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休谟问题问世以来,人们探讨解决休谟问题的众多方案中,现代逻辑的一支-概率逻辑迅速发展起来。概率逻辑者将完全归纳推理划入演译推理的范畴,为对归纳推理概然性的研究铺平了道路;其意在通过解决休谟问题,最终达到用概率逻辑取代传统归纳逻辑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休谟问题的解决应转到哲学解决的途径上来。此外,把完全归纳推理划入演绎推理的范畴的观点也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正>在现代归纳逻辑中,逻辑贝叶斯学派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派别,本世纪20年代,英国逻辑学家凯恩斯建立了第一个概率逻辑系统,他用贝叶斯方法对归纳推理进行了初步的讨论。40年代以后,卡尔纳普对归纳推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是他的理论遇到严重的困难。从60年代中期起,一批芬兰逻辑学家着手研究归纳逻辑中贝叶斯方法的问题,并设法克服卡尔纳普遇到的困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欣迪卡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卡尔纳普认为,“确证”只是对现阶段的得到的确定,“概率”是归纳前提(证据)对结论(假说)的确证,可用函数c(h,e)表示。为了计算c的值,卡尔纳普定义了状态描述、结构描述、量程等重要概念和定理,在构建的一阶语言系统Ln中,引入了测度函数m和确证函数c,其中测度函数是确证函数的基础,由语句所满足的状态描述的测度函数m值来确定确证函数c的值,后来又引入了λ参数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论。他的这一理论为归纳逻辑的形式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科学的合理性作出了辩护,并没沿概率的方向发展了现代归纳逻辑。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逻辑史上,休谟问题是归纳逻辑中最具挑战性的基础问题。"归纳"概念最早可追溯于逻辑科学初创时期。到了近代时期,培根、赫舍尔、穆勒等人将其发展成一套比较完备、系统的归纳方法的理论,使之成为科学研究中观察实验、寻求因果联系、探究科学发现的强有力的逻辑工具,从而使归纳逻辑具有与演绎逻辑分庭抗礼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作为非帕斯卡型归纳概率逻辑的代表人物,科恩站在实验自然科学家的立场上,继承逻辑经验主义的传统,反对卡尔纳普的确证度理论和波普的证伪理论,创立了归纳支持理论及其逻辑句法,包括独特的合取原理、齐一性原理和否定原理,对归纳逻辑进行局部辩护,综合了归纳逻辑的确证性和实际实验自然科学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但是该理论也存在着一些不相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卡尔纳普在《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一文中宣称可以用逻辑的方法终结形而上学。然而其论述并非无懈可击,并不能使人信服。文章从其应用逻辑标准自身的合理性,逻辑分析方法与其“科学性”的主张存在自相矛盾的因素,实证逻辑的标准在经验领域内运用等方面,对卡尔纳普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7.
在休谟的哲学著作中,概然性理论十分晦涩,但是休谟非常重视这一部分内容。通过梳理休谟提出概然性的具体论证,有助于澄清概然性在人性哲学中的具体内涵。对这一概念的澄清,是理解休谟哲学的重要基础。同时,休谟的概然性是概率的原初概念,这也是休谟对归纳逻辑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8.
科恩逻辑的理论创新意义在于:它避免了数学概率逻辑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先验性,使得归纳逻辑更符合科学研究的实际;同时局部主义及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归纳逻辑解决了休谟问题的诘难.科恩逻辑的实践意义在于:它顺应归纳逻辑研究的确证转向,避免了H-D模式和贝叶斯模式的困境,为科学确证提供了新的逻辑工具.  相似文献   

9.
归纳逻辑的演进经历了古希腊归纳逻辑、科学的归纳逻辑、形式的归纳逻辑和实践主导的归纳逻辑四个阶段。古希腊归纳逻辑思想尽管没有实现理论化和系统化,但实践取向比较明显。近代归纳逻辑基本实现了理论化和系统化,它的突出特点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是一种科学归纳逻辑。从布尔到卡尔纳普,归纳逻辑实现了从经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演进,是一个归纳逻辑形式化、数学化的发展进程,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实践主导的归纳逻辑代表了归纳逻辑新的发展方向,实现了归纳逻辑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转变。实践转向突破了以往归纳逻辑研究注重纯逻辑理论的研究模式,把逻辑科学置于与之关联的其他学科领域之中,展现了逻辑科学本身的活力。实践转向为解决合取谬误、休谟问题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归纳对科学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哲学上还存在着理论疑难。迄今为止包括概率在内的为归纳辩护的所有理由,都是从结论的必然性角度来进行,其结果也都是不成功的。就一般的归纳过程来说,应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因素:观察试验等实践性因素,认知背景因素,类比和假说等主观心理因素,(演绎)逻辑因素。归纳的这四个基本因素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归纳实际上是相当复杂的带有试探性质的认知思维模式,而不是与演绎相对立的思维方法。用归纳的四因素模型能够对休谟问题做出回答:归纳结论不是必然的,然而具有合理性。同时,对波普尔的归纳取消论进行了合理的反驳。  相似文献   

11.
自从亚里士多德提出归纳逻辑的理论开始,归纳逻辑的发展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发表《新工具》,归纳逻辑进入了古典时代。休谟提出"归纳法问题"后,归纳逻辑面临种种疑难和阻碍。到逻辑贝叶斯派创立概率逻辑理论,归纳逻辑走出困境,进入了现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归纳合理性问题最初是由休谟提出的。对这一问题,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了种种解决途径:或借助概率弱化归纳推理的结论,企图对之作演绎论证;或借“世界齐一性”对之作归纳证明;或诉诸无知的解决方式;或釜底抽薪的解决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归纳虽然不是一种必然性的推理,它的前提的真实不能保证它的结论必然真实,但这并不等于说,归纳推理就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推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于休谟的基本哲学思想,论证了休谟问题(因果问题)与归纳问题(归纳方法的合理性问题)的本质区别,揭示了归纳问题的实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归纳问题的提出促使人们对于通过归纳既获得知识的增长、又保证新增知识可靠性的方法进行思考,不同的逻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本文在对这些方案进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归纳问题的看法:知识的增长源于复杂的归纳和演绎的综合,归纳与演绎统一于人们的实践之中,归纳问题的实质以及以往解决方案的失败在于割裂了归纳与演绎的关系,在于他们只是用纯形式、纯逻辑的方法来研究归纳问题,因而找不到论证归纳可靠性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非形式逻辑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它首先是一种寻求更好的大学逻辑教学方式的努力.进而,非形式逻辑学者们逐渐开始触及和探讨越来越多的理论议题,即发展不依赖于形式逻辑的关于论证以及好论证的理解方式.在1998年世界哲学大会上,布莱尔和我阐释了非形式逻辑为哲学所带来的理论后果,其中一点我们称之为"演绎主义的终结".那时我们并未给出演绎主义的定义,而只是把它等同于麦金泰尔的那个精炼的说法:"任何推理,不是演绎的,就是有缺陷的."但现在看来,我们在当时就作出"演绎主义的终结"这一论断,显然是有点为时过早了.因为演绎主义似乎至今都还很有生命力,甚至在那些倾向于非形式逻辑的学者那里它也能得到支持:恩尼斯长期以来都辩护演绎主义是一种论证重构策略,格罗尔克更是致力于辩护它是一种论证评价理论.在本文中我将论证,非形式逻辑最好被理解为一种不诉诸于演绎技巧和演绎规范的逻辑研究.当我们意识到演绎和演绎主义已经如何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哲学发展史中,并且牢牢地控制了我们关于逻辑研究的理解,我们就能明白非形式逻辑这一理论努力是多么的困难和重要.我将首先澄清"演绎主义"的意思,然后再分别考察那些赞成和反对演绎主义的论证,最后,我将表明非形式逻辑是从演绎主义中挽救逻辑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16.
休谟认为人的归纳认识过程不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而是一个习惯心理过程。罗素为解决休谟问题而提出归纳原则。金岳霖等人力图证明归纳原则是永真命题,但未对可能命题作出语义解释。该文用欣迪卡的认知逻辑理论及其模型集语义刻画归纳推理,证明罗素的归纳原则在这种逻辑中是有效的。我们还得到另一个有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休谟毫无疑问是一个典型的哲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休谟的思考可能比贝克莱更加"哲学式地".这个特征在他的两个论题中得到鲜明而尖锐的注解:一个论题就是康德所理解的休谟问题,即因果问题,另一个论题是归纳的逻辑根据问题.从古典哲学和牛顿物理学的角度看,因果问题更加重要,但是从20世纪之后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来看,归纳问题比因果问题有更高的科学意义和哲学讨论的价值.休谟从经验心理学的角度,主张因果问题的心理主义解释;而康德则在先验知性的建构能力之上,正确地说明了因果原则普遍有效性的理性根据是什么.然而,康德却忽视了归纳问题的重要性,使归纳问题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在逻辑哲学和科学哲学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归纳问题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8.
当代概率归纳逻辑的一个重要学派即主观主义或私人主义对待休谟问亦即归纳合理性问题的态度,密切地依赖于他们提出的大弃赌定理.大弃赌定理分为静态的和动态的.本文着重讨论和分析动态大弃赌定理与休谟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基本接受克里斯坦森的看法即;动态大弃赌由于其历时性的特征而使动态大弃赌定理不能成为归纳合理性的依据,因此主观主义对休谟问题的解决是不成功的.本文最后简单提及另外一些有关解决休谟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逻辑上存在着一定缺陷。宏观上看,从作为论据的语言现实中推导出论点,又用论点来解释作为论据的语言,属于循环论证的关系。微观上来说,把不完全归纳论证得到的结论假设为真,作为演绎论证的前提,其论证可能是无效的。另外,认知语言学的几个主要的具体观点也存在逻辑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弗雷格的逻辑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算术真理是分析真理,这种分析性是被界定为:如果一个命题可以用逻辑和定义证成,那么这个命题就是分析的。弗雷格的逻辑主义失败了,因为他重构算术的系统有矛盾。随后逻辑学家发现:标准的二阶逻辑加上休谟原则可以推出二阶算术的公理。这一结论被称为弗雷格定理。新逻辑主义的核心论点是:休谟原则虽然不是"显定义",但是这个原则可以解释"基数""有穷数",因此休谟原则给出了一种解释抽象对象的路径。但是新逻辑主义也面临着种种的质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布鲁斯对休谟原则"分析性"地位的怀疑。文章在介绍布鲁斯和新逻辑主义争论焦点的基础上,将澄清新逻辑主义在认识论上并不是要论证算术真理的"分析性"而是论证休谟原则可以解释"数",并且解释这种方法为什么优于其他公理系统的"隐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