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试论古希腊社会的妇女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希腊社会的妇女观是古希腊社会中的男子对妇女的主要看法。古希腊男人认为:妇女不是孩子的生育者,女人是祸水,女人劣于男人,妇女应该恪守妇道。  相似文献   

2.
"男人是现实的俘虏,女人是梦想的主人"——古希腊格言从最自然的状态下,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世界。但凡表现社会的作品,必然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些人物形象中,也包括形形色色的男人形象。本文从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入手,对其中展现的男人形象进行分析。一、生存境遇中的男人这类男人,大多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没有任何的社会关系,任何社会关系也不会依附与他们。他们的生与死,如同蝼蚁一般,微不足  相似文献   

3.
论古希腊男人与少男之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人与少男之爱是古希腊同性恋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含义是指成年男子对少年男子精神上的爱慕。在古希腊,它兴盛于公元前6至前4世纪,流行在贵族阶级和富有公民中间。在男人与少男之爱风行的过程中,古希腊社会发展起一套爱者与被爱者的行为规范。与现代意义的同性恋不同,古希腊的同性恋者在爱慕少男的时候,一般不排斥异性恋,主动与被动是古希腊世界性行为的基本对立形式。古希腊妇女的低下地位尤其是女性公民与公共领域的隔绝、古希腊人对美和智慧的追求,是男人与少男之爱得以在古希腊社会长期盛行的原因。这种同性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并对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具有教育的功能,它为古希腊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素材,也为古希腊思想家提出爱的学说创造了条件。但是,男人与少男之爱的流行对古希腊男女两性的关系产生了某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宋代平民文化的崛起,引起社会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的重大变革,其中较突出的是妇女观念的改变以及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宋代文化表现出一种人的解放的文化精神,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体现在女性意识的觉醒方面,主要有两点:一是男人已肯定妇女也是"人",与男人有同等的人的价值;二是女性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即女人自身意识到自己也是"人",应与男人享有同等的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妇女社会地位的极大提高,妇女的生存条件和工作环境,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妇女作为社会半边天的重要作用正在各条战线,各种职业中日益显示出来.并且有许多妇女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贡献着她们的聪明和才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这种情况,许多男人竟发出了女人的地位已经超过了男人的感叹.其实,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实际上,妇女全面解放和正常发展的艰巨任务远未完成.我国妇女从整体上和男人相比,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参与程度仍然悬  相似文献   

6.
瘦竹 《八小时以外》2012,(1):116-117
正关于在性上男人与女人相比哪个更快乐,古希腊人好像早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宙斯的好色谁都知道,甚至欧洲那个名字(Europe)都与他的风流史有关,但他不知道男人和女人在性上哪个更快乐,便去询问特瑞西亚斯——这个人先后做过女人、男人。他告诉宙斯,在  相似文献   

7.
异彩纷呈的女性节日女人节德国女人节颇具喜剧特色,妇女们冲进市政大厅,坐上市长办公椅“接管”权力,还乱剪男人领带,让男人又害怕又好笑。妇女掌权节每年1月1日至4日,瑞士一些地方的妇女要过“掌权节”。男人交出家庭大权,自觉听从妇女摆布。母亲节5月29日,...  相似文献   

8.
论苔丝悲剧之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不同的视角剖析了苔丝悲剧的根源。从哈代的哲学观来看 ,苔丝悲惨的一生首先是神造成的。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 ,苔丝的悲剧是社会的产物。同时苔丝的男人和女人的悲剧。因此 ,妇女的解放必须以妇女整体意识的觉醒和整个社会意识觉醒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的作品所构造的是一个典型的男性中心社会,他的男性身份使他不可避免地误解、歪曲女性人物,与当时父权社会对妇女的态度相一致。对妇女形象的塑造有失真实,要么是脆弱者,要么是淫荡者,要么是雄性化的女人形象。女性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人,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而且在精神上给予女性以无情的批判。女人是男人的附属物,并受生育的拖累,且大多数人都甘愿附属于男人。莎士比亚一会把女性抬为天使,一会又降为恶魔。戏剧没有对女性完整且正确地描述,有的只是男性的意愿塑造。  相似文献   

10.
陈薇 《时代教育》2006,(12):143-144
19世纪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蒸汽机的出现宣告了另一个时代的开始。由于妇女运动带来的进步,男人和女人身体结构不同的理论已经不再得到公认。机器逐渐代替人工,妇女们也加入到劳工队伍,她们提供的廉价劳动力也为这一时期的男人们带来了高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全新的妇女社会,也是政治、文化角色即将发生转变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神话向我们描绘了广阔的古希腊社会生活画面,其中众多性情各异的女性形象展示了人类早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女性的社会角色是如何从主宰创造的女神转换为男性的配角的。其轨迹大致是从至上女神——男神家属的女神(妻子、女儿)——男性英雄的财产,社会历史从女性拥有话语权的母系社会发展到了男性掌控话语权的父系时代,女性的社会角色也就从操控一切变为一切都被操控了。  相似文献   

12.
张建刚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6):34-36,50
哈代的宗教观是极其复杂矛盾的,一方面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宣扬了博爱、原罪、救赎等基督教义,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极端叛逆的异教徒,深受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进化向善论等异教思想的影响,猛烈地批判了基督宗教,塑造了一个个异教徒,通过他们的悲剧生活控诉了教会的陈腐和基督教思想对人性的压抑。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妇女是城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发展到古典时期,妇女分成了公民妇女和非公民妇女。不同类型的妇女在男性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满足男性公民不同的需求,逐渐形成了男子与妻子、妓女或者妾之间不平衡的两性关系。这样的两性关系从某一侧面反映了男性的理想需求,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父权制社会中,古希腊女性和古代所有女性一样,处于屈从于男性统治的地位,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但是古希腊人普遍敬神信神,女性被以各种方式包括在城邦的宗教生活之中,特别是在各种宗教仪式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讨论教育与改革教育,必须关心教育的性质。要给教育性质作适当的定位,可以重思古希腊教育观的底蕴,从中挖掘它的当代价值。文章并非简单地肯定古希腊人性教育的价值,而是对古希腊教育观内在特性进行了揭示,展示了古希腊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及教育价值取向的形而上特性,以阐明对研究当前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西哲学的分野不在其是持“天人合一”的观念还是持“主客二分”的立场,而在其“天人”观和“主客”观各有其特征和内涵的侧重。通过对先秦和古希腊哲学的分析,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先秦和古希腊哲学都有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而且可以说都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内容的。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天人”观主要是从性情的角度来讨论的,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行为实践问题,主要是道德论意义上的,而后者的“天人”观则主要是从理性形式的层面来讨论的,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认识问题,主要是认识论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悲剧《美狄亚》被认为是最动人的希腊悲剧之一。对于她的复仇方式,人们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褒贬不一。本文将分别从创作主体选取题材的审美心理过程和作品中心人物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母体文化背景等角度阐述美狄亚复仇方式的悲剧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力图从古希腊哲学中引出无神论和革命结论,为当时自由资产阶级的现实斗争服务。论文中"定在中的自由"、"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等观点无不体现了他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和实践性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古希腊史诗《伊里亚特》是闻名世界的英雄史诗。这些故事的主角是男性英雄。在男性光环的笼罩下,女人被遮蔽了,她们似乎变得无足轻重。但当我们细读文本时,不能不看到那些被男性英雄世界边缘化的女人,她们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伊里亚特》中的女性形象虽然数量较少,表演机会不多,描写简单,但她们却要承担着战争起因的罪名和战争苦难的结局。相比而言,《江格尔》中的女性不仅人数多,出场率高,描写也相当细腻。但是,蒙古族史诗中的女人同样没有逃脱古希腊史诗中女人的不幸命运。当我们从女性诗学的视角透视战争时,古代战争呈现给世界的不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也不是令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而是一曲如泣如诉的悲歌,一曲催人泪下的挽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