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本文就前人对“得”字句变换已做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得”字句的三种基本形式的转换等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Ns+V+得+NP+VP”结构各部分间的语义关系极为复杂,不是一个施受事关系所能解决得了。提出了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得”字补语句的习得办法。  相似文献   

2.
对现代汉语中"得"字句的谓语动词从价数的不同和语义特征的不同两个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得"字句的补语指向进行分析,根据统计的数字,按进入"得"字句的可能性大小排序,动作动词和关系动词处于序列的最高级和最低级,性状动词和心理动词基本上接近。不同价的动词随着价量的升高,所带"得"字补语的能力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现代汉语"得"字句的研究做了全面的综述。全文分别时"得"字句的内部研究、外部研究等的研究做了总结。并指出了人们对现代汉语"得"字句中尚待研究的一些问题。如"得"字句的动词等。  相似文献   

4.
引言“把”字句的转换有它特定的规律。某些句子,可用动宾谓语句表达:“主──动──宾”,也可用“把”字句表达,将名词性宾语移前:“主──把+名词──动”。动宾谓语句转换成“把”字句,也有一定的规律,这跟动词有很大的关系,也踉宾语和“把”字后名词有关系。本文着重谈谈“把”字句转换为动宾谓语句的情况。一、谓语动词后边的补语成分“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后面带的补语,种类很多,按补语的不同性质,分为以下几种:1、动词或形容词作补语:这里主要指“上”“下”“清”“紧”“回”“去”等动词或形容词与谓语动词构成的动…  相似文献   

5.
《歧路灯》“把”字句可分为工具式、处所式、处置式、否定式等几类;融合式“把”字句、“把”共管多个宾语及“把”后谓语动词的消失等是《歧路灯》“把”字句的特殊形式;《歧路灯》里用于表处置的“把”字句占绝对优势,而且多用于口语中,“将”字句已经或即将从当时口语中退出。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庐江方言中“把”字和“给”字作为动词、介词的不同用法,揭示了它们间的关系,最后对“把”字句的歧义进行了简单辨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汉语动词被动化理论对“被”字句的生成进行新的探索,认为汉语的“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动词被动化的基本结构可以表述为“……被VP……”。长、短“被”字句具有不同的生成模式,短“被”字句是汉语“被”字句中的基本式,长式“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名词是动词功能“再造”的结果,不能随意省略。汉语“被”字句中的其他典型结构可以解释为,以初级收敛为前提,由动词进行功能“再造”后而产生的VP重新参与被动化。  相似文献   

8.
关于“把”字句,黎锦熙先生最早提出了“提宾说”,认为“把”字将动词的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王力先生则从“把”字结构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角度提出了“处置式”。“把”字在上古汉语里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动词,《说文解字》:“把,握也。”大约在唐代虚化为介词,但仍保留动词用法。《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中称为“次动词”,《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中称为“前及物动词”,由于这些特点,决定了“把”字在“把”字句中不是谓语的主要成分,而成为一种“提宾”成分,另外有动词作为谓语的主要成分。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  相似文献   

9.
由介词“为”的兼容用法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介词“为”引进给予类动词句与事出发讨论了两个问题 :(1 )双宾语的结构层次。双宾语句中的两个宾语是并举单位 ,分别与动词发生关系 ,而不是所谓“结构带宾语”。 (2 )“为”字句与双宾语句的变换关系。“为”字句与双宾语句有相互变换关系 ,但不是自由变换关系。文中揭示了二者相互变换的条件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把”字句的使用除了要符合句法形式要求外,还受到一定的语用条件限制。表现事物的非正常状态、表现事物的新变化状态、表现主体的主动追求性是“把”字句常见的三种语用限制条件。前两种是对“把”字句中行为对象在动作行为影响下所出现状态、结果的范围限制,第三种是对认知、心理活动类的动词进入“把”字句的条件限制。它们都是“把”字句在使用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对“在L”放在动词前和动词后的情况进行分类归纳研究,并对“在L”从动词后转换至动词前或从动词前转换至动词后得以实现的条件以及原因等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名词和名量词的搭配研究得多,但对动词和动量词的搭配则关注得少。认知上的“有界”与“无界”对立反映在动词与动量词搭配上使得能与动量词搭配的动词总是“有界动词”。本文先从“有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占据的时间段是否重复的角度归纳了“动 数 动量”这一动词和动量词最常见组合形式中的动词与动量词的搭配规律;然后进一步考察了动词和动量词共现时其过程结构三要素(起点、终点、续断)的强度,发现动词过程结构三要素强度差异决定了其后能否带动量词形成“动 数 动量”组合,能带动量词的动词一定是双限动词并且其续段强度必须达到4。  相似文献   

13.
回顾以往对汉语的“被”字句派生问题的研究,发现相关文献中对“被”字句的假设存在不少问题,文章提出将“被”分析为《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次动词的假设,“被”字句通过“被”字的移位而生成,长短被字句以同一模式生成,两者具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其派生可通过次动词的基本特征来解释。  相似文献   

14.
北疆方言特色虚词"给"书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北疆方言虚词“给”虽已有学者研究,但一向缺少书证。书面材料证明:特色用法“给给”不是动词的重叠,后一个“给”是助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单音节动词+给”这种组合格式中单音节动词几乎没有限制。不能把“单音节动词+给+数量短语”这种格式中的数量短语都看作是补语,这里面实际有补语和宾语两种情况。对“‘把’字句末用‘给’,起第二人称祈使式作用”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句子的语气类型与“把”字句中用“给”这种语法结构无关。以语序来进行“给”的词性认定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定义了因果"把"字句,并从句型分布和句法特点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句法研究,认为因果"把"字句仅限于"把"字句1 5种句法形式中的10种;其可以与汉语中表示因果关系最典型的格式为"因为……所以……"("因此" "之所以……是因为" "由于")等格式进行变换,而基本意义保持不变;其谓语动词V的使用也具有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被动句这一种语言现象在日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日语被动句可分为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和持有者被动句。汉语被动句可分为“被字句”和“无被字句”。日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既可以是他动词也可以是自动词,而汉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只能是他动词。与日语复杂多样的被动标识相比,汉语要简单得多。  相似文献   

17.
带光杆动词的”被”字句在主语和“被”字之间几乎都带有附加成分“C”。有的“C”所表示和强调的不是动作行为的完成和实现,使得表示完成和结果义的连带成分失去了其原有的必要地位。有的“C”则相当于位置前移的连带成分,协助动词表示完成和实现义。同时,经常在这类”被”字句中出现的动词也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试论“被”字句的分类及其褒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字句一般都有表示不如意的语义色彩.随着褒义动词结构进入被字句,也可表如意之意.通过考查语义色彩指向受事主语、说话者和关系者的不同情况,被字句可分为褒义被字句、贬义被字句和中性被字句.本文还着重分析了构成被字句褒义倾向的要素以及进入被字句的动词的限制性.  相似文献   

19.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V得”式重动句中的第一动词V1有时可以省略,有时不可以省略。文章首先运用句式变换的方法分析了“把”字句与“V得”式重动句V1之间存在的浅层规律。随后参照刘雪芹(2003)一文对重动句补语语义指向的分类,从相关的三大类六小类出发,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分别探究“V得”式重动句补语的语义指向与第一动词V1隐现条件之间的关系,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讨论的“又”字句,仅限于由表示重复的副词“又”修饰动词谓语造成的句子。例如: ①午饭之后,卫老婆子又来了。(鲁迅) ②福旦又笑了。(映泉) ③这个人昨天来了,今天又来了。(吕叔湘用例) 一、“又”字句的蕴含 上列例句告诉我们,“又”字句(记作S_又)可以单独出现,如例①②;也可与相关语句(记作S_1)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