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对《文心雕龙》语境思想的研究多关注其语境适应论和静态语境的构成要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刘勰的语境思想是多维的而非单一的。在关注其语境适应论即纯粹语境观的同时应该结合《诏策第十九》和《谐隐第十五》等篇发掘其不纯粹语境观,即文化语境变异观。刘勰的动态语境观既指语境是语用过程中的动态变量,又指语境构成因素的情境变异;既指语用主体对言语交际诸因素综合体的认知状态,又指言语交际中主体客体交融过程中的语用综观。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关于言语的论说并未自成体系,而是零珠碎玉般零星见于各篇章。以《论语》作为研究材料,提炼《论语》中孔子关于言语的论说,分析言语的社会功能和个人价值,以《诗》为教材,以“雅言”为正式场合用语,以“仁”为价值追求的言语内容,以及“警慎言、戒巧言”,“辞达而已矣”“时然后言”.“言行一致”的言语交际原则。  相似文献   

3.
词汇教学是一种对话型的言语交际活动,需要以语境理论来指导它,并且学生的言语应用能力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教师必须运用语境教学观,创设与之相应的言语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往往利用一定的语境,创造出一种超出常规的语言表达形式,它表面上违反逻辑事理或语言习惯,而实际上不但能为言语交际者所理解和接受,而且还蕴涵新的言语意义,使言语交际者引起独特的、新颖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语境教学观指语文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为宗旨的对话型言语交际活动,必须遵循和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学观念,包括语境教学内容、语境学习法和语境教学法三方面内容。语境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具有真实性、制约性、随机性等特点,遵循目标需要、合作、得体、合理交往等原则,主要教学途径有现场捕捉、生活引入、社会作课和语境模拟等。Another  相似文献   

6.
语境是指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各种语言环境。语言脱离语境话语就失去了确切含义。因此语言必须依存于语境,语境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各种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任何言语和非言语交际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的。言语交际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全过程,表现为英语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各种知识的获取。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间接的言语交际活动,在运行过程中必然要受到一定语境的制约。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之前要首先考虑语境因素,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语境。  相似文献   

8.
陈跃非 《学语文》2014,(3):65-66
一、引言语境差异是指在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自我认知和外在环境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修辞效果,简单说来就是指修辞行为的结果。语境与修辞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修辞活动都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9.
略谈量词的超常搭配李绘新一、什么是量词的超常搭配人们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往往利用一定的语境,创造出一种超出常规的语言表达形式,它表面上违反逻辑事理或语言习惯,而实际上不但能为言语交际者所理解和接受,而且还蕴涵新的言语意义,使...  相似文献   

10.
在《诗》篇创制时期,言用制度经过了一个渐进而复杂的发展过程。与殷周之际歆飨制度中的言语行为相比,《诗》篇创制时代的言语水平已有较大发展。并在诗乐演述活动中引发了最初的言语理论认知。确立了从外部来规范言语活动的慎言观,而慎言观的礼法内涵,又慎言观的礼法内涵,又制约着晚周言语理论认知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口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主要是指在不同国度之间的贸易谈判或沟通中,进行的语言翻译活动。尽管口译是主要针对语言的一种行为,但是在实际沟通和交际中,有大部分内容都是非语言性质的。因此,翻译人员不仅要重视口译活动中的语言表达,更要重视非言语的交际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非言语因素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口译者要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特征,知晓非言语因素在其国内代表的含义,进而正确的翻译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本文首先对非言语交际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非言语交际在口译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非言语交际手段在口译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言语和非言语两大交际体系。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特征是具有社会性或文化性。而语用学关于语境和言语行为的理论指出语言交际中的话语含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一定遵守语言的用法规则。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活动中,更要根据交际时的具体文化语境,充分理解话语的语力,得体地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从事言语活动时,交际主体总是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就具体的话题,以具体的方式和具体的交际对象开展言语交际活动的,这些具体情境就是言语活动产生的情景语境。语境对言语交际有着制约作用,使得语境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言语交际的进行和结果。所以,积极地认识、利用和改善语境是交际主体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学中应该渗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它分为内部语境(狭义语境)和外部语境(广义语境)。内部语境是指文章体裁、中心思想、上下文(前言后语)等;外部语境则包括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交际场合等。由于语文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的,所以语义与语境关系非常密切。要想准确地把握语义,就要从具体语境入手。  相似文献   

15.
孔凡成 《教育探索》2004,3(9):74-76
语文交际教学观是指在中国母语教学中,把语文教学看作是以提高学生的母语交际能力为宗旨的言语交际活动,并运用言语交际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活动的教学观念。语文交际教学观具有理论发展的必然性和实践的可行性;具有丰富的研究内容和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与语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交际活动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受语境影响,反过来,语境存在于一切交际活动之中。本文在传统的语境理论基础上,试图探讨在跨文化交际层面上的语境知识,把语境分为言语语境(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言语因素即话语所构成的交际环境)和非言语语境(在交际过程中通过非言语因素所构成的交际环境)的定义,特点以及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语用学从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为言语交际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提出了理论,方法和一套应该遵从的原则和准则.在言语交际中,语境对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起着重要作用.言语行为理论关注的是人们以言行事,如何以言行事以及话语所产生的交际效果.会话含义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语境,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对翻译有着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言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一种基本手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形式。综观近年来高考试卷的语言表达题,我们可以看出,命题人对现实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越来越重视,往往给出模拟的情境,让考生在规定的语境中说话,要求考生能根据  相似文献   

19.
任何言语和非言语交际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进行的。言语交际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全过程,表现为英语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各种知识的获取。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种间接的言语交际活动,在运行过程中必然要受到一定语境的制约。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之前要首先考虑语境因素,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语境。一、语境的定义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的使用进行研究,从而对语境也做出了不完全相同的解释。语境的概念最早由波兰籍人类学家马里修斯基(Malinowsky)提出的。他把语境分成两类,即文化语…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语境教学的看法存在诸多歧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境教学观在实践中的运用。语境教学观实际是指作为以培养学生言语能力为宗旨的语文教学交际活动,必须遵循和运用语境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学观念,包括语境教学内容、语境学习法和语境教学法、语境评价法等方面外延。教学特点有真实性、制约性、伴生性及生发性等,教学途径有现场捕捉、生活引入、社会作课和语境模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