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淑云 《科协论坛》2005,20(12):19-19
本刊讯 2005年11月28日,由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公堂立项、北京减灾协会承担完成的《北京市城市防灾减灾立法研究》项目成果评审会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室举行。北京减灾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金磊、  相似文献   

2.
《科协论坛》2005,20(10):26-26
经国务院批准,亚洲减灾大会于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由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外交部、北京市政府等单位承办,北京减灾协会受委托为大会编制减灾知识展板70块。展板内容主要包括地震、水利、消防、卫生、气象等方面的:灾害现状、减灾体系建设、预案与法规建设、减灾行动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北京减灾协会是在联合国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国减灾科技活动活跃开展的背景下,由部分专家倡议和几个学会联合发起,于1994年12月8日正式成立的。10多年来,协会一直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切入点,做好北京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减灾工作的参谋和助手,联络国内外防灾、抗灾、救灾力量,提高北京市综合减灾水平。组织和协调在京的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的减灾活动;组织对重大灾害隐患和已发生灾害的现场考察,制定防止和减轻灾害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提出建议和咨询,并参加减灾项目的论证、评估和验收;积极开展国内外减灾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减灾意识;推广减灾科技研究新成果。作为综合性科技社团,适应了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了综合协调优势。  相似文献   

4.
韩淑云 《学会》2004,(2):53-53
北京减灾协会专家于 2 0 0 3年 1 2月如期完成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资助“SARS”反思调研项目《北京市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减灾管理法规体系的研究》的调研报告。2 0 0 3年非典突发事件从新的视角对我国国家、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建设提出挑战 ,它不仅考验现行法律体系及政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的发展,传统的城市防灾减灾手段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灾害发生对城市生命线破坏是致命的。本文分析了目前天津市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引入了群组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并提出了针对天津市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北京减灾协会成立10多年来,一直以发挥自身优势为切入点,做好北京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减灾工作的参谋和助手,联络国内外防灾、抗灾、救灾力量,提高北京市综合减灾水平。组织、协调在京的多学科、多层次、多部门的减灾活动:组织对重大灾害隐患和已发生灾害的现场考察;适时召开灾害及其对策会商和研讨会,为北京市政府及主管部门提供减灾科学论证意见、制定防止和减轻灾害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提出建议和咨询,并参加减灾项目的论证、评估和验收:积极开展国内外减灾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减灾意识;推广减灾科技研究新成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为了充分发挥我院在国家减灾工作中的作用,体现我院综合研究的整体实力,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于1995年9月 1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该中心由长期从事减灾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遥感所、地理所、卫星地面站、南京湖泊地理所、成都山地所等30多个研究所联合组成。减灾中心主任由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大气所王昂生研究员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由陶诗言院士担任。减灾中心设在大气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揭示城市灾害的风险谱,探讨了合乎我国国情的城市灾害学原理及综合减灾战略规划,进而提出了政府应尽快组织编制中国城市综合减灾科技蓝皮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山地灾害易发区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区的空间范围高度重叠,长期以来形成的减灾与发展间的疏离和脱节问题,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成为制约2035年山区同步迈向现代化的关键障碍。文章在系统梳理山区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基础之上,基于人地协调论思想创新发展易灾山区的“灾—地—人”绿色协同理论,提出综合减灾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剖析了该模式的内外部协同机制、主要协同路径和关键协同技术;系统介绍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红莫镇热水河小流域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协同示范区建设成果;讨论了在全国山区推广综合减灾与产业发展协同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具体路径。成果可用于指导我国广大山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也有助于提高山区的统筹与治理能力,支撑山区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韩淑云 《学会》2004,(7):38-39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立项,北京市科协和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北京减灾协会承办的“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第三届京台城市防灾减灾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18至22日在京隆重举行。北京减灾协会会长、刘志华副市长到会并致开幕词。参加研讨会的有北京市科协、北  相似文献   

11.
由北京减灾协会专家吴正华、金磊、顾林生,明发源提出的《关于奥运安全应急管理软件应用开发的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刘淇、王岐山、强卫、吉林等领导分别作了重要批示,刘淇批示:这个报告反映的意见很重要,特别是建议部分的第二条应尽快明确。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有关规定,于2002年3月13日国务院第5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实施以来,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工作在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等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条例》的制定实施对人影工作的发展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3.
韩淑云 《科协论坛》2006,21(9):12-14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灾害种类最多、灾害破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4大挑战。“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北京作为21世纪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安伞与城市发展己成为面临的重大问题。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及应急避险问题正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举世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为北京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许多挑战,要办成历史上高水平的一届奥运会,安全保障至关重要。为此,北京减灾协会近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国家经济、文化、政治、科技信息的中心,同时也是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巨大承灾体,一旦遭受灾害影响其损失也是巨大的。在全球化的时代,减灾管理能力已经成为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项管理技能。本文首先从灾害和城市灾害的概念入手,研究了城市灾害的特征和发生原因,分析了城市灾害的发展趋势及其严重危害,然后对当前我国城市减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进而为改善我国城市减灾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磊 《科学学研究》1993,11(4):43-47
防灾、减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自然、人文、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本文从中国频繁的灾情(自然的或人为的)及减灾实践入手,认为要提高减灾的实效并尽快造福于人类,不仅应研究灾害基础科学及其酿灾规律性,更应结合发展中的市场经济理论,建立中国减灾科技产业。为此,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提高灾害科学地位、加快综合减灾及产业化建设的一系列构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于1995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是中国科学院从事与减灾问题有关的各单位进行综合研究和协调的联合组织,由中国科学院45个长期从事减灾工作的研究所组成,拥有8位院士,百余名高级减灾专家及上千位科技人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灾害研究委员会同时作为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学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作为联合国倡导"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的第一个十年已经结束,但"让世界走向少灾的21世纪"的目标,尚未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心声及社会管理准则.虽从总体上我国于1998年6月正式颁布<中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但由于中国人口增幅过快,经济建设密集性开发与增长,而国土的自然条件不断恶化,城市化高速发展带来的新灾种等,都造成我国成灾强度的日益增加,突发灾害事故不仅频繁,而且以灾害链形式出现,所以用<中国减灾规划>作为指导思想,并开拓21世纪的中国减灾对策措施研究十分必要.减灾对策研究一般指工程性的对策与非工程性对策两大类,这里试对此作一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胡晓东 《内江科技》2009,30(6):73-73
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灾害形势,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由于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能力因而在灾害管理方面应用广泛、发展迅速本文综合性地阐述了GIS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对GIS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华夏星火》2008,(Z1):88-88
为了切实贯彻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抗冰救灾工作的重要精神,积极做好当前科学抗冰、救灾减灾的工作,湖南省科技厅党组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全省科技抗灾救灾工作,并于2月5日向各市州科技局和各有关单位下发了《关于做好科学抗冰救灾减灾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20.
12月1日是《广东省专利条例》施行的第一天,由广州市知识产权局承办的《广东省专利条例》广州宣讲会在广州大厦举行。据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陶凯元介绍,《广东省专利条例》是我国首部在篇章结构和内容编排上完整规范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