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例]《丰碑》“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课文中说军需处长“跟云中山化为一体”,请大家对照课文插图,联系课文内容好好想一想,然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丰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长征故事。为了让学生领会“军需处长”这一人物所表现的深刻内涵,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我不是仅仅停留在线型的静态分析上,而是把学生领进课文的故事背景和语言环境中去加以理解。因为理解感悟是核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一、通读全文,读出“军需处长”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概述故事: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行进,部队缺少御寒衣物,一位老军需处长将自己的御寒衣物让给了别人,自己却冻死在一棵树下,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打捞”故事中的主人公,“军需处长”这…  相似文献   

3.
《丰碑》是十册第四组新增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第二段(第3—13自然段):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第四段(第14自然段):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和略写,课文为了表达本课中心,详细描写  相似文献   

4.
赵丹 《吉林教育》2006,(12):39-39
一、激活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场1、形象感知,使学生受到“情”的诱导多媒体以其极强的表现力,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兴趣。如第十册《丰碑》,揭题后,教师提问:丰碑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入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特别强调“点”的教学,因为一篇课文涵盖的信息量多,首先得抓住一个能统领整篇课文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其全身”效果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我们立足课文进行教学的基本点。纵观以往多数教师对《丰碑》这篇课文的设计和分析,往往是由解题入手,再抓文中点题的句子——“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然后在文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形象,最后回扣这句话,深入理解“晶莹的丰碑”的含义。文中对将军神态、心理的描写由于能侧面烘托军需处长的形象,因此在课堂上对这方面的体会也就服务于感受军需处长的形象的…  相似文献   

6.
[《丰碑》是一则革命故事。“丰碑”的本义是高大的石碑,文中用来比喻一种伟大的精神品格。课文通过对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感人故事的记述,说明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是一座无形的、不朽的“丰碑”。课堂教学时,徐老师引导学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特别强调“点”的教学,因为一篇课文涵盖的信息量多,首先得抓住一个能统领整篇课文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其全身”效果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我们立足课文进行教学的基本点。纵观以往多数教师对《丰碑》这篇课文的设计和分析,往往是由解题入手,再抓文中点题的句子——“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然后在文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形象,最后回扣这句话,  相似文献   

8.
《丰碑》这篇课文意境优美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感情真挚浓烈 ,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根据这一特点 ,教学时按照本组“详写和略写”的训练要求 :一要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 ,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 ,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崇敬的心情 ;二要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 ,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 ,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体会“晶莹的丰碑”的特殊含义。一、渲染气氛唤起情感李吉林老师说过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 ,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新课开始 ,教师首先设计一段易于激发学生情感 ,调动学习积极情绪的导语 :“为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简介 精读课文《丰碑》是根据同名小说改写的。文章叙述了在风雪交加的行军途中。一位红军的军需处长因衣服过于单薄不畏严寒的感人事迹.表现了这位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贵品质。文章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课文叙述的顺序;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使学生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丰碑》。(板书课题,读课题)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板书:“军需处长”)生:红军队伍的任务很艰巨,行军条件很恶劣。生:我补充,课文写了将军开始为军需处长生气、发火,可是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以后,对军需处长表示了深深的敬意。(板书:“将军”)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师:同学们课前预习得很好。请再说说你有哪些不明白…  相似文献   

11.
《丰碑》一文讲的是一位军需处长在红军长征途中 ,因衣服穿得单薄破旧而被严寒冻死的故事 ,赞扬了军需处长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为让学生从中受到崇高品质的熏陶 ,牢固把握和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我对本文进行反复琢磨和推敲 ,分三步讲解。第一步 初读课文 ,让学生了解几个方面的内容 :A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 .主要人物是推。C .课文为什么要以“丰碑”为题。第二步 默看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 ,以小标题的形式 ,进行板书 :艰难行进→困难重重→晶莹丰碑→受到鼓舞。第三步 运用“质疑—导读—反馈”等训练方法抓住重点内容在…  相似文献   

12.
《丰碑》一课讲述的是一支红军队伍行军途中经过云中山时发生的一件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文章涉及的人物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将军,一个是军需处长。其中将军的表现贯穿始终,但核心却是军需处长,是那在严寒中一心为大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军需处长,是与云中山化为一体成了“晶莹的丰碑  相似文献   

13.
《丰碑》是一篇文笔细腻、蕴含深情、十分感人的课文。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在行军途中。赞颂了军需处长为革命胜利,  相似文献   

14.
【教材简析】《丰碑》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一支红军队伍在过云中山时,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别的战士穿,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丰碑>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一支红军队伍在过云中山时,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别的战士穿,自己却被冻死了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6.
文琼 《湖南教育》2004,(14):40-42
回顾内容,创境激情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2课《丰碑》。谁来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课文讲了在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别人,而自己却由于衣服过于单薄被冻死的感人故事。师:是的,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留下了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简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丰碑》是通过写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行军,军需处长被冻死的事赞美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教学此类课文,要入情入境地读,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得到提升。教学过程:一、影视引导思绪,朗读呈现环境(原因)1.默读、思考、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相似文献   

18.
《丰碑》是一篇极富感染力与教育意义的文章。因此,教学这篇课文,要从"情"入手,抓住四个环节。第一、感情朗读,用心体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尤其是有感情朗读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中所刻画的人物的了解,更深入地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预习课文时,我就强调学生的感情朗读,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军需处长那种舍己为人的革命奉献主义精神。第二、自制挂图,形象教学。为了使教学形象化,我画了一幅水彩画,军需处长靠着树干坐着,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右手夹着半截烟卷,一身单薄破旧的军装紧贴着身体,身上落满了雪,…  相似文献   

19.
陶会萍 《江西教育》2001,(11):44-44
《丰碑》一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放给了战士,自己穿着单薄破旧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文中大篇幅地描写了将军感情的变化,有力地烘托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崇高精神,“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全文感情浓烈,读后,催人泪下。一、创设情境以激情创设情境就是从文中的字词句篇出发,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去感受,从而加深内心体验,使知识、智力、情感得到和谐的发展。这篇课文的故事发生在革命战争年代,距离学生的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和想象红军过雪山时所面临的困难。课前预习时我建议学生在…  相似文献   

20.
赵挚 《湖南教育》2002,(11):48-49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的主要部分。先把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找出来读一读,边读边标记你所认为的关键词句,并根据关键词句展开想像,然后,请把你想到的、悟到的告诉给大家。(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点思索,然后交流)生:我从“单薄破旧”想到军需处长身上的衣服又少又破,他的衣服穿了许多年了。生:军需处长本可以为自己准备一件御寒的棉衣,可他被活活“冻僵”了,这让我十分感动!师:你能抓住关键词,很有眼力!生:我从“光秃秃的树干”想到当时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师:你的感悟很独特。大家想一想,军需处长的棉衣哪里去了?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