文献和笔者在窑址调查中对出土元青花瓷片和窑具的仔细观察分析,结合高仿元青花的实践体会,来复原元青花瓷烧制工艺中主要的四个部分。抛砖引玉,与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