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历史应把“趣”和“智”结合起来,历史科和其它科联系起来,历史和生活联系起来,历史与当今重大问题联系起来,则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湛江市教育局提出课堂教学“八字”要求,即:精讲、善导、激趣、引思,要求做到“讲精华、讲要领;导方法、导思想;激求知之趣、参与教学之趣、动脑筋之趣;引思路、引途径、引发扩散思维”。那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八字”要求呢?一、精讲课要讲得精确、精彩,内容精练,情趣生动,必须注意破、拨、引三个方面。破: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而讲,不必面面俱到,应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把学生难以把握的、困惑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从质疑激趣、电教激趣、竞赛激趣、图片激趣、情感激趣、角色激趣、故事激趣、成语激趣这"八大"激趣方法来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师范生历史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的途径主要有导课激趣、提问激趣、讨论激趣、时政激趣、情境激趣和讲演激趣等。  相似文献   

5.
《东坡志林》是苏轼的一部笔记文集,是研究宋代历史或文学的重要史料笔记,而其文学价值也自不待言。文集内容丰富,而集中的记游文短小精悍,美趣、深情、至理兼备。  相似文献   

6.
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向 ,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近年来大家所提倡的“愉悦原则”和“乐学思想”就是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趣味性和美感效应。也就是说 ,教学应在“趣”上多动脑筋 ,教出意趣 ,才能使学生如沐春风 ,如饮甘泉 ,才能产生最佳的美感效应。中国是诗的国度 ,佳作浩如烟海 ,名家灿若繁星 ,曾留下无数倾国倾城、令人难忘的美丽诗篇。在古典诗歌教学中 ,努力抓住教学中的有关因素 ,激活古典诗歌中的形趣、情趣和意趣 ,使学生易于感知、感受和领悟古典诗歌的美。一、形趣…  相似文献   

7.
马国杰 《甘肃教育》2014,(14):112-112
正在小学阶段开展快乐学习,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成长。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推行快乐教学呢?笔者认为,在教学时教师应做到"四有",即有"趣"、有"味"、有"奇"、有"得"。一、有"趣"有"趣",即教师灵活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学有法,教无定  相似文献   

8.
教学的主渠道是课堂,课堂教学的优化应当是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的基本环节。激趣(激发兴趣)、染情(情境感染)、启思(启迪思维)则是达到优化目标的几个关键因素。激  趣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外国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拨动学生求知的兴奋点。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第一位的工作,应当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目标激趣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引导学生树立高远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望断…  相似文献   

9.
在新授教学中应以揭趣为前提,以引活为手段,以巧练为主线,完成数学教学认知、教育、发展三方面的任务,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10.
王根妹 《教育教学论坛》2011,(36):203-204,196
小学科学课宜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奏响"激趣、探究、评价"这课堂三部曲,即:激趣导入,奏响课堂教学的序曲;引领学生探究,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多元评价,体验快乐,让课终音犹在。  相似文献   

11.
一、激趣朗读1.利用电教手段激趣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三个目标,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运用各种电教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诱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古诗《鹅》时,我播放白鹅戏水图画,一边描述一群大白鹅在碧绿的湖水中游玩,红色的蹼轻轻地拨动……这样,学生直观地感受了白鹅形象,对白鹅产生爱感,自然,朗读课文时,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洋溢于表。2.运用成就感激趣表演是自我展示,是学生自信的表现。表演不仅能激趣,更能为朗读服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满足,找到成就感,如:我在教…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精心导入,引人入胜;巧设疑问,以疑生趣;创设情境,以情激趣;生动表达,以言激趣;讲究结尾,再激新趣,激发学生学史兴趣,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学生对一门功课有兴趣才会爱学,爱学才会增知,增知才会长智。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应自始至终贯穿一个“趣”字,做到趣讲、趣练、趣学。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把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或者似是而非的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如在讲“南亚”一节时,可这样提问学生:“很多同学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有谁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到哪里去取经的 ?取得是什么经 ?”在讲经纬网时,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在茫茫的大海上,遇难船只是如何将自己的位置准确的通知救援机构的 ?海事遇难…  相似文献   

14.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其城市文化特色并非某一个朝代可以代表的。洛阳城市文化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厚重的根源文化、高雅的主流文化、包容的多元文化、自然的人居文化。洛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的地位不仅在其历史层面,而且今天还是我们心中的源头活水。我们理解洛阳城市文化,也不能简单将其看成一种地域文化,河洛地区始终是中华文明演进的主舞台。洛阳城市文化也是不同文化融合的结果,这样的融合包括了中华文明不同组成单元之间的融合,也包括了不同文明间的融合。同时洛阳城市文化也带有着非常明显的自然闲适之趣。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学艺术种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我略谈三点。 A激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作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应诱趣,激趣。那么,趣从何来?来之新奇,真情,审美,设悬。 1,新奇。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探究活动,这就要求课堂内容要注意有新意,有新鲜感。一位教师执教《拿来主义》。上课时她先简单地介绍了《风·蚊子·窗》这篇文章:为了能吹进清风,把窗户打开,在打开窗户吹进清风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的做法是:借韵激趣、创境诱趣、竞赛引趣。  相似文献   

17.
激趣·解难·启思胡承岸,孙健英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这两年,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多功能的作用,达到了激趣、解难、启思的效果,克服了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整整37年了。回顾总结我的语文教学经验,大致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激趣、求实、创新、怡情。一、激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动机。对某一学习活动而言。兴趣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兴趣的激发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服务。从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工作着眼,我们还必须把兴趣的培养作为一种教学的目的,使它成为学生的个性形成物。因此,促使学生产生并形成强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裴军岑 《甘肃教育》2014,(20):111-111
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笔者认为,要想打造化学高效课堂,必须"引其趣"、"启其思"、"激其情"。一、引其趣1.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若能将教材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能吸引学生探究的问题,将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语文教学方法的研讨中,大家提出了“愉悦原则”和“乐学思想”,这实际上是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趣味性和美感效应。下面,我以文学作品为例,从形趣、情趣、意趣这三种不同审美趣味形态探析其相应的美感效应,追求语文课最佳的教学艺术效果。一、形趣———审美直观效应形趣,是指教学中的直观形式所产生的一种审美趣味,它主要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有“悦耳悦目”的审美直观效应。如讲授戏剧文学《雷雨》,教师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戏剧性的感觉。或组织学生观看《雷雨》录相,促使学生在审美欣赏中加强对戏剧人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