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从1994年LHC项目的批准,设计到建造,这项耗资百亿美元的庞大工程终于历经14年,于2008年正式建成。在短短的4年时间后,2012年7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中(ATLAS和CMS)发现了期待已久的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上帝粒子"。"从提出‘上帝粒子’这个理论到现在,将近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I0011-I0011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世界上最大而且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以下简称LHC)预计将在明年年初重新启动,长达两年时间的升级将把它的能力提升接近两倍。长达17英里(约27公里)的LHC位于瑞士的日内瓦附近,它是在1998年到2008年之间建造完成的,用于帮助科学家们验证粒子理论和高能物理学理论。它在2013年2月关闭进行维护和升级。  相似文献   

3.
冯越 《百科知识》2011,(12):15-16
大型强子对撞机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上帝粒子"。它是由英国人彼得?希格斯等物理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基本粒子,在粒子物理学界被称为"希格斯粒子",因为它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所以被称为"上帝粒子”。寻找“上帝粒子”目前已成为整个物理学界研究的中心。科学家为什么要一直寻找它?它的发现对人类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2年,科学家们在LHC内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踪迹",这一重大发现也促使研究希格斯理论的希格斯和比利时科学家弗兰西斯·恩格勒摘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  相似文献   

5.
"上帝粒子"是物理学上一种叫希格斯的粒子的俗称。这种粒子在理论上非常重要,所有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都是靠它获得质量的。2012年7月,欧洲核子中心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发现了疑似希格斯的粒子。经过一年多的后续研究,现在他们越来越确信,新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7-I0001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有传闻称,科学家已经借助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难以捉摸的“上帝粒子”。根据一份泄露的内部备忘录,几份未经证实的报告指出,强子对撞机的其中一个探测器可能发现了科学家长久以来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也就是所谓的“上帝粒子”的信号。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时代》2010,(7):69-69
在过去5年里,萨希瑞尔&#183;S&#183;阿法沙一直在完善一种能把声音震动直接传导到胸腔的装置,以增强电视游戏和电影的音效体验。不过,当我们在他的办公室旁见到他时,这位38岁的发明者先和我们谈了一个小时的物理。“希格斯玻色子也被称作‘上帝粒子’,”他兴奋地说。“它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发现疑似"上帝粒子"可能改变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欧洲核子研究中心7月4日在瑞士日内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高能物理跨洲视频会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管罗尔夫!豪雅在会议上表示,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而这种粒子很可能就是寻找多年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  相似文献   

9.
2012年7月4日,欧洲原子中心宣布发现疑似"上帝粒子",这一发现迅速引爆科学界。什么是"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又被称作"上帝粒子",是当前物质理论中最后一个未被发现的粒子。它的发现,将彻底改变现有的物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7月4日,在瑞士梅兰,英国科学家彼得·希格斯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出席发布寻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最新进程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与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3月19日在一个国际物理学会议上联合宣布,科学家们通过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实验与美国万亿电子伏特加速器(Tevatron)实验,已成功测出目前最为精确的顶夸克质量。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I0001-I0001
ATLAS实验中的希格斯粒子衰变信号。希格斯玻色子的"真实模样"在计算机程序员眼中,或许并不那么虚幻。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粒子发现后,基础物理学将向何处发展?这是国际物理学界面临的问题。中国科学家提出建造下一代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并适时转为质子对撞机的方案,以期更深入地揭开"上帝粒子"的奥秘,从而找到基础物理学未来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大众科技》2010,(9):10-10
耗资100多亿美元建成,却从启动之时就麻烦不断,一切都注定了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不平凡的生命历程。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27日(北京时间)报道,来自欧洲核子中心等研究机构的“LHC幕后英雄”目前还有意建造更大型的直线对撞设备,作为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继任者,以便为寻找“上帝粒子”和探寻暗物质等提供新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将全面启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计划。2月28日,对撞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粒子探测器中最大的超导磁体(CMS)安装完毕,使得这项历时漫长、耗资巨大的科研计划又迈进了一步。2007年11月,LHC将首次对撞粒子束。LHC是全世界最强的粒子研究工具,该项目耗资80亿美元,历时10年之久。如果一切顺利,这个深埋在地下100米的长达27千米的超级对撞机将能验证现有的宇宙起源理论。  相似文献   

16.
腾讯科技讯据国外媒体报道,2012年7月3日,似乎今天的人们都在为着同一样事件而等待,被喻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让全世界为之疯狂。随着我们越来越接近这个神秘的基本粒子,在探索“上帝粒子”的过程中,一直不缺少关于该粒子的神话、谣言,而对于粒子物理学家而言,这项发现任务仅是至始至终的数学与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在粒子对撞实验中观察到了单个顶夸克的产生。单顶夸克的发现证实了粒子物理学中包括夸克总数在内的一些重要参数,对费米实验室Tevatron加速器正在进行的寻找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凡 《百科知识》2012,(16):4-6
正今年7月4日,位于日内瓦的欧洲原子核能中心向全世界宣布,找到一种新亚原子粒子,这种粒子与之前预言构成质量的"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特征一致。对于物理学家来说,这次发现就像"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粒子看来,黑洞或许就相当于一个超大的原子核。像氢原子中的电子围绕质子运动类似,轴子也围^绕黑洞做轨道运动。【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你真的想揭;开宇宙中最难以捉摸的亚原子粒子背后的谜团,那么请忘掉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转而去探测从黑洞辐射出的引力波或许是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寻找希格斯粒子》【美】肖恩·卡罗尔著向真译希格斯玻色子被视为自原子结构揭示以来我们对字宙认识的最大突破。它是理解"为什么存在质量"和"原子如何是可能的"等问题的关键。在人类投入了90亿美元,付出几十年的努力建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运行后,经过6000多研究人员的辛勤工作,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终于被发现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现希格斯子的三位物理学家。《寻找希格斯粒子》不仅解释了希格斯玻色子的重要性,而且详细介绍了大型强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