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特朗普上台以来试图进一步强化其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地位。与此同时,中国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经济转型,中美贸易摩擦前所未有的加剧,各方对贸易问题都给予了持续关注,使得贸易问题持续"升温",中美在贸易领域的博弈显得日趋激烈,但又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冷静。本文以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中美贸易战问题。中美双方应警惕和彻底放弃"零和"博弈的战略走向,以双方的长远利益为前提,使两国在贸易问题上获得双赢。  相似文献   

2.
中美贸易战迟迟未果而日益激烈,2018年10月4日彭斯演讲被视为美国的"经济铁幕",中美"新冷战"论调再起。若以美苏冷战为依据则两国无论是在实力对比、主观意愿或竞争领域方面都不构成"新冷战",但中美竞争已经超越单纯贸易竞争而上升为战略竞争,两国的"冷战"因素不断扩大,这对中美关系发展是一种警示。中国作为博弈被动方应做好长期应战准备,维护本国的合法权益,在与美国讨价还价中获得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3.
中美正常的经贸关系始于1979年7月签定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以这一协定为基础,中美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到1996年,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无容质疑,在过去的18年中,发展依然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主流,但贸易摩擦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中美贸易磨擦的表象分析,揭示了中美贸易磨擦的根源以及为进一步推动中美贸易发展,两国特别是美国所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攀升。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位置,而其中中美贸易问题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近日,美方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施压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以改善中美贸易顺差,更使得这一课题的研究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为此,研究中美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的关系,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贸易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是近些年来双边贸易争端的核心,是影响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本文在考察中美贸易现状的基础上,从中美经济结构、贸易结构、贸易政策等角度深入分析中美贸易失衡产生和扩大的原因,阐述双边贸易失衡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际关系新自由主义理论,中美两国已处于复合相互依赖关系之下,这决定了"问题结构解释模式"可适用于中美贸易领域。数据表明,中美两国在双边贸易问题上存在不对称相互依赖关系,中国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都小于美国。因此,中国在贸易战问题上有更大的权力,占有更大优势。中美两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关系决定了中美贸易关系迟早将回归稳定。至于目前中国应对贸易战的对策,关键是进一步降低脆弱性,即进一步扩大权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对美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中美贸易平衡问题,成为目前中美双边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不时成为美国国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也是影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最不稳定因素。本文提出了调整加工贸易发展战略,建立贸易服务,国别统计以及大力发展技术贸易等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美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面面观仇万红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3月中旬访华后,有关美国是否继续延长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的问题一时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美国总统克林顿必须在6月初就这一问题作出决定。中美贸易最惠国待遇能否继续延长,中美关系,尤其是中美贸易关...  相似文献   

9.
高君强 《考试周刊》2013,(45):17-18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中美文化差异对两国商务谈判造成的影响不断加深,使谈判不能顺利进行。本文通过研究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商务谈判的影响,找到正确应对在谈判过程中出现的中美文化差异问题的策略,使中美贸易谈判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发展中无法回避的热点问题,也是影响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中美货物贸易顺差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根源,从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中美货物贸易顺差集中来自于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领域。从东亚视角下对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进行探析,得出碎片化的国际分工使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东盟等东亚经济体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密集型部分转移到中国,东亚经济体向中国转移产业的同时,也将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移给中国。因此中美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不应只注重在美中贸易逆差的数值上,应该从中国、美国、东亚其他经济体三者之间综合衡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几经曲折,看起来充满了变数。但如果从二战以后美苏发动的席卷全球的“冷战”的视角来看,中美关系的发展道路又十分的合情合理。二战之初,美苏的战时合作,决定了美国对国共双方均采取了合作和友善的政策;二战结束前夕,伴随着苏矛盾的日益公开,美国在华扶蒋反共从而在远东遏制苏联的政策逐渐形成;二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美国为全面遏制苏联,在中国选择了公开美反苏的蒋介石政权进行反共内战的政策;解放战争胜利后,扼杀新中国是美国反苏反共政策的延续,而中共倒向苏联则是多年联俄战略思想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熊晨曦 《历史教学问题》2020,(2):100-108,67
中美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卡特政府处理资产索赔问题时,在分析和借鉴尼克松政府失败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从试探到首脑谈判,再到高层交涉,最终成功与中国政府签署解决协议。中美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过程凸显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卡特政府对中美关系正常化决策的复杂考虑,以及对是选择先建交,还是先恢复中美正常的经贸关系问题的抉择过程。就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化进程而言,一方面,中美两国对促进经贸关系的需要加速了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资产索赔问题的谈判过程和最终解决也推进了中美两国在其它经贸问题上的合作。但中美资产索赔问题的解决对中美贸易合作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西方社交媒体对中美贸易战的态度及关注焦点,本文爬取了贸易战期间 Twitter 上相关的热门英文推文,对其进行了情感倾向分析和主题建模。研究发现83%的推文带有消极情感倾向且情绪反 应激烈;对消极推文的主题建模展示了 Twitter 用户对贸易战的八大评论焦点,几乎全部围绕贸易战给美国及世界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特朗普在贸易战这一经济策略上受到了普遍的批评和抨击,并没有得到民意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两个对抗了20多年的大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能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根本性的转折,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崛起和扩张对美国的世界战略,中国的安全及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再加上中越两国关系的降温及矛盾的进一步深,才促成中美关系的解冻。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问题一直是中美贸易关系中一个十分热门的争论。2011年10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2011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使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探究推动美国参议院通过此法案的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美人权问题的实质是两国国家利益的竞争。要解决中美之间的人权问题,中国应该采取积极的策略,不断改善我国的人权现状,倡导通过国际人权组织解决人权问题的争端。  相似文献   

17.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美两国间经贸飞速发展,双方商务谈判越来越频繁。由于两国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各个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了解这种差异就尤有必要。中美双方在商务谈判中必须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学会与不同谈判背景的谈判对手打交道, 了解在语言沟通、价值观和谈判风格上的差异, 制定出合适的谈判策略,为双方达成“双赢”协议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当前,农民子女受教育的年限和受教育的质量都与城镇居民的子女有较大的差距,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真正使农民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同时,采取各种途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素来以山水居首,“远”是构成山水画有如此显赫地位的重要因素。自六朝以来,“远”的理论的成熟与发展,本身就影响着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北宋的郭熙强调“远”在中国画中的透视;到了韩拙,强调的则是画面的意境的营造;而元代的黄公望更上一层楼,把“远”的理论深化,追求画外之韵,人与物合的境界。本文将从宋元山水画的发展轨迹中探寻“远”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对新时期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其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提出了扫除中美关系正常化障碍的原则,开创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局面。尤其是他频繁会晤美国各界人士,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从而促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